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扶溝縣的種田狀元朱占中今年創(chuàng)出了獨特的“一花椒、一小麥、兩玉米、一豆角”的(“五種五收”)林農種植模式,每667平方米(1畝)地平均收入超萬元。
今年54歲的朱占中和妻子曾是大李莊鄉(xiāng)林站的技術員,后來在鄉(xiāng)鎮(zhèn)機構改革中夫妻雙雙下崗。他們沒有怨天憂人、萎靡不振,而是充分利用自己懂林果管理技術的優(yōu)勢在家培育苗圃。以前多是培育一些花椒、梨樹、柿樹等常規(guī)苗木,辛苦不說,還不怎么賺錢,有時候果樹苗賣不出去,只好當柴燒掉。后來大李莊鄉(xiāng)全面推廣農菜間作模式,田占中從中受到啟發(fā):能不能搞林農間作呢?經過近三年的探索試驗,他終于搞成了“花椒—小麥—豆角—兩玉米”五熟套種模式等。這一林農間作套種模式使他家的收入翻了幾番。每667平方米地平均收入由原來的2000元提高到了10000元左右。朱占中給筆者扳著指頭算:“這667平方米地收小麥350公斤,能賣500元;兩茬玉米收800公斤,能賣600多元;豆角80公斤,能賣160元;種花椒苗2萬株,能賣8000多元?!?/p>
“五種五收”是從種小麥時開始,每壟小麥70厘米寬,兩壟小麥中間留70厘米的空當。每年3月份把事先用營養(yǎng)缽育好的花椒苗和玉米苗種在空當里,一邊種兩行花椒;另一邊種兩行春玉米,春玉米7月份成熟。在小麥即將成熟前10天,用點播器在中間兩壟麥子的背壟上每隔27厘米種一株玉米,6月上旬小麥收割后,在距玉米20厘米處點種晚豆角,每株玉米旁邊點一株,讓豆角秧順著玉米稈往上爬,9月底玉米、豆角收摘結束。地里莊稼都收完了,就只剩下花椒苗了,等到了10月份又可以按原來的方法播種小麥了,花椒苗可在第二年春天出售。
這種種植模式之所以能取得較好的經濟效益,主要是科學利用了作物的根系分布差、不同作物的生長時間差,秸稈高低差、作物對陽光的需求差,充分發(fā)揮了土地潛力。
“五種五收”的時間性較強,因此凡是移栽的作物都要事先育苗。這種種植模式翻耕整地較難,可采用犁鏵串耕、釘耙摟平的方式。
“三分種、七分管”,要想使“五種五收”取得較好的效益,還得在“管”字上下大力氣?!拔宸N五收”對肥水要求較高,因此必須施足底肥,適時澆水。在小麥播種前,每667平方米地施農家肥4~5立方米、餅肥50公斤,春節(jié)前或春節(jié)后追施尿素13公斤,玉米吐纓前施尿素10公斤,種豆角時施復合肥12公斤。
(河南省扶溝縣林業(yè)局 馬海燕 紀俊輝 郵編:461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