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頭一:“我初中時語文可是班上很好的,怎么會一到高中就考這樣的低分呢?天啊,這高中語文怎么學呀?”一個初中時的“天之驕子”初入高中就無奈于“大紅燈籠高高掛”的窘境。
鏡頭二:師:這么簡單的內容怎么初中沒學過呢?
生(異口同聲):是沒學過。
鏡頭三:英語老師又前來向語文老師抱怨:你們語文現(xiàn)在學些什么?怎么連動詞、名詞都弄不清,主語、賓語簡直是一團糨糊?
……
近幾年來,隨著高中熱的不斷升溫,上述這些現(xiàn)象正一年又一年周而復始地演繹著。其中折射的初高中語文教學銜接問題逐漸浮出水面,應引起中學語文界的廣泛關注。
其實,初高中學生語文學習不獨在知識層面上存在脫鉤問題,而且語文學習心理狀況的不同,教材的差異,教學要求、目的層次的高低等等問題,都影響著高中生語文學習的提高。筆者完成了一輪從初一到高三的中學語文大循環(huán)教學,教學成績顯著;又剛剛經歷常州外國語學校三年的初中新課改洗禮,現(xiàn)在我又升入高中教學。其間風雨都讓我對新課程下初高中語文教學銜接這個話題,有所感觸。
首先在認識上,初高中語文教學銜接問題的研究與解決意義非凡。
一是這個問題解決好了可使高中學生們主動了解高中語文的學習特點,做好思想、心理、學習上的準備,盡快適應高中生活;在此基礎上,每個學生更容易盡快找到適合自己的語文學習方式方法,把握高中語文學習的主動權。
二是這個問題的解決,必然會帶動一大批高一新生的語文學習更早進入正常有序的軌道,從而推動高中階段語文教學質量大面積提高,進而提升學生語文素養(yǎng)。
三是初高中語文銜接問題的研究與分析,是初高中連貫模式學校的整體工作體系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對完善教育教學的連續(xù)性和系統(tǒng)性有著積極的作用和影響。
其次在內容上,認真細致地探究了初高中語文銜接中存在的幾個具體問題。
一是知識層次的銜接
語文知識本身是有系統(tǒng)序列的。語文教學的進程也是循序漸進的。我們的教材內容是根據(jù)學生知識基礎和年齡特征的不同分階段來編排的。初中語文與高中語文在教學要求、內容和方法等方面既有聯(lián)系又有區(qū)別。
從初中語文知識的結構層次來看,從每冊教材到每個單元再到每篇課文都有詳細的重點說明和預習提示,課后的練習設計也較全面具體,有質有量,如每個單元后面設計有“閱讀訓練”“聽說訓練”“作文訓練”,體現(xiàn)了初中語文教學對語文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培養(yǎng)。由于層次安排合理有序,學生學起來覺得實在、易接受。而高中教材的篇目多,課文長,而且課后練習和單元練習題相對較少,但這些少而精的題目容量大,是在初中知識層次的基礎上拓寬加深的,遷移性強、知識容量大,體現(xiàn)了語文外延的廣泛性,以及與其它學科的交叉性、滲透性。
因此初高中語文的知識層次的教學銜接,首先要做好由過去關注基礎知識的了解上,更大程度地轉變到基礎知識的靈活運用和拓寬加深上。同時也要認真細致地分別研究初高中語文知識體系,羅列出其中的不同之處,再想方設法在銜接階段教學中補上其中的差距。
二是方法層次的銜接
面對新課程、新標準和新要求,高中學生必須調整、改變并適應新的學習生活,
積極鍛煉提高自己的語文能力。初高中語文銜接中的學習方式與方法也應該銜接好。
初中三年課改中產生了一些良好的教與學的方式、方法,我們理應加以借鑒,藉以降低高中新課改成本。高中伊始,我校高一語文備課組向新生發(fā)放了調查表,學生向老師提供了好多初中自主、合作、探究的教與學的方式、方法,其中有一些在高中語文學習中完全可以繼續(xù)發(fā)展使用。
當然,高中的教育是為更高層次教育做準備的,高中學習畢竟有其本身的結構和要求。高中學生必須掌握適合自身的高中語文學習的方式與方法。我認為不可否認接受性學習方式,應讓它與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方式齊頭并進。
