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信天游是流行于陜西北部的民歌形式,是陜北人民生活的真實記錄。解讀信天游里生活習俗等內(nèi)容的文化內(nèi)涵,既有助于從民俗文化視角更好地理解和欣賞民歌,也有助于深入理解民俗文化與民歌的密切關系。
[關鍵詞] 民歌 信天游 民俗文化
“信天游”是廣為流傳于陜北黃土高原的一種民歌形式,是陜北民歌的主要音樂形式,是陜北人民物質生活與精神面貌的直接反映和體現(xiàn),它以豐富的內(nèi)容和獨特的藝術形式成為我們中華民族民歌百花園中一支鮮艷奪目的山丹丹花。幾十年來,它的流傳之廣、影響之大,在全國是少有的。由于陜北處于黃土高原與蒙古高原的結合部,有利于游牧文化與農(nóng)耕文化的交融。又由于歷史上的陜北地區(qū)受匈奴、鮮卑、蒙古等民族統(tǒng)治的時間較長,多民族融合的特點比較顯著,從而形成了獨具特色的陜北文化,這些都被保留在了信天游之中。
法國文藝批評家丹納說:作品的生命取決于時代精神和周圍風俗。信天游強大而持久的藝術生命力來自其反映了博大精深的陜北文化,表現(xiàn)了陜北文化的各個層面,如服飾、打扮、飲食等都在其中留下了烙印和痕跡。我們可以通過整理和解讀這些反映陜北人服飾特點、飲食習慣、婚親習俗等文化內(nèi)涵的民歌,挖掘民歌中富含的民俗文化礦藏,一方面可以更好地研究民歌的思想價值另一方面還可以深入地理解民俗文化與民歌的關系。這對于啟發(fā)音樂工作者重視民族民間音樂的研究和增強高校民族民間音樂的教學無疑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服飾特點
“羊肚子手巾水上漂,你不會唱酸曲我給你教”?!把蚨嵌鞘纸砣赖浪{,咱們見個面面容易拉話話難”?!把蚨亲邮纸聿弊由蠂?,不是我的哥哥他是誰”?!把蚨亲邮纸砣赖兰t,我看哥哥比往常親?!敝械难蚨亲邮纸眍^上戴是陜北男人的慣常打扮,可以說是陜北男子的一種標志,所以在信天游里比比皆是。因為陜北多風沙,且莊稼人常在山野間勞動,所以,把白色的毛巾打結盤于頭上,一來可擋風沙,二來可遮暴陽,三來可擦熱汗,可謂一物多用。羊肚子就是羊的胃,手巾就是我們?nèi)粘J褂玫拿?,由于歷史上的陜北黃土高原是農(nóng)業(yè)文明與游牧文明沖撞的地區(qū),把白色毛巾喻稱為白羊肚,無疑帶有游牧文化的色彩。另外,陜北人在冬天喜歡穿光板羊皮襖遇寒?!袄涎蚱ひ\頂鋪蓋,迫下生計走口外”。有人認為,陜北人喜歡穿光板羊皮襖和白顏色的服飾,這種衣裘尚白的習俗和戎狄之族是分不開的,以崇尚的顏色不同而分為赤狄、白狄等。陜北為白狄所居,黨項羌亦有尚白的習俗,,如元昊就把自己所建的王朝稱為“白上國”,這種尚白的習慣就一直深深地溶化在陜北人的潛意識之中,支配他們的心理前后達幾千年之久。
而紅色的打扮在信天游里,則成了美麗少女的一種標志“你媽媽打你不成材,露水地里你穿紅鞋?!薄澳愦┠莻€紅鞋鹼畔上站,把我們年輕人的心攪亂”?!耙┘t來一身身紅,紅襖紅夾夾紅燈籠。”“上身又穿紅絲襖,苗格條條身子實在好?!?/p>
“十七八的女娃穿紅些,看你們愛不愛?!奔t色寓意生命、欲望、激情,作為信
天游中的主角,陜北姑娘的對紅色穿戴的鐘愛,充分表現(xiàn)出了主人公美麗自信、敢愛敢恨的性格,這也是形成信天游獨特藝術魅力的一個重要因素。
二、飲食習慣
