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早些年曾收藏了一枚宋代制作的古銅鏡,堪稱精品。近日,在把玩之余,細(xì)細(xì)品嘗了這枚有近千年歷史的銅鏡,重溫了銅鏡上記載的遠(yuǎn)古故事,有著一種寫將出來與讀者諸君溫故而知新的感覺。
這枚銅鏡直徑18.2厘米,重量有1179克,鏡背構(gòu)圖巧妙奇特,你看:銅鏡上部峰巒起伏,層層水波在山間小溪中歡快地跳躍,奔向快樂的彼岸,岸邊一棵婀娜多姿的柳樹下,一人蹲坐,一人牽牛而站,倆人作促膝談心狀。水邊蹲坐的是許由,在河邊洗耳,而牽牛人是巢父,巢父是許由的朋友,他倆在河邊有一段饒有趣味的對話。據(jù)晉、皇甫謐《高士傳許由》上記載:“堯讓天下于許由……(由)不受而逃去?!瓐蛴终贋榫胖蓍L,由不欲聞之,洗耳于潁水濱。時其友巢父牽牛犢欲飲之,見由洗耳,問其故。對曰:‘堯于召我為九州長,惡聞其聲,是故洗耳’。”巢父曰:“子若處高岸深行,人道不通,誰能見之?子故浮游,欲求聞其名譽,污吾犢口,牽犢上流飲之。”以上這段對話,不僅趣味橫生,且發(fā)人深思,給我輩蕓蕓眾生的啟迪不言而喻。
歷史上許由、巢父鏡有多種版本,吉林省德惠地區(qū)出土過一面,直徑有14.1厘米,畫面上框還有銘文:許由洗耳,巢父飲牛。筆者所藏之鏡,被中國歷史博物館副館長孔祥星老師評為是所有許由、巢父鏡里、構(gòu)圖最美的山水人物畫,體現(xiàn)了宋代高超的古鏡制作藝術(shù)。
傳說中的許氏始祖是堯帝時有名的賢士許由。許由字仲武,陽城槐里(今河南省登封市)人。他是古代一位淡泊名利的高士,堯把帝位讓與他,他推辭不受,隱于箕山。堯又到箕山,三次拜請他出任九州長。許由厭惡此話,到河邊洗耳。他死后葬于箕山,被堯帝封為箕山公神。
宋金時期,是中國繪畫史上的一個新的高峰期,受其影響,銅鏡上的圖案一反戰(zhàn)國、漢唐鏡的裝飾風(fēng)格,出現(xiàn)了山水人物故事鏡,并且達(dá)到了很高的藝術(shù)水平。許由、巢父的故事雖然反映了一種淡泊明志,不事功名,純粹自然和生命的隱逸思想。但是,在當(dāng)時戰(zhàn)亂頻繁、生靈涂炭的年代,這種思想對許多年輕人來說,是一種精神上的寄托。所以說,許由、巢父鏡是一面直接透視人性和人心的“史鑒”銅鏡。
編輯:劉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