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明/編譯
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格爾羅里,有一片奇怪的樹林,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往參觀。
這些奇形怪狀的樹被人們稱為“馬戲樹”。它們帶給人們的是神秘和驚訝。其中有一株亭亭玉立著的叫做“四環(huán)”的樹,它仿佛由兩個數(shù)字“8”扭結(jié)組成,一個呈橫式擺放,一個呈豎式,在樹干中間交叉。另一株叫做“籃子”的美國梧桐,足有45英尺高,是由6株幼樹嫁接起來,形成一個令人吃驚的對稱形樹干。
種下它們的人叫艾克爾·艾蘭遜,他是一位加州的農(nóng)夫,也曾當過測量員。70多年前,當他種下這些樹時,是在一處塵土飛揚、狂風肆虐的農(nóng)場。而今,這些樹是園林的瑰寶。它們現(xiàn)在的主人叫邁克·邦法特,一位前超市連鎖店店主。
這些違反自然生長狀態(tài)的樹木確實令人稱奇。一般人都不明白它們是如何長成那樣的。幾乎沒有人能解釋得清楚。那些想在自己的園子里也如法炮制出這樣神奇之樹的人,往往以失敗而告終。
這些樹木藝術(shù)品的作者艾蘭遜從不將他的絕技示人?!八麖牟桓嬖V我媽媽,也不告訴我。他怕我們會把他的絕技泄露出去?!卑m遜的女兒,現(xiàn)年73歲的維爾瑪·艾蘭遜說,“當孩子們問他是如何把樹變成那樣時,他會說:‘我常常和它們聊天呢!所以它們都聽我的話?!?/p>
更值得一提的是,沒有人教過艾蘭遜這方面的技巧,全靠他自己的摸索。艾蘭遜出生于1884年,是瑞士移民的后裔。在他兩歲時,父母帶著他來到明尼蘇達州,一家人在這里定居下來。從小,他就有強烈的求知欲、好奇心和創(chuàng)造性。少年時代,他竟自己動手做了個脫粒機模型。1902年,當他護理被風折斷的樹木時,注意到一種不尋常的現(xiàn)象:當一棵樹的兩根樹枝長期靠在一起時,它們會逐漸長攏最后合在一起。于是,他便開始做實驗。他在6平方英尺的一塊地上,種下了4棵美國梧桐,輕輕地將它們相互彎曲,嫁接在一起。結(jié)果,看上去像一只大蜘蛛的“四腳巨人”便在他手下誕生了。
接下來,這位農(nóng)民在他的樹林里,繼續(xù)試驗著把樹枝嫁接成各種形狀。到了50年代中期,他已經(jīng)有了70多株嫁接成各種形狀的樹木。他所使用的,是不同于常人的技巧:作為一個農(nóng)民所具有的園藝學知識,作為一位測量員所具有的精確性和作為一名藝術(shù)家所具有的創(chuàng)造性及靈感,他將這些東西混合在一起,樹木在他的手里便能經(jīng)過彎曲、劈開、嫁接變成螺旋狀、心形或謎一樣的各種形狀。艾蘭遜將嫁接好的樹枝用布包起來,這樣就沒人能了解到他的技術(shù)。而這些樹嫁接后,在他的呵護下,傷口愈合得非常好,根本就看不出人工雕琢的痕跡。
然而,技巧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艾蘭遜知道如何與樹木打交道,用心去愛護它們,欣賞它們。正如有的人具有與動物打交道的天賦一樣,艾蘭遜手里的樹“了解他的心思,所以它們會對他的要求作出回應(yīng)”。
1947年,63歲的老艾蘭遜覺得可以用自己的杰作來賺點錢了。于是他將“馬戲樹”向大眾公開。開辟成為當?shù)氐囊粋€旅游參觀點。這里雖然吸引了一些游客,但是生意并不好。到1963年,艾蘭遜賣掉自己的土地時,這里共來過2.4361萬名游人,賺了6000美元。一年后,艾蘭遜去世了,他的馬戲樹也逐漸被人們遺忘。許多樹由于缺乏照料而死去。
1983年,邦法特開始籌建公園。在了解到這些樹的困境之后,他希望在自己的公園里讓這些樹重新煥發(fā)青春,恢復(fù)往日的風韻。“我對樹木了解較多,懂得這個人所做的一切?!彼f,“我認為,他真的很不簡單,創(chuàng)作出了難以置信的活的藝術(shù)品?!币荒旰?,他把僅存的25棵樹搬遷到50英里外的自己的花園里,遠離公眾的視線,讓它們像隱居起來的馬戲團的明星熊或雜技演員一樣,休養(yǎng)生息。
現(xiàn)在,在愛樹人的手中,一代新的馬戲樹已經(jīng)長大。人們又可以見到它們了,所不同的是,它們是在邦法特的主題公園里。當人們漫步樹叢中時,對這些奇妙的藝術(shù)品贊不絕口,因為,要讓一棵樹按照人們的構(gòu)思長成特定的形狀,至少需要人們用20年的時間進行創(chuàng)造性構(gòu)思,用愛心、耐心去呵護和照料。
盡管艾蘭遜培植的“馬戲樹”在人們心里引起震撼,但他們?nèi)匀徊恢肋@是怎樣做出來的。
[編譯自美國《讀者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