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題]
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jù)要求作文#65377;
“意氣”一詞,在《現(xiàn)代漢語詞典》中列有三個義項:①意志和氣概,如意氣風發(fā);②志趣和性格,如意氣相投;③由于主觀和偏激而產生的情緒,如意氣用事#65377;
請聯(lián)系你自己的感受和認識,以“談意氣”為題,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議論文#65377;
談意氣
“意氣”一詞在《現(xiàn)代漢語詞典》中有這樣一個義項:意志和氣概,如意氣風發(fā)#65377;
這一義項曾被毛主席在《沁園春·長沙》中用過,原句為“書生意氣,揮斥方遒”#65377;也正是這“書生意氣”讓他成就了革命的勝利,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讓他成為了永垂史冊#65380;青史留名的偉大領袖#65377;這足見這“意氣”二字如太極,生四象生萬物#65377;
在棋盤拼殺,楚河漢界分明,我會一如既往想起楚王項羽與漢王劉邦#65377;虞姬的自刎,烏騅的投江,讓更多的人倒向項羽#65377;鴻門宴上的劉邦似乎只是小人,聽聽漢家小兒高唱“大風起兮云飛揚”便熱血沸騰,可歷史的車輪證明劉邦比項羽更能成就一番大業(yè)#65377;意氣相承,在他后繼的輝煌里,張騫扶著駝鈴走向了大漠,衛(wèi)青揮動旌旗舞向大漠的飛沙#65377;
他們都是英雄,皆有意氣,只是意氣二字的義項不同——楚王意氣用事,漢王意氣風發(fā)#65377;
在漢朝的廟堂之上,說過漢王劉邦,我們便不能不談談韓信與司馬遷#65377;
“韓信點兵,多多益善”,是我們再熟悉不過的成語#65377;沙場點兵何等的意氣風發(fā),可是我們依舊記著他當年所受的胯下之辱#65377;是何等的意志和氣概讓他壓下心中的憤怒,成就他日的輝煌#65377;
“大丈夫能屈能伸”是意氣,是堅強的意志和氣概#65377;
“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是魯迅先生對《史記》的評價#65377;如果當初司馬遷沒有堅強的意志,豁達的氣概以受腐刑保存生命,我們就不可能到如今依舊長吟著這“無韻的離騷”了#65377;
這意氣,我們真的不可以小瞧#65377;
作為女性,武則天絕對是我們的驕傲#65377;作為歷史上惟一的女皇帝,她上承貞觀下啟開元的輝煌盛世,何等的意氣風發(fā)#65377;她的意氣讓人折服,歷史上掌權的女性沒有誰像她那般掀開那一道珠簾,穿上金燦燦的龍袍,君臨天下#65377;她的意氣不止在此,更在于她留下的無字碑,讓后人去評述她的功過#65377;這個女人,真可謂將意氣二字發(fā)揮到了極至#65377;
古往今來,這意氣一直都在我們的身邊,從2003年楊利偉實現(xiàn)中國的人飛天夢到2005年費俊龍#65380;聶海勝二人駕駛“神六”升空,中國的意氣讓世界都為之折服#65377;生命中,有太多人太多事的意氣讓我們感動#65377;從生命的谷底登上藝術高峰的邰麗華,一個人#65380;一匹馬送信的郵遞員王順友,用瘦弱肩膀擔起家庭,撫養(yǎng)毫無血緣關系的妹妹的洪戰(zhàn)輝#65377;這些平凡而偉大的人,處處都體現(xiàn)著偉大的意氣#65377;
“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萬物”,一如意氣,造就了這個世界上許多的美好事物#65377;
