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好久沒有給你寫信了,我要跪到你面前,靠著你,聽著你的心跳……我愛你,我溫柔的丈夫,我的詩人……”
“如果我們現(xiàn)在不能在一起,那么有錯的既不是我,也不是你,而是一個魔鬼,它在我身上種下了結核病菌,在你身上種下了對藝術的愛?!?/p>
以上兩段洋溢著熾熱情感的話語,選自俄國戲劇大師契訶夫與其夫人在相戀六年中互通的800封情書。7月6日至31日,由上海話劇藝術中心實力派演員尹鑄勝、陳皎瑩傾情呈現(xiàn)的小劇場話劇《情書》,為觀眾講述了一場關于愛情、思念和等待的凄美故事。
在這個信息技術高速發(fā)展、生活節(jié)奏日趨加快的時代,還有多少人愿意靜靜地坐在書桌前,提筆把自己內心最真摯的情話寫給自己所愛的人?編導演員們藉這一封《情書》,希望喚起人們重新珍視那些塵封已久的“情感遺產”, 重溫與回味那些值得珍藏的溫馨歲月。
《情書》講述了契訶夫與莫斯科藝術劇院女演員奧爾嘉之間的愛情故事,他們從相遇到相戀僅有短暫的六年時間。由于作家病弱的身體和演員工作的特殊性,他們經常兩地分居,但就在這段時光中,彼此間的綿綿情思匯聚成了持續(xù)而又熱情的800封情書。整臺演出,沉靜、寂寞、哀傷、凄美,沒有夸張的肢體語言和亮麗的舞美設計,完全依賴于演員深厚的臺詞功底和充滿張力的舞臺表現(xiàn)。
《情書》一劇的英文原名為《I Take Your Hand in Mine》,導演是曾成功執(zhí)導臺灣版《情書》的李立亨。李導給人的第一印象,就如同這部話劇一般沉靜儒雅。排練現(xiàn)場的他雖然話不多,但卻牢牢掌握著全劇的節(jié)奏與進度。李立亨曾獲美國紐約大學表演研究所藝術碩士學位,擔任過“臺北藝術節(jié)”藝術總監(jiān)和“臺灣當代傳奇劇場”藝術顧問等職。談到這次與上海話劇藝術中心的合作,他謙虛地稱其為“一次學習與欣賞的體驗”。盡管《情書》的故事情節(jié)十分簡單樸素,但兩位主演在創(chuàng)排過程中的激情碰撞和傾情投入,為該劇增添了許多層次感,也激發(fā)了李導的創(chuàng)作熱情。他認為,內地與臺灣演員最大的不同在于,前者更重視表演細節(jié),靠扎實的表演功底取勝,并在舞臺上散發(fā)與傳遞給觀眾一種特有的氣場與能量。在排演此劇的同時,李導觀看了許多俄羅斯電影,力圖準確捕捉那個特定時代的神韻。他在舞美設計上采用“一臺多景”及“側燈照明”的方式,希望將一個立體、豐富、大氣、簡約的舞臺呈現(xiàn)給每一位觀眾。
說起尹鑄勝,話劇觀眾自然會想到《商鞅》中的那位變革者和《正紅旗下》的福海二哥。他的表演熱情似火、性格鮮明。他覺得,盡管自己已不大動筆寫信給家人和朋友了,但卻依然堅信“用筆抒情”的年代是一段極其美好而珍貴的時光。此番出演因患肺病而身體孱弱的作家契訶夫,尹鑄勝依然在舞臺上繼續(xù)著他的熱情,只是將其處理得更內斂與含蓄,在穩(wěn)重中突顯張力,這對于演員的臺詞與形體都是一個很大的挑戰(zhàn)。尹鑄勝是位西北漢子,性格猶如北方的四季一般鮮明,為塑造好敏感多情的契訶夫,他有時得收斂起夸張與宣泄,讓自己沉靜、寂寞下來?!拔覀円苍S成不了大師,但每個人都能在觀劇、排劇的過程中感受、接近大師,在他的藝術氣場中無限徜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