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脆音 高 娟
每次讀老舍的《我的母親》一文,我都會被深深地感動,總禁不住潸然淚下。我一直在想,老舍筆下的母親,不就是一位極為普通的農(nóng)村婦女嗎?是什么原因讓我每讀此文便如此動情?思來想去,惟有兩個字——真情。
《莊子·漁父》中說:“真者,精誠之至也,不精不誠,不能動人。”正是老舍的真,深深地打動了我,想必也深深地打動了眾多的讀者。老舍是一位動人的“真者”。作為兒子,他在用真心深情地回憶自己的母親。事不須大,惟需有真。多少年過去了,他還那么分明地想著在那艱難的歲月里,母親是如何為自己籌備上學的資金。那時,母親是“作了半個月的難,含淚送我出門的”。試問,如果不是一位真心體恤父母的孩子,又怎能把這個細節(jié)記得如此真切?又怎能體味出母親“作了半個月的難”的滋味?多少年過去了,他還那么清晰地記得在那個除夕夜,自己請了兩個小時的假,回家看望母親,到了不得不走的時候,母親跟他說的一句話“去吧,小子”。聽著母親這開明的話語,再對比著擁擠不堪的街市和清爐冷灶的家,當時,淚就遮迷了他的雙眼,到寫文章時,淚又一次遮迷了他的雙眼。人們都說,“男兒有淚不輕彈,只是未到傷心處”,老舍先生的兩次落淚,分明是說他在這兒是動了真情的,如果沒有真情,這淚又如何能流得出? 一提到母愛,很多人馬上會想到一首歌:《世上只有媽媽好》,里面唱到,“世上只有媽媽好,有媽的孩子像個寶。投進了媽媽的懷抱,幸福享不了。世上只有媽媽好,有媽的孩子像個寶。投進了媽媽的懷抱,幸福享不了。沒有媽媽最苦惱,沒媽的孩子像根草。離開媽媽的懷抱,幸福哪里找。沒有媽媽最苦惱,沒媽的孩子像根草。離開媽媽的懷抱,幸福哪里找”。是啊,人們都覺得這歌詞寫的太生動了,太形象了,比喻的太恰切了??晌矣X得,比這歌詞寫的有過之而無不及的還是老舍的話語,他說“人,即使活到八九十歲,有母親便可以多少還有點孩子氣。失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雖然還有色有香,卻失去了根。有母親的人,心里是安定的。”多么言簡意賅,多么樸實真切的情語啊,如果不是真心體味,又怎會把母愛的滋味咂摸的如此透徹?如此到位? 文章在末尾時,老舍先生說,“母親一世未曾享過一天福,臨死還吃的是粗糧”。多么令人心酸的話語啊,可“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yǎng)而親不在”,惟有“心痛!心痛!”。作者用“心痛”兩字來結(jié)束全文,可謂情之所致。是啊,真愛無言,此時此刻,這兩字,已足夠表達老舍先生對母親所有的愛。 人貴有真情,“真”之所以位列人類三大美德“真、善、美”之首,是因為“真”是一切美德的核心和基礎(chǔ)。如果不以“真”為基,善可能成為偽善,美可能成為虛美。要“真” 就要剝?nèi)ヒ磺袀窝b的虛假的情感,任何冒充都會在它面前丑態(tài)百出。唯其如此,“真”才是最令人感動的,它雖不事雕鑿和張揚,卻點點入心。讀老舍的文章,讓我學做真人,學做有真情之人。 人們評論老舍,常稱他是旗人作家、平民作家、京味作家、幽默作家……,而我想,在這所有的稱謂中,還應(yīng)再加上一個真情作家。
(鐘脆音 高 娟,膠州市職業(yè)中等專業(yè)學校)
現(xiàn)代語文(學術(shù)綜合) 2006年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