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科技館原籌備辦主任陳建新,利用臨時機構大做文章,耗費公款3700多萬元購買了一堆科技“廢品”。他因貪污受賄罪被判有期徒刑9年。
陳建新事件引起人們對臨時機構的關注,人們擔憂,目前各地林林總總的“籌備辦”“指揮部”,是否會存在類似管理混亂的情況?
耗資3700多萬元買“廢品”
“溫州科技館的硬件設施一流,展品質量卻是國內倒數第一?!睖刂菔锌茀f(xié)主席吳持平說。溫州科技館是該市投資近2億元重點建設的一項文化基礎設施,然而,因展品質量問題,該館自2003年10月落成開放以來,參觀者寥寥。
據溫州科技館工作人員介紹,溫州科技館的所有展品都是在籌備辦時期購置的,一共采購了358件展品,耗資3774萬元。然而,該市科協(xié)委托中國自然科學博物館協(xié)會專家組對這些展品進行技術驗收時,得出的結論令人驚訝:該館四個展區(qū)358件展品中,合格展品僅占7.1%?!斑@就等于花3000多萬元,買來一堆廢品,浪費的是國家的錢啊!”一些知情人士憤憤不平地對記者說。
溫州科技館館長陳堅勇告訴記者,根據專家意見,不適合在科技館展出的88件展品已經全部撤出。“由于政府對科技館剛剛投入巨資,余下的展品要實現全部更換不太現實,只能修修補補進行維持。”他說。
記者近日在溫州科技館看到,幾個展廳內擺放著一些陳舊而缺乏趣味的展品,一些展位上還放著“正在維修”的牌子。偌大的一個科技館內,除了一些維修人員,看不到幾個參觀的人。由于參觀的人少,科技館門票已由原先每張50元降為20元。
一份“審計建議書”披露了溫州科技館“籌備辦”的違法事實:2002年6月,溫州科技館籌備辦在溫州政府采購網上發(fā)布征集制造商公告后,共收到52家單位的應征材料。同年8月至9月,籌備辦組織有關單位對20家應征單位進行實地考察后,沒有執(zhí)行招投標法和政府采購法規(guī)定,就單方面確定了22家應征單位進行技術和商務談判,共簽訂了11個合同,合同金額達人民幣1200多萬元。
建設部2001年發(fā)布的建設工程監(jiān)理范圍和規(guī)模標準規(guī)定中明確要求,總投資在3000萬元以上的科技、教育、文化等大中型公用事業(yè)工程必須實行監(jiān)理。然而,由于溫州科技館籌備辦未按合同約定支付監(jiān)理費,導致監(jiān)理單位江蘇科學宮提前退出了監(jiān)理,從而使溫州科技館展品的后期制作和驗收失去了監(jiān)督機制。
溫州科技館籌備辦的大量違法、違規(guī)操作暴露后,溫州市公安機關迅速介入偵察。公安人員調查后發(fā)現,溫州科技館有關展品展項的征集、采購等重大決策是由原籌備辦主任陳建新決定的。自此,陳建新的嚴重腐敗問題被一一揭露。
2002年11月,溫州科技館三樓“智能機器人”展項交由四川省自貢市某電器有限公司承接,合同金額為160多萬元。2003年八九月份的一天下午,該公司副總經理廖某來到科技館送給陳建新一張存有5萬元的銀行卡,并告知銀行卡的密碼。陳建新查明金額后,打電話客氣一番后就收了下來。
2002年12月,溫州科技館決定設立“立體交通”、“環(huán)境與家園”和“新能源新材料”三個展區(qū)。西安某工程技術開發(fā)有限公司總經理周某與公司同事一起到溫州找到陳建新,向他出示了自己公司的展品,并與陳建新約定如果由其公司承建,公司可拿出工程總額的3%~5%回扣給陳建新。該公司如愿中標后,陳建新先后多次收受周某送上的回扣共計28萬元。
2003年上半年,承接“電磁展區(qū)”的北京某創(chuàng)業(yè)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程某,通過銀行先后兩次將錢存入陳建新的銀行卡,共計5萬元。
經公安機關查實,陳建新在擔任溫州科技館籌備辦主任期間,共收受他人財物總計38萬元。陳建新以科技館的展品作籌碼瘋狂斂財,最終換來了一堆無用的科技“廢品”。
監(jiān)管“真空”下的腐敗“樂園”
中央編辦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我國目前還沒有“機構編制法”,地方機構編制由各地政府自己決定,所以很容易出現混亂的情況。很多時候,臨時機構的設置是地方政府發(fā)文了事。
