曾經(jīng)鬧得沸沸揚揚、并讓媒體和業(yè)界莫衷一是的健力寶股權糾紛一事終于有了重大進展。
2006年11月2日上午9:40分許,原健力寶集團董事長、總裁張海涉嫌職務侵占與挪用資金—案,經(jīng)歷了1年零7個月的羈押、偵查與審查起訴后,在廣東省佛山市中級人民法院第一法庭開庭審理。
早在2005年3月23日晚,張海在廣州市東山賓館請人吃飯時,被警方拘留審查。有消息稱,這次行動是廣東省公安廳與佛山市公安局聯(lián)合組成的“9·22專案”組做出的。次日,張海因涉嫌上述經(jīng)濟犯罪在佛山市三水區(qū)被公安機關刑事拘留。此次被拘留的還有原健力寶投資管理部總經(jīng)理曹庭武和原投資管理部投資總監(jiān)郭建函。
廣東健力寶集團有限公司成立于1984年,經(jīng)過20多年的風雨歷程,成長為一個以飲料為主導產(chǎn)業(yè),集制罐、塑料、包裝、藥業(yè)、酒業(yè)、食品、體育、房地產(chǎn)等為一體的大型現(xiàn)代化企業(yè)集團,曾連續(xù)8年被評為全國工業(yè)企業(yè)500強,2003年入選中國企業(yè)500強。
健力寶集團目前擁有多個知名品牌:健力寶、第五季、爆果汽、A8、寶豐等,其中健力寶是飲料業(yè)務的核心品牌,已有20多年的歷史,在全國范圍內享有極高的知名度。
就是這樣一個知名品牌,2004年到2005年初,由于多種原因致使健力寶集團財務狀況逐步惡化,賬面反映的集團公司負債總額由2002年底的25.4億元猛增到42.3億元;銀行貸款由2002年底的13.6億元激增到22億元,信用證票據(jù)由2002年底的3億元激增到超7億元;拖欠職工工資達3個月之久。在這次的經(jīng)濟大事件中,不能夠不提到一個名字——張海。
一
1974年5月出生于“九朝古都”——開封市的張海,一個年輕的億萬富翁,一個所謂的“資本大鱷”,一個最新的健力寶事件出局者,一個謎一般的人。
有人說,他“肯定”是中央某前部長級官員的孫子;有人說,他“一定”是某曾非常著名的高科技投資公司負責人張某某的兒子,而這個迄今一直藏身海外的張某某又在遙控指揮國內的金融投資業(yè)務;有人說,他“應該”與某國家領導人的親屬集團有著密切聯(lián)系;還有人說,他是某著名藏密大師的大弟子。
如此多的神秘傳言,籠罩在這個看上去其貌不揚、不動聲色的32歲年輕人的頭上。
在關于健力寶事件的報道中,張海似乎并不是事件的主角,但隨著事件的升級,張海的大名便頻頻出現(xiàn)于報端,成為事件的主角,各種傳聞也不斷涌現(xiàn)。“張海掏空了健力寶”是各大主流財經(jīng)媒體上刊登的主要疑問之一。
張海是2002年1月15日正式入主健力寶集團的,到2004年8月23日,健力寶集團對董事會進行調整,張海下課時,以他為首的經(jīng)營管理班子,似乎并沒能將健力寶集團帶上一條良性的發(fā)展道路。盡管這期間,他也亮出了諸如開發(fā)“第五季”、“爆果汽”等“漂亮手筆”,給人以健力寶“中興”的感覺,但事實是到2004年7月份之后,健力寶集團幾乎陷入停產(chǎn)的境地。
對于這一說法,張海似乎并沒有正面的回答“是”或者“不是”。據(jù)相關媒體報道,他的說法是,“我仍然堅持認為,迄今為止,健力寶沒有一分錢負債”?!敖刂?004年8月,健力寶集團的總資產(chǎn)45億元,其中流動資產(chǎn)30多億:負債方面,銀行負債約22億元。2003年健力寶年報顯示,賬上還有幾億元現(xiàn)金”。
然而,這些正反兩方面的說法都難以證明張?!笆欠裉涂樟私×殹?。
大家都知道,佛山市三水方面僅持有健力寶集團8.9%的股權,但在轉制前,健力寶集團是歸三水區(qū)人民政府所有的國有企業(yè),由于區(qū)政府沒有接受健力寶品牌的創(chuàng)始人李經(jīng)緯(2002年10月28日,因涉嫌貪污罪,被九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30次會議終止全國人大代表資格)提出的總額為4.5億元的改制方案,轉而尋求其他戰(zhàn)略投資者,這才出現(xiàn)了張海以3.38億元入主健力寶的一幕。但是就是這個低于李經(jīng)緯的改制價,張海等仍有1.66億元沒有兌現(xiàn)。
有知情人士向記者披露,在三水方面接管健力寶之前,曾和匯中天恒有過接觸和協(xié)商。在其與張海等簽訂股權轉讓協(xié)議后,三水方面曾向匯中天恒表示:只要匯中天恒盡快恢復生產(chǎn),保證政府的轉讓款以及銀行貸款的安全,支付工人欠薪,保持健力寶穩(wěn)定,政府就會全力支持協(xié)助其依法辦理股權轉讓的相關手續(xù)。
然而相關的消息卻令人吃驚:張海將自己所持有的全部健力寶集團的股權僅僅作價人民幣1元錢轉讓給匯中天恒!
