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選文1
逃離
食堂的門口有一棵樹,矮矮的,向著橫斜里伸展著幾根粗粗的枝條,短短長長,一年四季,樹干上隨意點綴著些濃淡不一的綠。傍晚時分,它在夕陽里靜靜站立,就像站在油畫里一般,說不出的樸拙和奇異。
有一天,我終于為它駐足,在暮色里出神。
學(xué)生時代的我們,沒有豐富的生活,書本就是我們的天,不能沉醉卻別無選擇,按照程式完成了一次一次幼、小、中學(xué)生的角色轉(zhuǎn)換。終于可以逃離書卷校園,狂喜遠不足以形容心情,各奔東西的傷感,怎么也擋不住我們匆匆離去的腳步??吹缴钫裏崆榈卣惺?,逃離的快感如山高如水長。
快樂只是一層薄薄的面紗,沒有來得及細品就被一陣流浪的風(fēng)吹遠了。
碎的日子流水無痕,夾雜著落葉繽紛。遙想生活的時候,它是美的形態(tài);投身其中,才感覺鋒芒般銳利。
只有逃離。逃離成了我們的本能選擇,某個地方、某個人、某項工作、某種羈絆,只要感覺不再需要、不再快樂,我們就變得腳步匆匆,張望起別處的生活,仿佛那里到處閃耀著快樂、自由、夢想的誘惑之花。我們懷著某種虛幻的愿望,極力想在生活的秋千上,蕩到生命的最高處,可最終回到的,卻還是原來的位置。
生活在我們逃離的背影里開懷大笑。我們早已成了生活的一分子,無處可逃。
開始喜歡旅行,希望別處的風(fēng)景時時宜人,以為陌生和距離會濾去塵沙。在千山萬水中驚鴻一瞥,在浮光掠影中雁過無痕,卻只是偶爾驚艷,少有驚心動魄。興味盎然而去,帶著些許失落歸來,風(fēng)景地從來熱熱鬧鬧,只是沒有我們逗留的理由。
心寂寞,世界所以寂寞。花開遍地,有人看到的依舊是滿眼的寂寥、落寞。
想起了王維的《竹里館》,羨煞了詩人有那樣的勇氣,逃出蕪雜的塵世,和明月為伴,和清風(fēng)為友,自由地引吭高歌,仿若遺世獨立,靜美之極。可在那幅想象的圖畫里,我常常咀嚼出百般的孤獨。沒有推窗邀月的情懷,沒有把酒臨風(fēng)的灑脫,縱然逃到天涯海角,都是牢籠樊籬??梢蕴与x現(xiàn)實的喧囂,終逃不過現(xiàn)代人那漫無邊際的寂寞命運。
生活的網(wǎng)無處不在。看著眼前這棵奇異的樹,我明白,無須逃離。被刺痛著,也要承受?,嵥楹弯J利只是生活的假象,猶如玫瑰的刺,扎手之后是芬芳的嬌艷。
與其逃離,不如歸來。
逃離是一種懦弱,沉醉卻是我們最好的歸宿;就像那棵樹,獨自站立,也可演繹風(fēng)情萬種醉路人。生活不在別處,它躲藏在我們的心里,正微笑著等待我們轉(zhuǎn)過身來。(有刪改)
考點訓(xùn)練
1.文中“鋒芒般銳利”具體指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
2.簡述“生活在我們逃離的背影里開懷大笑”的含義。
答: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寫對生活的態(tài)度,而頭尾卻都寫到一棵樹的風(fēng)姿。這樣寫有怎樣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
寫作技法
本文按照時間順序描寫三個片段,敘述人生不同時期的三次逃離,由今及古,層層深入,認識到“心寂寞,世界所以寂寞”,從而得出“與其逃離,不如歸來”的主張。結(jié)構(gòu)上,作者以樹作喻,從一棵樹寫起,再以一棵樹收束全文,形成首尾照應(yīng)的模式,同時預(yù)示著逃離的回歸。同時,運用聯(lián)想,由表及里,由淺入深,創(chuàng)造了雋永的藝術(shù)意境。
精彩選文2
訪蘭
賈平凹
父親喜歡蘭草,過些日子,就要到深山一趟,帶回些野蘭來培栽;幾年之間,家里庭院像要做個蘭草園圃似的,方圓十幾里的人就都跑來玩賞。父親并不因此得意的,反而倒有了幾分慍怒。此后又進山去,便不再帶回野生的蘭草了。這事很使我奇怪。只是有一次在進山的時候,他要我和他一塊去:“訪蘭去吧!”
我們走了半天,一直到了山的深處。那里有一道瀑布,從幾十丈高的山崖直直垂下,老遠就聽到轟轟隆隆的響,水沫揚起來,彌漫了半個天空,日光在上面浮著,暈出七彩迷麗的虛幻。我們沿谷底走,便看見有許多野蘭草,盈尺高的,都開了淡淡的蘭花,像就地鋪著一層寒煙;香氣濃烈極了,氣浪一沖,站在峽谷的任何地方都聞得到。
我從未見過這么清妙的蘭草,連聲叫好,又要動手挖起一株來。
父親卻把我制止了,說:“蘭草是空谷的幽物,得的是天地自然的原氣,長的是山野水畔的趣姿;一經(jīng)培栽,便變成了玩賞的盆景。”
“但它確實葉更嫩,花更繁更大了呢!”