點評?押善用典故顯示深厚的底蘊,不飾雕琢卻渾然天然,是這篇滿分作文脫穎而出的主要原因#65377;究其特色,主要表現(xiàn)在兩方面:一是論證嚴謹而透徹,作者先從劉邦#65380;虞姬#65380;烏騅#65380;張騫#65380;衛(wèi)青等歷史人物入手,引出楚王#65380;漢王兩位英雄的差別,一為“意氣用事”,一為“意氣風發(fā)”;繼而層層推進,用韓信#65380;司馬遷#65380;武則天的故事放談“意氣”的力量;最后落筆于“感動中國”這一現(xiàn)代熱點話題,讓“意氣”這一美麗的詞語烙上了時代的印痕#65377;豐富而經典的事例,由古及今的論證過程,讓文章意氣貫通,氣勢充沛#65377;二是語言豐富而美麗,“大風起兮云飛揚”#65380;“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等語句,與內容緊密切合;“張騫扶著駝鈴走向了大漠”#65380;“衛(wèi)青揮動旌旗舞向大漠的飛沙”等語句,則閃爍著歷史文化的光芒#65377;如果不熟讀詩語,不關注社會,這些知識是無法運用自如的#65377;
(羅小軍)
談意氣
如果說雛鷹騰飛蒼穹要經歷風雨的擊打,那么那搏擊長空的意氣就是它犀利的雙眼;如果說駿馬奔馳于曠野要經歷千萬里奔跑的錘煉,那么那奔騰萬里為夙愿的意氣就是助其翻越千山萬水的鐵蹄;人,欲傲立于世,成一代雄主立一世偉業(yè),那舍我其誰#65380;勇戰(zhàn)萬方的意氣就是其成功的基石#65377;
舍我其誰的意氣,使人奮起#65377;
看慣了凡人的庸庸碌碌,聽厭了庸人的自怨自艾,一句“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使我們心中重燃建功立業(yè)的激情;聽厭了對命運的感傷,想破了身世的無濟,那句“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振臂一呼,使人頓生改變命運的豪氣#65377;舍我其誰,使我們重新審視自己,重新找到自己身上的閃光點,重新樹立起一個全新的自我形象#65377;舍我其誰的意氣,使我們充分認識到自己的價值與能力,使我們?yōu)榱俗约荷砩纤鶕摰闹厝味旅妥鲬?zhàn)#65377;——舍我其誰的意氣,是人們騰飛的起點#65377;
獻身理想的意氣,使人勇敢#65377;
凡人欲成大事者,皆須受盡千磨萬礪#65377;也許上天就是喜歡捉弄那矢志于成功的人們,他總是要為孜孜于輝煌的人們設置障礙#65377;那障礙,可能是羅馬宗教裁判所前的熊熊烈火,可能是哥倫布遠航新大陸中的連天風雷,可能是紅軍長征中的雪山草地#65377;然而,幸運的人們呵,他們還有理想,在獻身理想的意氣的指引下,他們如布魯諾一般投身于火海,為捍衛(wèi)真理而與烈火永生;他們在獻身理想的意氣指引下,如哥倫布一般義無返顧地踏上征途為探尋未知世界而披肝瀝膽;在獻身理想的意氣的指引下,他們如紅軍戰(zhàn)士一般豪氣頓生,征服千山萬水為拯救民族而抗爭——獻身理想的意氣,是成功的精神動力#65377;
勇于探索的意氣,是人們發(fā)揮潛能的金鑰匙#65377;
科學,充滿了未知的美#65377;好奇的人類站在自然與社會圣殿的門口,不時地窺探其中奧妙,而只有勇于探索的人勇敢地踏入了上帝設置的禁區(qū),徜徉于科學的無盡美妙#65377;于是,我們看見楊振寧#65380;李政道勇于質疑前人,看見吳劍雄勤于實驗破解謎云,看見一代大師王淦昌在極惡劣的科研條件下為物理學發(fā)展獻計獻策#65377;——勇于探索的意氣,是成功之眼#65377;
……
望盡人類千載悠悠的歷史,凡成大事者,皆為意氣風發(fā)#65380;慷慨激越之人#65377;讓我們以舍我其誰的意氣為帆,以獻身理想的意氣為指引,以勇于探索#65380;勇于挑戰(zhàn)的意氣為槳,駕起人生的巨輪,向著成功的彼岸遠航!