在三水,記者也看到了令人費解的張海與匯中天恒簽訂的股權轉讓協(xié)議。
為什么如此大的份額僅以1元人民幣的價格轉讓?并且,僅張海在健力寶公司個人持有的股份按出資額就有數(shù)千萬元人民幣之巨。據(jù)說,不僅張海,其他大股東出讓其名下股權的價碼也是1元錢人民幣。
2005年3月12日,記者電話采訪了匯中天恒方面的有關人士,得到的答復是雙方之間有保密協(xié)議,此事不宜公開。當記者問及其是否以1元人民幣價格收購張海等股權時,匯中天恒方面并沒有予以斷然否認,而是表示“這種說法至少暫時可以不聽,真實的情況會在適當?shù)臅r機予以披露?!庇纱丝磥?,如果事實果真如此,那么匯中天恒收購健力寶集團所花的資金可謂寥寥無幾。再加上如果它為恢復健力寶生產(chǎn)注入的資金又真的是借款的話,那么匯中天恒資金雄厚的傳聞則有可能成為一個新的謎團。
二
由于有太多的疑點,有權威知情人士透露,參與查案的并不止公安部門,中央調查部門的兩位官員到了廣州,直接與健力寶案件有關。
健力寶集團的舉報材料早在2004年9月份就已遞交,有關領導的批示也早已下發(fā),張?!吧姘浮钡恼f法不絕于耳,何以至今才見到明顯突破?張海為何會被舉報?他何以又高調反擊將責任推向他的合伙人祝維沙?祝維沙是北京裕興老板,國內首家在港上市的民營IT企業(yè)裕興電腦(現(xiàn)更名裕興科技。8005,HK)的董事長,堪稱國內資本風云人物。裕興電腦于2001年1月在香港創(chuàng)業(yè)板首發(fā)上市,籌資4.2億港元。張海與祝維沙的交情可溯至當年裕興電腦的上市配股,更在“舉牌事件”中加深。知情人向記者透露,2002年4月間,拉方正入伙未果的張海找到祝維沙,意欲借后者資金入局,以將之前自己短期拆借而來的2億資金解套。原本合作的幾方股東何以到了如此地步?
三水區(qū)政府當年為何全部出售健力寶的國有股權?1年多以后為何又要想盡辦法回購10%股權?這背后到底透著什么樣的玄機,它與今天正在發(fā)生著的一切又有著什么樣的關聯(lián)?