但是,這種接受性學習方式必須改變傳統(tǒng)單一模式,要廣泛融進學生的積極參與。同時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方式也應該有所發(fā)展——自主學習,應是學生有目的、有計劃、有步驟的、獨立的高質量學習,它應占據(jù)學習時間里的主流;合作性學習則是在學習的某些環(huán)節(jié)里體現(xiàn)團隊精神的內容,必須確保每個人在合作中的參與性,不要總讓自己成為配角,不要讓自己的大腦成為別人的跑馬場;而探究性學習則是較高的境界,我們應鼓勵學生在自主、合作的基礎上對一些問題進行探究,促進思維能力的提升,促進課堂教學中生成問題的產生。這也需要我們盡力去除某些初中學習中曾出現(xiàn)過的自主合作探究方式中場面熱熱烈烈,效果微乎其微的現(xiàn)象。
三是思維層次的銜接
根據(jù)初中生年齡的特點,初中語文教材主要要求加強對學生識記能力和一定程度的理解能力的培養(yǎng);而高中語文卻在此基礎上主要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重視文化熏陶,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而且教學上要處處貼近高中學生語文能力的五個層面的培養(yǎng)(也是高考要求):識記、理解、分析綜合、應用和鑒賞、評析。這五個層面安排得合情合理,它既考慮到高中生年齡特點,又符合認知規(guī)律,因此從知識的識記理解到分析綜合和運用,這一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是初高中語文教學銜接的又一關鍵。
再者在操作上,初高中語文銜接要在新課程下語文教學中積極靈活地探索。
一是前引后連,自然過渡
由初中升入高中,對于學生來講實際上是上了一個新臺階,教師有必要扶一扶,拉一拉。應針對入學新生,注意適時調整教法,引導學生盡快適應新教師、新教材。在教學中前引后連,可以從學生學過的知識內容引出新知識。如教選修一“月是故鄉(xiāng)明”專題,我們可以先復習初中教材中的散文,以使學生更充分領會不同時期不同思想下“景”和“情”的關系。這樣給學生一種似曾相識的教學環(huán)境,在知識銜接的同時,知識的深度廣度也得到發(fā)展。
二是重視實踐,培養(yǎng)能力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弊鳛楦咧姓Z文教師,應特別注意指導學生的學法,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較強的自學能力。我認為,除堅持初中養(yǎng)成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外,只有多讀、多寫、多說、多聽,才能培養(yǎng)語文能力,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
生活處處皆語文,語文處處皆生活。通過多讀“生活”,多寫“生活”,多說“生活”,多聽“生活”,加強高中學生實踐,從中激發(fā)興趣,培養(yǎng)能力,語文質量自然會上去。
三是及時總結,調整學法
教無定法,學也無定法。高一學生來自不同的學校,其學習語文的方法也不盡相同。作為教師,應強調學習方法的重要性,及時指導學生歸納、總結、調整自己的學習方法,養(yǎng)成科學的學習習慣。
新課改下的知識系列的呈現(xiàn)方式是螺旋式上升,高中語文知識大部分在初中已接觸過,只不過到高中更深更廣更復雜而已。因此,初高中銜接工作也不能僅僅停留在高中第一學期,而應該貫穿高中教學的全過程,只是側重點不同而已。我主張廣大初中教師要更多了解高中教材和高中語文學習,高中教師應更多研究初中教材和初中語文學習。這樣,我們就可以在前引后連的基礎上,使高中學生盡快適應高中語文學習,盡快提高語文學習水平,盡快提高語文素養(yǎng)。
(任小慶江蘇省常州外國語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