點評:一句“舍我其誰”,讓文章下筆便擁有了一種歷史的大氣與勇者的豪情#65377;文章之美,美在兩方面#65377;一是文章慎密嚴謹,開篇用一段排比句引出“舍我其誰”的觀點,繼而從“受盡磨礪”與“勇于探索”兩個角度展開,對“意氣”進行全面的論證,議論中蘊含情感,抒情中散發(fā)理性,讀來催人奮進#65377;二是語言精美有力,開篇幾組排比句,在分析中透露出扎實的詩書底蘊,讓文化的光彩在字里行間得到了極致的體現(xiàn);又如“那障礙,可能是羅馬宗教裁判所前的熊熊烈火,可能是哥倫布遠航新大陸中的連天風雷,可能是紅軍長征中的雪山草地”,一句話,引用了古今中外的三個事例;論證勇于探索的必要性時,則將事例再用排比的形式連綴,有一箭雙雕之效果#65377;
(羅小軍)
談意氣
意氣,是李白“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的高歌;意氣,是杜甫“致君堯舜上,當使民風淳”的肺腑之言;意氣,是毛澤東“數(shù)風流人物,還看今朝”的壯懷……
人要有意氣,有自己的意志和氣概,要意氣風發(fā)#65377;人不能沒有意氣,就像傲視蒼穹的紅杉不能沒有堅固的根基,芳香四溢的鮮花不能沒有給予它自信的陽光#65377;
人有意氣,才能有豁達的胸襟#65377;“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蘇子有意氣,雖遭官場與文場一齊潑來的污水,但他仍意氣風發(fā),“侶魚蝦而友麋鹿”,心胸之豁達可見一斑#65377;“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遭人誹謗的李白,被玄宗賜金放還,雖有昭昭若明星之德,日月齊輝之才,終化為泡影,但他仍意氣風發(fā),“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酒入愁腸,三分釀成月光,七分化為劍氣,秀口一吐便是半個盛唐#65377;若無意氣,他怎會有如此豁達的胸襟?
人有意氣,才能千古留名,流芳百世,才能在國家危難之時挺身而出#65377;幾百年的風風雨雨,早已滌蕩了風波亭的點點殘血;幾百年的潮起潮落,早已淹沒了零丁洋里的聲聲嘆息;幾百年的獵獵西風,早已拂走了牧羊的老者;幾百年的漫漫黃沙,早已淹沒了西域路上的聲聲駝鈴……然而,岳武穆的滿腔熱血,文天祥的一顆丹心,蘇武的一根節(jié)杖,張騫的十幾年牢獄之苦,早已映入史冊,成為民族的精神瑰寶#65377;若無意氣,他們怎會有如此壯行?
人有意氣,才能摧不垮,壓不倒,追求不泯,意志不衰#65377;還記得舞臺上那尊慈祥博愛的千手觀音嗎?邰麗華,雖是聾啞人,但她有意氣,手臂練得青腫了,腳底磨出血泡了,她始終堅持練習#65377;最終,她用手指勾勒人性的美好,用舞姿詮釋內心的感覺,感動中國,感動你我#65377;若無意氣,她怎會從不幸的底谷達到藝術的巔峰?
意氣,是成就人生所必需的#65377;然而,現(xiàn)實生活中缺乏意氣之人委實不少#65377;他們在溫柔富貴鄉(xiāng)中疲軟筋骨麻木神經,在歌舞升平中平息了壯志,在燈紅酒綠中喪失了人性……凡此種種,我們要堅決反對,打擊,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掃清道路#65377;
人,要有意氣,要意氣風發(fā)#65377;
點評:這篇令人耳目一新的佳作,有兩大與眾不同的亮點:一是文體準確入格#65377;文體要求看似平常,然而是否入格是今年湖南高考作文閱卷的一項重要標準,文章由偉人的詩詞引出“意氣”的美麗,接著從意氣讓人擁有“豁達的胸襟”#65380;“挺身而出的壯舉”#65380;“堅韌不摧的意志”三個角度鋪開,事例橫貫古今,觀點震人發(fā)聵;二是語言文采激揚,開篇由三位偉人的詩句導入,“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65380;“致君堯舜上,當使民風淳”等幾句詩詞,讓文章頓時變得氣勢充沛,尤其是第三#65380;四段將人物的命運與詩詞巧妙相連,句句帶典,字字含情,展示出了考生豐富的文化積累與扎實的寫作功底#65377;
(羅小軍)
談意氣
意氣是什么?