這一切的一切,由于有關當事方的刻意回避,健力寶風波益發(fā)顯得迷霧重重,真相難覓。
一位知情人士還曾經(jīng)看見一份重要文件,上面有廣東省一位重要領導對于健力寶問題的手寫批示,其中第三條就是要“追究有關人員的法律責任”。該人士透露,其中“有關人員”主要指的就是張海及其部分下屬。
種種跡象表明,有關案件所涉非小。首先是三水區(qū)區(qū)長宋德平的幾句話,讓人懷疑該案件不僅只局限在張海時代。據(jù)深圳一家媒體報道,宋德平終于首次對媒體的提問有了回應,他反問“李志達算什么股東”(繼張海后,健力寶集團又幾移其主,先是祝維沙,后為李志達),并表示“以后健力寶會引入戰(zhàn)略投資者”。
資深觀察人士分析,這兩句話至少有兩個層面值得追問。第一,三水區(qū)政府不承認新入股東的合法理由是什么,不外乎兩種可能性:一是李志達與張海有染,李志達的收購是張海“反收購”或“金蟬脫殼”的工具,如果這點屬實,身為小股東或作為監(jiān)管方的政府可以不承認李志達;二是張海此前的股東身份不受法律保護,既然張海的身份不合法了,那他后來與接手者所簽訂的合同自然也不被保護。
無獨有偶,當眾人目光均聚焦在廣東時,2004年底,浙江方面突然傳出消息,當初張海等人收購借道的浙江省國際信托投資公司出事,其總裁陳帆被“雙規(guī)”,而一個說法是陳的出事與健力寶有關系,健力寶一位高層的用語是:“我早就說浙江那里不是鐵板一塊?!?/p>
如果浙江案件真的與健力寶直接相關,那么案件也就跨出了廣東。
三
在統(tǒng)一收購方案不能滿足各方共同利益之時,政府以掌控公權力的先天優(yōu)勢,決定與經(jīng)銷商集團合作,強勢接管健力寶。而正當政府準備將計劃付諸實施之時,不甘受制于政府、急于脫手健力寶股份的祝維沙偏偏又找來了新的接盤者一北京匯中天恒投資有限公司(下稱匯中天恒)董事長李志達。表面看起來,是李志達的到來,揭開了健力寶“泥潭”之一角,而這也顯得并不簡單。
李志達方面一直認為這一次健力寶股權轉讓風波是一個“陰謀”,是有人故意“設局”陷害,其依據(jù)是一開始各方都歡迎他進來,進來后第二天股權就被凍結而無法過戶,后來他投了很多錢后卻被“非法”趕走——問題除了這個過程,更在于過程背后:
既然是個“局”,就有“設局者”,設局者應該會預料到李志達方面不可能會善罷甘休,在這樣一種前提下,設局者并不曾有效阻止李志達的進入,且事后也沒有有效地防止事態(tài)擴大而到了人人皆知的地步,其用意是什么呢?除非,設局者的一個本意就是想有人來揭開這個“蓋子”,這卻又與當?shù)馗骷壵鸵恍┊斒抡咧两癖3志}默形成了反差。
那么,設局者到底是誰?
在健力寶的命運邏輯里,李志達只是一個外來的“揭幕者”,真正左右其命運的另有其人,至少,真正引爆健力寶大案者不是他。
一個事實是,2004年9月時舉報張海等人的是祝維沙執(zhí)政下的健力寶集團,隨后又見到張海借媒體指責祝維沙借尋址大量資金沒有歸還,購買平安保險股權卻未支付收購款,也未公告等。一旦有關舉報和指責被查實,雙方的行為都足以置對方于“死地”。
現(xiàn)在還不得而知的是,引爆健力寶大案的始作俑者到底是誰?是健力寶集團其他兩方私人股東,還是后來想盡辦法回購10%;股權的當?shù)卣?。不管是誰,他們都是健力寶的股東。
這是否就是真相?