“樣子是似乎美了,但美得太甜、太媚,格調(diào)也就俗了?!?/p>
父親的話是對的,但我卻不禁惋惜了:這么精神的野蘭,在這個空谷僻野,葉是為誰長的,花是為誰開的,會有幾個人知道而欣賞它呢!
“這正是它的不俗處。它不為被欣賞而生長,卻為著自己的特色而存在著,所以它才長得葉純,開得花純,楚楚地有著它的靈性!”
我再也不敢去挖這些野蘭了。高興著它的這種淳樸,悲嘆以前為什么喜愛看它而卻無形中就毀了它呢。
父親拉我坐在潭邊,我們的身影就靜靜地沉在水里;他看著蘭,又在看著我,說:“做人也是這樣啊,人活在世上,不能失了自己的真性,獻媚處事,就像盆景中的蘭草一樣降了品格;低俗的人不會給社會有貢獻的?!?/p>
(有刪改)
考點訓(xùn)練
1.第二段的景物描寫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
2.“我”“訪蘭”受到什么啟示?
答: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對這篇散文的賞析,正確的兩項是( )( )
A.文章從養(yǎng)蘭、賞蘭寫起,然后訪山中之蘭,或?qū)懢?,或抒情,或問答,絲絲入扣,娓娓敘來。
B.野蘭養(yǎng)成家蘭,就像是人失去了自己的真性,作者這里寄寓的深意是:做人要有自己的個性。
C.那些盆栽的蘭草,由于降低了品格,雖然能供人們玩賞一時,但不會對社會有什么貢獻。
D.文章寫的是訪蘭,實際是以蘭喻人,探尋怎樣做人的問題。
E.本文旨趣似空谷幽蘭,行文如風(fēng)行水上,極為自然,充分體現(xiàn)了賈平凹的散文富有靈性的這一特點。
寫作技法
對話描寫是本文一大特色:寓褒貶于對話之中,發(fā)人深思,既照應(yīng)開頭,又為后文議論作鋪墊。通過對話,將野生蘭草和栽培蘭草的不同特點進行比較,引出了一個嚴肅的人生話題:人活在世上,不能失了自己的真性而獻媚處事。
精彩選文3
陳平傳(節(jié)選)
陳丞相平者,陽武戶牖鄉(xiāng)人也。
……
其后,楚急攻,絕漢甬道,圍漢王于滎陽城。久之,漢王患之,請割滎陽以西以和。項王不聽。漢王謂陳平曰:“天下紛紛,何時定乎?”陳平曰:“項王為人,恭敬愛人,士之廉節(jié)好禮者多歸之。至于行功爵邑,重之,士亦以此不附……顧楚有可亂者,彼項王骨鯁之臣亞父、鐘離眜、龍且、周殷之屬,不過數(shù)人耳。大王誠能出捐數(shù)萬斤金,行反間,間其君臣,以疑其心,項王為人意忌信讒,必內(nèi)相誅。漢因舉兵而攻之,破楚必矣?!睗h王以為然,乃出黃金四萬斤,與陳平,恣所為,不問其出入。
陳平既多以金縱反間于楚軍,宣言諸將鐘離眜等為項王將,功多矣,然而終不得裂地而王,欲與漢為一,以滅項氏而分王其地。項羽果意不信鐘離眜等。項王既疑之,使使至漢。漢王為太牢具,舉進。見楚使,即詳驚曰:“吾以為亞父使,乃項王使!”復(fù)持去,更以惡草具進楚使。楚使歸,具以報項王。項王果大疑亞父。亞父欲急攻下滎陽城,項王不信,不肯聽。亞父聞項王疑之,乃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為之!愿請骸骨歸!”歸,未至彭城,疽發(fā)背而死。
——選自《史記·陳丞相世家》
考點訓(xùn)練
1.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大王誠能出捐數(shù)萬斤金捐:捐獻
B.久之,漢王患之患:擔(dān)憂
C.行功爵邑,重之爵:封爵
D.愿請骸骨歸 骸骨歸:告老懷鄉(xiāng)
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組是( )
A.①楚使歸,具以報項王
②秦亦不以城予趙,趙亦終不予秦璧
B.①士之廉節(jié)好禮者多歸之
②石之鏗然有聲者,所在皆是也
C.①漢因舉兵而攻之②因擊沛公于坐,殺之
D.①吾以為亞父使,乃項王使
②余久臥病無聊,乃使人復(fù)葺南閣子
3.下列全都屬于陳平離間奇謀的一組是( )
①士之廉節(jié)好禮者多歸之 ②行反間,間其君臣,以疑其心 ③多以金縱反間于楚軍 ④宣言……欲與漢為一,以滅項氏而分王其地 ⑤即詳驚曰:“吾以為亞父使,乃項王使!”⑥未至彭城,疽發(fā)背而死
A.①②④ B.①⑤⑥C.②③④ D.③⑤⑥
寫作技法
人物旁襯是用別的人物作陪襯來突出某一人物的寫作手法。這種“以賓襯主”的手法運用得好,不但能使結(jié)構(gòu)布局有迂回曲折之妙,而且使文章有了蓄勢,更能引起讀者的注意和思考。本文作者在表現(xiàn)項羽生性多疑的性格弱點時,除了正面運用了兩個事例外,還用一個人物作旁襯——漢王劉邦用人不疑,對項羽性格的刻畫起到了很好的陪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