——意志和氣概,如意氣風發(fā);
——志趣和性格,如意氣相投;
——由于主觀和偏激而產生的情緒,如意氣用事#65377;
既然意氣有這么多義項,我且不妨擇一而說說意氣,大多人想到一個成語,對,就是意氣用事#65377;追根溯源,意氣用事正是由于主觀和偏激產生的情緒,仔細分析之,這種情緒,恰如某種基因,似乎每個人都會攜帶#65377;但這種基因,也會發(fā)生突變,當你言行舉止透露出成熟,當你的思想變得深刻時,這種基因便開始突變了,它朝著優(yōu)良性狀變化,使你心態(tài)漸趨平和,不再意氣用事#65377;
古之意氣用事者,不勝枚舉,如有“力拔山兮氣蓋世”之稱的項羽,乃意氣用事之典型,正是他主觀地對劉邦不屑一顧,自己乃天下梟雄,才有鴻門宴上痛失良機放走劉邦,導致自己最終無顏見江東父老,只得自刎烏江#65377;
“馬謖遭斬”也不失為一個警示我們勿要意氣用事的教訓#65377;馬謖自恃知兵善戰(zhàn),但因一時意氣用事而痛失街亭,最終,諸葛亮不得不揮淚斬馬謖#65377;
因意氣用事而導致的悲劇已幕幕上演,歷史的教訓告訴我們:不要意氣用事#65377;怎樣才能做到不意氣用事呢?
記得美國前總統(tǒng)杰斐遜曾說:“當你想發(fā)泄你的不良情緒時,請從一數(shù)到十,如果不行,請繼續(xù)數(shù)下去,直到將心頭的憤怒或不滿壓下去”#65377;是的,防止意氣用事的好辦法不乏一種,但努力克制住自己的情緒不失為一種良好的方法#65377;請記住,下次當你情緒偏激時,不妨試試這種方法,沖突尚可避免#65377;
意氣用事者,往往是心理不成熟,他們的共性是缺乏深思熟慮,思想不深刻#65377;先哲說:“意氣用事是自找麻煩,自斷后路”#65377;急躁是意氣用事者的表現(xiàn),所以對于意氣用事者良方之二是沉住氣,忍住,忍住,請再忍住;思考,思考,請再思考#65377;在動手之前,一定要仔細想想,這樣做對嗎?這樣做,后果會怎樣?這樣做是不是萬不得已,是不是惟一的選擇?……這樣深思熟慮之后,你會發(fā)現(xiàn):你的急躁,不滿或憤怒的情緒,全被你擠下去,于是,你戰(zhàn)勝了自己#65377;
作為個人,在有生之年,應不停地奮斗,高燃理想的赤子之心,來印證我們生命真正的存在#65377;然而,沉思吧,讓沉思豐盈你的生命,也豐盈更新你的疲憊或已充滿創(chuàng)傷的心靈,這樣,你就能揚起你生命的風帆,不再意氣用事#65377;
點評:縱觀湖南考卷,真正站在“意氣用事”的角度論述的文章并不多見#65377;文章先從“基因”及“基因的轉變”的角度來引出觀點,很有趣#65377;接著從“自刎烏江”#65380;“痛失街亭”的故事,深入剖析“意氣用事”的危害#65377;于是,怎樣才能做到不意氣用事的論述便水到渠成#65377;雖然沒有太多的刻意雕琢,但這段文字卻全面#65380;實在#65380;深刻#65377;引用名言#65380;詩詞成為本文最大的語言特色#65377;不過,開篇一段稍嫌羅嗦,收尾一段也嫌平淡#65377;
(羅小軍)
談意氣
看到意氣這詞,就不免想到書生,想起毛澤東的詞中那句“書生意氣,揮斥方遒”#65377;“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65377;意氣風發(fā),這當然要贊;倘若僅憑一腔熱情,意氣用事,意氣這東西可就不是值得褒獎的了#65377;正所謂凡事皆有兩面性,意氣也不例外#65377;