因為一個正在過程之中的大案,三水區(qū)政府有備而來(其主要官員多為新調入者,張海時代的一些官員此前紛紛調離),逐步接管并掌控健力寶集團,出于配合查案和保護健力寶的資產(chǎn)與品牌的需要,當?shù)卣畠鼋Y了健力寶集團的股權,查封了有關賬冊,并引進審計公司查賬。
而又正因為大案在查,當?shù)馗骷壵惺芫薮筝浾搲毫Χ3志}默,遭受各方質疑而依然堅持行動;正因為案件所涉非小,“復產(chǎn)小組”里安排了紀檢干部;正因為案件由來有日,三水區(qū)政府從2003年底開始就以回購股權方式介入健力寶以掌握主動權;正因為查明了李志達與張海等人無染,佛山市政府近日開始了與李志達方的和談。
這是否就是所有的真相?目前依然不能完全定論。
四
中國企業(yè)家階層的興起,是在上世紀90年代。由于他們特定的生長環(huán)境,決定了他們身上與之俱來的中國特色一一企業(yè)家與改革家的雙重身份,企業(yè)家,同時是改革家,固化成為全社會對他們的認知。
是的,在那代企業(yè)家們身上,無論其成敗如何,成就大小,始終都閃現(xiàn)著強烈的使命感和明確的奮斗目標,比如聯(lián)想的柳傳志,無論走到哪里,也是張揚著產(chǎn)業(yè)報國之志。而這種精神,在不到30歲的張海身上斷難看到。
其次,面對許多人對企業(yè)家精神的質疑,我則認為,張海的出現(xiàn)是珠三角產(chǎn)業(yè)變局中的一種必然。其實在近幾年發(fā)生的珠三角產(chǎn)業(yè)變局中,張海并非孤立的現(xiàn)象,幾乎就在張海入主健力寶的同時,相隔健力寶不到100公里的順德科龍,不是同樣也出現(xiàn)了另一位“外來的和尚”——毫無珠三角生活背景的顧雛軍(2005年9月2日,被佛山市人民檢察院批捕),一舉收購了珠三角空調業(yè)中的龍頭老大科龍。
顯然,歷史的耐人尋味之處,并不在于一家有20多年歷史的健力寶如何看待一位剛過而立的企業(yè)家,也不在于質疑資本高手能否適應產(chǎn)業(yè)經(jīng)營;不在于我們該如何面對一張年輕輕狂的“資本的臉”,也不在于張海是否是又一個莊家呂梁?歷史的耐人尋味之處在于,伴隨著張海的上場與退場,企業(yè)家道德主義時代似乎正在走向終場?
五
2006年11月2日開庭時,吸引了很多人前來旁聽,原以為經(jīng)過第一天6個小時的法庭調查審理,終于可以真相大白的健力寶案,卻仍然是一團迷霧。
張海當庭聲稱:自己從來沒有利用職務侵占公司的錢財,可能是公司財務部門對他誤會了,自己是被冤枉的,他可以當“替死鬼”但是不愿當“替罪羊”。
11月3日上午9:30分,該案進入第二天的公開審理。
在對張海挪用資金進行指控時,公訴人表示,為向祝維沙關聯(lián)公司償還1.58萬元的款項,張海利用職務之便,以代正天科技公司支付借款的名義,于2002年11月、2003年1月、2003年2月、2003年12月分別從健力寶集團公司劃款735萬元、3000萬元、36萬元、405萬元,累計挪用健力寶集團公司4176萬元。除此之外,公訴人還指控張海利用職務之便,挪用健力寶的資金用于購買股權和個人住房等,總共累計挪用資金達9000余萬元。
對此,在當天的庭審中,張海和第一辯護律師張民都予以了否認。當時,他使用頻率最多的言語是“這和事實不符”、“我不知道他為什么要說謊”、“這是根本不可能的”。在公訴人指控其挪用健力寶資金518萬元用于個人購房支出時,張海則反駁說:“那是我的工資,我在健力寶工作了3年,從沒有拿過工資?!?/p>
由此引發(fā)出下一個命題,我們該不該用道德主義的標尺來評判張海?顯然答案是否定的。事實上,道德主義企業(yè)家與“不講道德”的資本玩家之間的區(qū)別在于,后者根本不在乎道德的評判??纯磸埡0?,面對輿論對他的不高評價,他似乎毫無所謂,答曰:商人看的是數(shù)字。
珠三角企業(yè)曾經(jīng)是多年來大家津津樂道的粵商文化的核心。然而由于張海們的出現(xiàn),這一切正在發(fā)生變化,事實上,從科龍變陣始,到張海入局,再到現(xiàn)今攪起狂瀾一陣的轉手風波,都讓人們困惑。
早在10多年前,珠三角地區(qū)率先喊出“改到深處是產(chǎn)權”,從此拉開珠三角企業(yè)改制的序幕。當然當年我們所理解的企業(yè)改制,主要還在國退民進的層面,在珠三角地區(qū),則更多地表現(xiàn)為民營資本進入集體企業(yè)。但產(chǎn)權改革并不僅僅意味著是民營資本的介入,它其實是指資本結構的清晰和多元化。產(chǎn)權改革最終是達成產(chǎn)權清晰和產(chǎn)權的多樣化目標。
健力寶為我們提供的則是一本鮮活淋漓的教訓材料。
編輯:靳偉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