由于地理位置的關系,陜北畜牧和農(nóng)業(yè)并舉,畜牧以養(yǎng)羊為主,農(nóng)業(yè)以種植高梁、黍子、糜子、蕎麥為主。這在信天游中多有反映,如“六月個里連陰天,五哥放羊在草灘,”“大姐姐跳來二妹妹笑,倒叫那個攔羊娃娃聽見了?!薄拔骞壤锾锩缱泳蛿?shù)高梁高,一十三省的女兒就數(shù)蘭花花好?!薄按蠛优仙戏N黍子,好媳婦尋下個灰杵子?!薄按蠹t糜子拉開行,死去活來相跟上?!薄叭w蕎麥九十九道棱,三妹子我雖好是人家的人”等。所以,陜北人多食羊肉、蕎麥面以及小米等雜糧,主食以用小麥、蕎麥制作的面食為主,如蕎面、剁蕎面、蕎面圪坨,輔食有羊肉、油饃饃、棗糕、黃米撈飯、小米干飯、糜子糕和雜面等。陜北人素喜食用油糕,它不僅營養(yǎng)豐富,而且“糕”與“高”同音,寓有興旺發(fā)達、節(jié)節(jié)高升的吉祥之意,表達了陜北人企盼生活步步攀高的美好心愿?!盁狎v騰的油糕擺上桌,滾滾的米酒捧給親人喝?!?,“手提上羊肉懷里揣上糕,不知死活往你家里跑?!保笆w面圪坨羊腥湯,死死活活相跟上”中的“蕎面圪坨”是陜北人的主食之一,將和好的蕎面搓成長條,用大拇指捻成小指頭蛋兒大小的卷兒,然后煮食,吃時澆上羊肉臊子湯,味美無比。吃蕎面圪坨一定要配羊腥湯,圪坨與羊腥湯兩者不可缺一。在信天游中多以此來比喻男女青年、死死活活相跟上的忠貞不渝的愛情。如:“蕎面圪坨羊腥湯,死來活去相跟上。”“羊腥湯圪坨辣子紅,大女子吊辮子愛死人?!?/p>
信天游把老百姓的家常飯菜攝入其中,使獨特的陜北飲食文化得以記載傳承,在生活最艱難的日子里,苦菜也成為陜北人果腹的食糧“白格生生臉臉太陽曬,巧格溜溜手手挖苦菜”因生活艱苦,陜北人素有脆制酸菜的習慣,深秋腌制蘿卜、白菜,食至第二年開春。貧窮的人唱:“小米線線洋芋蛋,窩窩酸菜家常飯?!?,“頭一回看你你不在,你媽媽給我吃了扁豆撈飯酸白菜?!薄H兆雍靡稽c了唱:“早起饃饃晌午糕,黑地里拿起切面刀”。日子再好點了唱:“四腿兒桌子放在當炕上,把系系壺兒放在當桌上,盤兒上盤兒下,盤兒叮當燒酒黃”。
飲酒是陜北人的習慣,酒可以說是陜北人意識深處的希望與寄托,“燒酒本是那男人的酒,也是那英雄的好朋友?!彼栽陉儽比说难缦?,酒是絕對少不了的主角。無論是婚嫁祝壽、喪葬祭祀、節(jié)日慶典和朋友聚會喝燒酒是必不可少的?!耙黄科繜谱雷由蠑[,不喝那燒酒我不來。”表達朋友之間的感情的如:“眾位朋友一搭里坐,喝起那燒酒圖紅火?!倍信異矍榈囊捕嗤ㄟ^酒來表達,“這一杯燒酒小妹妹喝,毛眼眼看人心里樂”,“不喝那燒酒不好盛,三杯杯過后想親人?!斌w現(xiàn)了鮮明的陜北地方特色。
這些信天游民歌形象生動地記錄了陜北人飲食生活的一個側面。
三、婚親習俗
過去陜北人男婚女嫁講究門當戶對,官宦、富戶人家與貧寒之家不結親家。但也有大膽相愛的男女青年,用歌聲表達對門當戶對婚姻觀念的蔑視:“雞蛋殼殼點燈半炕炕明,燒酒盅盅量米不嫌哥哥你窮”過去的婚嫁男女沒有自由權,全由父母包辦“奴媽媽生我九菊花,給奴配了個丑南瓜?!倍贻p人往往不受封建禮教的束縛,以“交朋友”的方式談戀愛,尋覓可以托付終身的人,“開花結龍龍,十八九開始交朋友?!薄耙獞n來不要愁,看不上男人交朋友”。有時候,婚姻不幸福,便在外“交朋友”,尋找感情寄托,這也就是今天人們所說的“婚外戀”,“天上的星星配對對,人人都有干妹妹”。但人們明白,“雪花打墻冰蓋房,露水夫妻不久長”婚外情會受到禮俗道德法律的約束,往往并不能給相愛的人帶來真正的幸福,“發(fā)一回山水沖一層泥,交一回朋友褪一層皮”。