讀書人是要有點書生意氣#65377;或者說,書生意氣本來就是指讀書人身上透露出來的那種氣質#65377;“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是讀書人追求知識以致完全摒棄一切雜念的意氣;“身無分文,心憂天下”,是讀書人躊躇滿志#65380;豪情萬丈的意氣;“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是讀書人高潔孤憤#65380;藐視權貴的意氣#65377;
這些意氣,是讀書人的真性情,是其他任何人都不具備的品質#65377;試想,誰曾“頭懸梁,錐刺股”?誰曾“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誰曾“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他們也許做過政客,有過這樣或那樣的經歷,但有一點是相同的,他們都是讀書人,都是有一點書生意氣的#65377;在殘酷的現(xiàn)實中,只要那一點書生意氣尚未泯滅,他們依然履行著讀書人的原則#65377;或許貧困潦倒,或許失意落魄,或許忍辱負重,可意氣已足以讓他們敢想,敢做,敢怒,敢言,在紛亂的世事中保持讀書人的信仰和尊嚴#65377;
然而,真正有書生意氣的讀書人也不多#65377;因為在多少人看來,趨炎附勢,趨利避害,明哲保身,見風使舵才是生存在這個世界上的惟一準則,而書生意氣與現(xiàn)實是那么地格格不入#65377;很多讀書人在步入社會后,放棄了對理想的追求,自覺不自覺地丟掉了這種真性情#65377;歷史上這種例子不計其數(shù)#65377;書生意氣是讀書賦予人的獨特品性,失去它也就失去了自己最可寶貴的東西;否定對理想的追求,無異于否定自身存在的價值#65377;
但讀書人多少是有點意氣用事的#65377;一句“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65377;道出了讀書人內心意氣之盛已經到了無以復加的程度#65377;不屈權貴#65380;堅持信仰固然可貴,但意氣之下,能保持克制和豁達似乎就不是那么容易了#65377;成也意氣,敗也意氣,似乎是所有讀書人都逃不開的劫數(shù)#65377;
有時候這種意氣甚至會給國家社稷帶來危害#65377;明代士大夫重意氣輕是非之風盛行,君臣之間一再意氣相爭#65377;萬歷皇帝因為立儲一事與大臣反復較量,最終不得不屈服于眾意,但失意后的皇帝竟然置江山社稷于不顧,深居后宮不問國事,創(chuàng)下皇帝不上朝時間最久的紀錄#65377;自此國事荒廢,國力衰敗,這當然是個極端的例子#65377;
讀書人不能動不動就意氣用事,但絕對不能沒有書生意氣#65377;讀書人有讀書人的使命和追求,沒有書生意氣,就不能超越現(xiàn)實和世俗去追尋自己的理想,而社會將因此喪失進步的原動力#65377;易中天在《書生意氣》中說:“對那些不為利害所動,不為世故所淫,也不為世俗的議論所左右,依然故我地保持著書生意氣的人,我們還應該發(fā)自內心地敬重,哪怕他學問并不多,說得并不對”#65377;竊以為這是很中肯的話#65377;
點評:當不少考生將眼光放在對比鮮明的兩個義項上的時候,作者著眼于“志趣與性格”,落筆于“正義與氣概”,從讀書人的角度對“意氣”進行了淋漓盡致的解讀#65377;文章句式豐富多彩,或長句議論,或短句抒情,詩詞典故信手拈來,可謂“觀古今于須臾,撫四海于一瞬”#65377;用豐富事例證明“書生意氣”可貴的同時,也中肯地提出了不必“動不動就意氣用事”的看法#65377;用“思接千載”與“妙手天成”來形容這篇佳作,恰如其分#65377;
(羅小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