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潭記》是柳宗元所寫的《永州八記》中的第四篇。柳氏于唐順宗年間參與王叔文集團的政治革新活動而被貶為永州司馬后,寄情山水,形諸筆墨,寫下了不少優(yōu)美的游記?!缎∈队洝纷鳛槠渲幸黄捴巳丝诘募炎髑Ч帕鱾?。那么它的藝術魅力究竟何在呢?
一、融情于景,山水有靈
山水游記中的景物,決不是自然景物的簡單翻版,而是作家所創(chuàng)造的藝術形象,其中折射著作者強烈的思想感情?!缎∈队洝烽_篇,當“隔篁竹”聽到“如鳴佩環(huán)”的水聲時,作者用“心樂之”,直接抒發(fā)了自己快樂的心情。接著,作者又寫潭中游魚,“似與游者相樂”,將喜悅之情寄寓于魚。然而,這種“樂”對作者來說是短暫的,當“坐潭上”面對“竹樹環(huán)合,寂寥無人”的環(huán)境時,作者又猛覺得“凄神寒骨,悄愴憂邃……不可久居。”這種前“樂”后“凄”的變化,表面上看是“以其境過清”而引起的,實際上是作者借景抒情,含蓄地反映了他的寂寞處境和凄愴、哀怨的心境。
柳宗元在寫《小石潭記》時,已是遭貶后的第四年了。這期間,政敵的惡意中傷,親友的不幸亡故,生活的艱難困苦,使他的幽思感憤郁積甚深。盡管面對著奇山、怪石、異木、幽泉、游魚,作者并未寄情山水而忘掉險惡的環(huán)境和慘淡的人生。車爾尼雪夫斯基曾說:“自然界的美的事物,只有作為人的一種暗示,才有美的意義?!保ā端囆g與現(xiàn)實的審美關系》)《小石潭記》中的山水寄寓著作者的喜怒哀樂,而作者的身世遭際和凄苦心情,又能與景物的描寫融為一體,因此,作品才富有動人的魅力,千百年來為讀者所欣賞。
二、手法靈活,跌宕多姿
《小石潭記》作為一篇散文精品,在藝術表現(xiàn)手法上很有特色。
首先,作者采用“移步換景”的手法,記發(fā)現(xiàn)小石潭之經(jīng)過,小石潭的特征,近景和潭處遠景。文章開首,作者并沒有直接寫出小石潭,而是先寫“聞水聲”。以聲音的美妙,作為寫景的先導,以水聲進而引出小石潭,曲折有致,助人游興。接著寫近見:清冽的潭水,金石的潭低,青蔥的樹木,翠綠的藤蔓,輕盈的游魚。再寫潭外遠景:“斗折蛇行”的小溪,“犬牙差互”的岸勢,四面“環(huán)合”的竹樹……作者隨時間的推移和方位的變換,由遠及近,從潭外到潭內(nèi),從潭中到潭邊,一路寫來,眉目清楚,嚴密自然。
其次,作者運用虛實結合的手法,描摹出景物的形態(tài),體物尤為工細。六朝山水小品的繪景狀物,多用簡筆粗線,勾勒輪廓。往往因過于粗疏而有彼此雷同之感,而柳宗元則不同。試以魚寫水為例說明之。吳均《與宋元思書》寫道:“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贬B道元《水經(jīng)注·洧水》寫道:“綠水平潭,清潔澄深。俯視游魚,類若乘空矣?!倍际乔皟删渲苯用鑼懰那宄慰~碧,后兩句以魚襯托之。柳宗元的《小石潭記》則寫道:“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澈,影補石上,怡然不動,攸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游者相樂?!边@幾筆,真是繪形、繪神、繪影、繪色,從字面上看,儼然是幅色彩鮮明的群魚嬉戲圖,實際上還寫出了潭水的形態(tài)。“影布石上,怡然不動”,這是魚的靜態(tài);“攸爾遠逝,往來翕忽”,這是魚的動態(tài);“似與游者相樂”,這是魚的神態(tài),作者筆筆寫魚,無一筆寫水,然而又無處不在寫水。這里,柳宗元用動靜互見、虛實相間的手法,以日光魚影寫出游魚相戲之狀、魚水相得之樂。以魚寫水,則潭水之清澈不言而喻;以魚寫人,則人羨魚樂之情含而不露。顯而易見,柳宗元的筆觸細膩生動,更富詩情畫意,較吳、酈為勝,達到了一種超妙的藝術境界,所以,林紓評此文說:“至于窮形盡相,物無遁情,體物直到精微地步矣?!保ā读难芯糠ā罚?/p>
三、語言精美,生動傳神
作為散文大家,柳宗元的語言是十分個性化、富于獨創(chuàng)性的?!缎∈队洝返恼Z言準確、凝煉、生動、傳神。作者多用單音節(jié)和雙音節(jié)的整齊組合,造成疾徐結合、抑揚有致的語言氛圍,使作品的意境兼善詩畫之長:既有繪畫的線條、顏色的鮮明,又富有詩的情趣。如作者用“蒙絡搖綴”四字,寫樹蔓纏繞的狀態(tài)?!懊山j”是遮蓋纏繞的靜景描寫,“搖綴”是搖擺連結的動景刻畫,動靜結合,就把小石潭邊樹木幽靜的姿態(tài)描繪得錯落有致,生動形象。再如作者用“斗折蛇形,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來形容小石潭的盤形曲折,確切而又傳神地寫出了小溪流動的特征,渲染了小石潭幽深靜謐的詩意之美。其中“斗折”喻靜止的溪身;“蛇行”比流動的溪水?!懊鳒缈梢姟笔菑墓饩€的明暗寫溪流的時隱時現(xiàn),“犬牙差互”是從兩岸的參差交錯寫溪身的蜿蜒曲折。
《小石潭記》全文僅193個字,但作者卻憑借其高超的語言功力,多側面地刻畫了小石潭的面貌,狀物生動,摹景真切,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成為中國游記文學的精品。
(余盛鳳,貴州省紅花崗區(qū)新蒲鎮(zhèn)中橋學校)
現(xiàn)代語文(學術綜合) 2006年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