拈香在男子間稱結拜兄弟,婦女間稱結拜姊妹,此風流行,拈香時設香案供劉備、關羽、張飛畫像,或寫3人名字于紙牌,插入米斗,案前放香爐、黃裱、酒、香。儀式開始,請一長者主持,結拜者跪在香案前,各自報出生年月日,排出長幼次序,然后一一焚香,同念“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然后對著劉、關、張畫像叩頭,對著天地叩頭,互相叩頭,對著神主將黃裱燒掉,紙灰落在酒碗里,傾酒于地,意即“一碗酒水一張紙,誰賣良心誰先死”,這是重頭咒語。更有激進者將中指刺破,血滴入酒中,按長幼順序將血酒喝完,叫“歃血為盟”,事畢聚餐,就成為結拜弟兄,妻子們也以兄嫂、弟媳相稱。結拜姊妹拈香較為簡單,有的僅是三言兩語就算結拜了。
四、陋俗惡習
吸毒惡習久禁不絕:“青天藍天這么亮的天,什么人留下個種洋煙”,“一不要抽洋煙,二不要貪耍錢,學下賴毛病,恐怕你受可憐”。吸食鴉片,俗稱“抽洋煙”或“抽大煙”。據(jù)民國二十年(1931年)《陜北社會狀況》中記載:陜北人民最壞為嗜吸鴉片,大約有十分之三四。民國二十一至二十三年(1934年)農(nóng)村三分之二人家種植鴉片,凡種植戶大多都有吸食鴉片惡習。
包辦買賣婚姻,“三月清明柳絲長,我大賣我沒商量”陜北地處荒僻之地,經(jīng)濟落后,人民生活比較艱難包辦婚姻、買賣婚姻盛行,男女婚姻任憑父母包辦,當事人沒有自主權力,青年男女聽天由命,有的因婚姻問題釀成悲劇,陜北過去還有童養(yǎng)媳劣俗,尤其是偏遠農(nóng)村,兒女終身大事仍由父母包辦,“正月里說媒二月里訂,三月里交大錢四月里引”,“三班子吹來兩班子打,撇下我那情哥哥抬進了周家”這幾句就是陜北包辦婚姻的最形象注釋。此外,女兒出嫁,娘家要收彩禮,由于彩禮往往超出了青年男子家庭的承受能力,因此,相愛的人往往被拆散,女子有時就被嫁給能出得起彩禮的人,“茄子開花紫洋緞,嫩豆芽配了個死老漢”,“大大媽媽心眼瞎,給我尋了個猴娃娃”就是這種封建婚俗陋習的形象寫照。
陜北,這個特殊的歷史地理文化名詞的內(nèi)容,至少應包含以下兩方面的含義:一是陜北古代是中原農(nóng)耕文化與草原游牧文化的結合部,民族戰(zhàn)爭與民族融合貫穿古代陜北的始終二是陜北在中國現(xiàn)代史上曾有著輝煌的歷史,陜甘寧邊區(qū)曾經(jīng)是中共中央的所在地。陜北這塊土地雖然是窮山惡水,但在地理地貌、風土人情等方面卻呈現(xiàn)出獨特的風采。陜北的黃土高坡、陜北民歌、陜北腰鼓、陜北男女戀情等,都具有廣泛而獨特的文化傳播性。在陜北土地上生存的陜北人,已經(jīng)成為充溢著這些地域情結的文化符號。陜北民歌中的信天游形象而概括地描述了陜北民俗的活動和風貌,詳實地敘寫了陜北的衣飾、飲食、婚喪等民俗文化,這些都是陜北人在黃土地上走過的風風雨雨,在生前身后留下的串串足跡。那連綿不斷的黃土群山鐫刻著露水中的紅鞋、蕎面圪坨的香氣,趕性靈的人的吟唱、騾子的鈴聲、崖畔畔盛開的山丹丹花等以及“米脂婆姨綏德漢”們純情率真的兒女戀情,生動而形象地向世人展示了獨特的陜北民俗文化的魅力。
民俗借助民歌來儲存、傳承、發(fā)展和規(guī)范人們的行為,特定的民俗催生了特定的民歌,民歌又成為民俗的重要傳承資料,學習、研究、欣賞民歌,只有把民歌與民俗結合起來,把握二者的內(nèi)在聯(lián)系,才能獲得對民歌的深層理解和感悟。正如民謠學專家郗惠民所說:探索與把握民歌的規(guī)律,必須及時研究與之相關的種種民俗事象。陜北民歌的精要之處既在于描述陜北人的精神內(nèi)涵和文化特征,更在于它為后人留下了寶貴的文化遺產(chǎn),認識到這一點,對于挖掘陜北民歌的藝術潛力,弘揚博大精深的陜北文化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