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一名普通的中學生,卻有著不同尋常的人生經歷;他曾遭遇父母的不理解,卻最終得到了他們的支持;他創(chuàng)辦“知心協(xié)會”,出版《知心小報》,在校園里掀起關注青少年成長的浪潮;因為開設“知心熱線”,2005年11月,他應央視邀請與“知心姐姐”盧勤一起走進《成長在線》欄目,與觀眾分享成長的快樂……他就是本文的主人公李燚,一位來自貴州省黔西縣的“知心弟弟”。
從父母的不理解中走出
李燚是貴州省黔西縣一名普通的初三學生。小時候,他的嗓子特別好,而且對音樂也很感興趣。但是父母極力反對他學音樂,怕因此耽誤學業(yè)。于是,李燚只好用自己的零花錢買電子琴,背著父母去參加音樂比賽。雖然在比賽中取得了很好的成績,但還是沒有打動父母。因此,有時候跟父母的關系鬧得很僵,李燚經常絞盡腦汁地琢磨怎樣才能讓父母接受自己的想法。
2005年10月,李燚到貴陽去參加一個比賽,無意之中在書店里發(fā)現了“知心姐姐”盧勤寫的一本有關家庭教育的書《好父母好孩子》,他喜上眉梢,心想這回可有救了。他本想把這本書當作禮物送給媽媽,可拿回家時,媽媽卻不感興趣?!澳悴豢?,我看。”這一看,讓李燚愛不釋手。他從知心姐姐的書里深受啟發(fā),他發(fā)現自己和父母之間最缺乏的是溝通,于是李燚決定找一個機會與媽媽好好談一次。
“媽,我真的很感激你們這么多年來對我的養(yǎng)育之恩,你們給我吃好的,穿好的,別的孩子有的東西我一樣也不少,可是你們能體諒一下我的感受嗎?在物質上,我就像一個皇帝,而精神上卻像個乞丐,空虛、無助、失落充溢著我的頭腦。媽媽,我已經長大了,我有自己的理想和追求,請你們換位思考一下,體會體會我此時此刻的感受好嗎?我是多么希望能得到你和爸爸的支持……”
李燚真誠的表白讓媽媽深受感動,當晚媽媽熬夜把那本書認認真真地看了一遍。第二天,李燚發(fā)現媽媽的態(tài)度轉變了,不僅支持他學習音樂,還不時給予鼓勵?!?3年來,我第一次真正走進媽媽的內心,第一次聽到她夸獎我……”李燚開心地說。
正因為這件事的成功,李燚更加喜歡“知心姐姐”盧勤及她的書了。終于有一天,他撥通了“知心姐姐”的電話,“你好,我叫李燚,是一名中學生,很想與你成為朋友……”兩人的第一次交流,李燚就給“知心姐姐”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從那時起,李燚立志長大以后要從事家庭教育事業(yè),他在班上創(chuàng)辦刊物,勇敢地走進同學和老師的家庭,幫助他們解決家庭中的問題和煩惱。同學們送給李燚一個稱呼:“知心弟弟?!?/p>
辦《知心小報》,走快樂人生
為了讓更多的人得到幫助,也為了讓更多的人獲得快樂,李燚做了一番精心的策劃,他首先在班里成立了“知心協(xié)會”,一開始就有20多人參加,現在有60多人加入了。為了將“知心協(xié)會”辦得有聲有色,李燚還冥思苦想為它設計了一段貼切的廣告語:生活并不是一帆風順的,各種各樣的煩惱會悄悄來到你的身邊。當父母不理解你時,當朋友誤解你時,請你來這里,“知心姐姐”和“知心弟弟”會傾聽你的心聲,化解你的憂傷。讓我們在這里真誠交流,共敘心曲,走進你的世界,分享你的快樂,分擔你的憂愁,做你真正的朋友!與此同時,李燚還辦了一張手抄的《知心小報》,作為與同學交流心聲的陣地。
《知心小報》一出版就受到了周圍同學的關注。起初,《知心小報》只發(fā)給會員,后來要看的同學多了,李燚就到外面去復印?!吨男蟆访恐芤黄?,其中有一個“心事如歌”的欄目很受歡迎,上面刊登大家最想說的一句心里話。為了讓家長理解自己,有的同學把報紙裝在信封里郵寄給爸爸媽媽,還有的塞到父母的抽屜里,很多家長看了以后都被孩子的良苦用心所感動。在幫助同學清掃心理煩惱時,李燚也體會著助人為樂的快樂,“我覺得辦‘知心協(xié)會’特別鍛煉人,我過去愛沖動,愛和別人吵架,現在我學會了冷靜,學會了思考”。
2005年12月14日《中國青年報》的“知心大本營”中登出了關于“知心弟弟”的故事,并登出了他的QQ號。沒幾天,李燚的QQ就加滿了……
2005年的圣誕節(jié)對于李燚是一個極為難忘的日子,因為他有幸與“知心姐姐”盧勤一同被CCTV少兒頻道《成長在線》欄目邀請,參加了《知心弟弟》的節(jié)目錄制。2006年1月中旬,這期節(jié)目播出后,全國各地不少人打電話給李燚訴說心事,這位“知心弟弟”逐一耐心地做了解答,有的還寫了回信。李燚說,他數了數,最多的一天曾經接到了78個電話。熱線以小學、初中的學生為主,也有高中生、大學生,甚至家長。對于一些難以回答的問題,李燚馬上向“知心姐姐”求援,力爭讓每一位咨詢的人都能得到滿意的答案。
讓“知心弟弟”和大家一起成長
李燚的生活忙碌而又充實。剛剛參加完中考的他,整天坐在熱線旁接待不同口音的咨詢。為了能更好地做好解答,李燚不僅閱讀了各類心理方面的書籍,還經常在網上收集一些哲學方面的資料認真研究。現在,忙著接熱線、寫回信的他,很少與朋友一起出去玩,更沒有時間與他們交流,他希望以往支持他的朋友繼續(xù)支持他,并且在新的高中里組建新的“知心協(xié)會”和小報編輯部。
李燚說,做好“知心弟弟”必須要具備兩點:一是真誠待人,二是欣賞別人。擁有這了兩點,大家才會喜歡你,有什么心里話才肯和你說,你就會擁有更多的朋友!
李燚也有自己的苦惱:出名了,別人的期望值也高了,有些做得不好的地方,也會招致別人的非議。其實,李燚也是一名普普通通的中學生,他和同齡人一樣有著天真陽光的笑臉,生活中也有各種各樣的問題,他同樣需要來自父母的關心和同學間真摯的友誼,當然他也很在意學習成績。李燚說將來要考北大的教育心理學系,現在做“知心弟弟”,等長大了,就當“知心哥哥”,像“知心姐姐”一樣一生都關注青少年的成長。
責任編輯/薛擁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