2004年,原廣西南寧至柳州高速公路工程建設總指揮部賓陽分指揮部發(fā)生了一起震驚全國的“窩案”,這個只有7人的臨時機構,卻個個貪污。經調查,4年中,賓陽分指揮部辦公室主任韋善傳、副主任黃春尤等7人,通過大肆虛開征地補償費、水災補償費收款收據,侵吞各類補償款共計146萬余元。
賓陽縣人民檢察院負責人指出,一些臨時機構工作人員以為,工程結束就完事了,能貪就貪一點,能撈就撈一點。由于他們掌握一定的財權,甚至還有行政處理的權力,如果不加強監(jiān)管,這些人輕易就貪污大量公款。
北京市門頭溝區(qū)“計劃用電、節(jié)約用電、安全用電”辦公室原副主任張寶經因貪污巨款,被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判處死緩。1996年,張寶經提前得知用電權要從2000元/千瓦漲到4000元/千瓦,他便建議區(qū)教育局等單位買電,并以區(qū)經委的名義購買了3000千瓦的用電權。通過低價買進高價賣出,張寶經將689萬余元差價款裝入了個人腰包。
據了解,門頭溝區(qū)“三電辦”名義上接受北京市“三電領導小組”、北京市供電局、門頭溝區(qū)“三電領導小組”和門頭溝區(qū)供電局四個部門的領導,實際負責人只有張寶經一個。張寶經在“三電辦”任職期間,曾去澳門、越南等地賭博,并因為每次去賭都血本無歸而落下個外號“張輸光”。盡管名聲在外,張寶經在“三電辦”工作期間,卻從來沒人來查過或審計過財務賬,他私吞近700萬元公款也無人知曉。張寶經的辯護律師在進行法庭辯護時提出,“三電辦”的機制不健全、缺乏監(jiān)管,是張寶經貪污腐敗的溫床。
臨時機構主管部門較多,抽調人員與原單位暫時脫鉤,不僅容易出現監(jiān)管盲區(qū),還會導致政府機構膨脹。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李成言教授認為,設立過多的臨時機構,會不同程度地使計劃經濟回潮,不利于建立健康有序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臨時機構誰來監(jiān)管
記者在采訪溫州科技館籌備辦腐敗案時,一直想聯(lián)系科技館的上級主管部門。
溫州市科技局答復記者,該籌備辦不屬于科技局管理。溫州市科協(xié)有關負責人則表示,溫州科技館的籌備工作原來是由市科協(xié)負責進行。自從溫州市政府辦公室于2000年9月發(fā)文成立溫州科技館籌備辦公室后,市科協(xié)對科技館的展品展項征集和展示布置工作再也沒有插手了。
據知情人士透露,溫州科技館籌備辦并沒有一個上級主管部門,而是由時任分管副市長直接管理,而副市長不可能事必躬親,溫州科技館籌備辦實際上成了一個無人監(jiān)管的獨立王國。
溫州市監(jiān)察局副局長廖福田指出,目前各地對常設部門管理很到位,既有條條上的管理,也有塊塊上的管理,對臨時性機構的監(jiān)管則是一個盲區(qū)。據介紹,溫州市科技館籌備辦解散前,陳建新等4人,將16萬元公款私分,不但沒有建賬、造冊和簽字,還焚燒了原始憑證?!叭绻浅TO機構,有規(guī)范性的制度,就不會出現這樣的事情?!绷胃L镎f。
據分析,各地區(qū)各單位新上馬建設項目,為了減少管理層次,以“指揮部”“辦公室”等名義,設立了臨時性機構,這些機構一方面提高了效率,另一方面也成為腐敗的高發(fā)區(qū)。
一位溫州市政府部門的工作人員說,一個“籌備辦”主任只是“芝麻”大的官,但缺乏監(jiān)管的環(huán)境卻人為地塑造了一個獨立的王國,在這里,他可以翻云覆雨,為所欲為。
臨時性機構不僅成為腐敗分子的“樂園”,還導致政府機構膨脹,并出現正式機構虛設,工作人員無事可干的奇怪局面。有關專家指出,現在政府部門的機構設置已較健全,如果各司其職、各盡其能的話,可以承擔起經濟和社會發(fā)展中的各項職責。
他們說,從精簡機構的趨勢來看,不宜設立臨時機構,已設立的應及時清理。對于確需設立的臨時機構,應按照法定程序,明確其工作任務、職責、撤銷條件及期限等。同時,要明確管理部門,加強臨時機構的制度建設,以健全對臨時機構的監(jiān)督管理。
編輯:盧勁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