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改要求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必須實現(xiàn)角色的轉(zhuǎn)變,做學生創(chuàng)新活動的引導者和組織者。
一、導“趣”,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
首先是課前激發(fā)興趣。切入新課題時,學生都抱有好奇心和濃厚的興趣,教師要善于抓住這個機會,不是長篇大論,而是開門見山。背景介紹式、故事引路式、懸念式、趣味實驗式等行之有效的課前激趣方法,教學中都可靈活運用。
其次要課中保持興趣。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充分發(fā)掘和利用語言文字的內(nèi)在魅力,靈活運用教學方法,使學生自始至終興趣盎然。
再次是課尾延續(xù)興趣。課堂教學臨近尾聲時,教師要注意啟發(fā),意在言外,給學生留下充分的思考余地。
二、導“思”,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放下架子,密切師生關(guān)系,營造民主和諧的課堂氣氛,以平等的身份與學生探討問題,盡量安排討論課,讓教學在問題的提出、展開、解決中進行。教師要提倡學而有疑,打破“權(quán)威”觀念。要鼓勵學生就書本中的定律、定理提出質(zhì)疑,敢挑老師的“刺”,做到不人云亦云,能獨立思考問題。經(jīng)過長期訓練,學生就會擁有一雙能發(fā)現(xiàn)問題的眼睛。
三、導“法”,指導學生自主學習的方法
葉圣陶曾經(jīng)說過:“教是為了不教?!苯處熆筛鶕?jù)學科特點,在教學活動中有目的、有計劃地進行學習方法指導,使課堂教學成為培養(yǎng)學生學習習慣、教會學生學習方法的過程。教師要特別注意做好示范,與學生一起學習,引導學生在模仿中掌握方法。同時促使學生動腦,提高思維能力;促使學生動口,提高表達能力;促使學生動手,提高實踐操作能力;促使學生動眼,提高觀察能力。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掌握方法,逐步學會學習。教師要及時糾正學生不良的學習習慣,使學生主動學習,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
綜上所述,教師要在課堂教學中堅持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使學生由被動地接受知識變?yōu)橹鲃拥靥剿髦R,從“能問、敢問、會問”做起,鍛煉自己的思維能力。只有這樣才能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提高他們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責編 曉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