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氏文通》是我國第一部完整而系統(tǒng)的語法著作,是漢語語法學史上一個轉(zhuǎn)折點。它的出現(xiàn)標志著中國的語法研究從此走進了世界的視野,同時也為漢語語法學的研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自《馬氏文通》問世至今,對它的研究一直是語法學界的熱門,尤其是對其詞類問題的討論,各家說法不一。迄今為止仍存在某些不可回避的疑義。本文試圖就《馬氏文通》中提出的字有定類、字無定類之說作一些討論。
《馬氏文通》關于字類有兩個重要觀點:一是“字有定類”說,一是“字無定類”說,以及由此引申的“字類假借”說。
馬建忠第一次系統(tǒng)地給漢語劃分了詞類。“字類凡九,舉凡一切或有解,或無解,與夫有形可形、有聲可聲之字胥賅矣?!薄白址志蓬?,足類一切之字。無字無可歸之類,亦類外無不歸之字矣”。他先把漢語的詞類分為實詞和虛詞兩大類,并對實詞、虛詞作了進一步劃分:“實字之類五,虛字之類四”。實詞包括名字、代字、動字、靜字、狀字,虛字包括介字、連字、助字、嘆字。從這一層面說,馬建忠是主張“字有定類”的。
但馬氏同時又指出“字各有義,而一字有不止一義者……義不同而其類亦別焉。故字類者,亦類其義焉耳。”“字無定義,故無定類。而欲知其類,當先知上下之文義如何耳”。這是他注意到漢語相同的字在不同的句子中可以有不同的用法。如馬氏在書中分析到的:“人莫于鑒于流水而鑒于止水。惟止能止眾止?!薄爸埂弊炙挠茫骸爸顾敝爸埂?,靜字,言水不流之形也?!拔┲埂迸c“眾止”兩“止”字,泛論一切不動之物名也?!澳苤埂敝爸埂?,有使然之意,動字也。是一“止”字而兼三類矣。這就是馬氏“字無定類”說。
先提出“字有定類”,緊接著又提出“字無定類”,這兩種觀點究竟是統(tǒng)一關系,還是對立關系呢?在對《馬氏文通》的研究的最初幾十年里,很多語法學家都認為這兩個觀點是矛盾的,是字類劃分原則和貫徹劃分原則之間的矛盾,也由此引發(fā)了20世紀一直爭論不休的關于詞類劃分和詞是否有類別的討論。
筆者認為“字有定類”“字無定類”說并不矛盾,二者是統(tǒng)一的?!恶R氏文通》正名卷界說十就指出:字類凡九,舉凡一切或有解,或無解,與夫有形可形、有聲可聲之字胥賅矣。但馬建忠同時注意到漢語不同與拉丁語,漢語基本上沒有形態(tài)變化,且漢語的字與句子成分間不存在一一的對應關系,漢語字有“一字數(shù)義”者,而同一字在不同的句法中,其功能不一。這就給詞類的劃分帶來很大的麻煩,這說明馬氏已充分認識到漢語的特點。
馬建忠的“字有定類”是單純從詞的詞匯意義出發(fā),如“凡實字以名一切事物者,曰名字”。而“字無定類”并非從一般意義上否認漢語詞有固定類別,而是“針對漢語‘一字數(shù)義’和詞類活用現(xiàn)象提出來的。馬氏的‘字無定類’不是說某類字的因語法特點的不定而無法歸類,而是說某類字的語法功能發(fā)生游移,表現(xiàn)出他類字的語法性質(zhì)”。我們認為“字無定類”可以從兩個方面來理解:(1)多音多義詞存在一個詞的兼類問題,因而不能限定它是哪一詞類,必須根據(jù)它在句子中的作用才能確定其詞類與詞性;(2)本為甲類詞而假借為乙類詞的詞,不能拘泥為其本來詞性,而必須根據(jù)它在句子中的作用判斷它假借為何種詞類。這說明馬氏已充分認識到詞的兼類現(xiàn)象,在詞入句后,從詞語的功能意義出發(fā),根據(jù)詞在具體句子中的位置和作用去判斷詞的類別,即以句辨義,以義定類,正如馬氏所說“字無定義,故無定類。而欲知其類,當先知上下之文義如何耳”。
“字有定類”“字無定類”說引起了廣泛的關注和討論的另一個原因是馬氏的用語含糊?!恶R氏文通》中有很多地方用到“用如”二字,如 “‘動字’用如‘名字’” “‘動字’假借為‘名字’”,這就會引起誤解,究竟是“動字”變成了“名字”,還是說“動字”的用法如同“名字”。這個問題因“用如”一詞的不同理解而起,在這里筆者主張后者,“變成”即詞的轉(zhuǎn)類,指一個詞移出它的基本用法,進入他類詞所常占據(jù)的位置,并且表現(xiàn)出穩(wěn)定化的特征,而這里馬建忠所要表達的顯然不是這個意思。就如同“甲用如乙”不一定就是“甲變成了乙”,而是“甲”在某些方面的用法如同“乙”。
從詞匯意義上劃分詞是有固定類別的,而具體的句子中相同的詞又有不同的用法,針對這一詞類活用的問題,馬氏提出了“詞類假借”的解決辦法,即某詞本不屬于某一詞類,只是在特定的語句中偶爾處在這類詞的地位,臨時有了這類詞的功能。馬建忠認為本為甲類詞而臨時活用為乙類詞的詞,不能拘泥于其本來的詞性,而必須從它在句中的位置判斷它假借為何種詞類。
馬建忠把“字類假借”分為通名假借、動字假借、靜字假借、狀字假借、連字假借五大類。 “字類假借”解決了許多諸如漢語缺乏形態(tài)變化、詞的兼類、詞類活用等漢語所特有的語法問題。
我們可以確定:馬建忠是詞有定類者,其“字有定類”“字無定類”說并不矛盾。他是從“字有定類”的原則出發(fā),在具體分析字類時又體現(xiàn)了“字無定類”的思想,并用假借的辦法解決了詞類活用的問題。要正確理解它們之間的關系,關鍵在于了解馬氏在劃分詞類時采用的兩個標準:一是詞義標準,一是功能標準。了解了這一點,我們才不會認為“字有定類”“字無定類”是矛盾對立的,也不會拿現(xiàn)代語法學的詞類理論來硬套《文通》的字類理論,從而真正理清馬氏的本來思路,更好地理解《馬氏文通》的詞類體系和語法理論。
參考文獻:
[1]馬建忠.馬氏文通[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4.
[2]宋紹年.<馬氏文通>研究[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4.
[3]蘇立無.關于〈馬氏文通〉‘字無定類’說之管見[J]. 廣西師范大學學報,1996.
[4]宋亞云.論〈馬氏文通〉對漢語詞類和句子成分關系的認識[J].湖北大學學報,2004,(11).
[5]孫鳳華.也談〈馬氏文通〉的“字無定類”[J].古漢語研究,2002,(1).
[6]張文國.關于〈馬氏文通〉字類理論的再認識[J].中央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3).
[7]劉乃農(nóng).〈馬氏文通〉的“字無定類”[J].漢語學習,1985,(6).
[8]亓文香.淺析〈馬氏文通〉字類劃分[J]. 濟寧師范??茖W校學報,2004,(2).
[9]華學誠.由〈馬氏文通〉中的“矛盾”得到的啟示——以詞(字)類有定無定說為例[J].揚州大學學報,1996,(1).
[10]劉永耕.〈馬氏文通〉對漢語詞類研究的貢獻[J].福建師范大學學報,1996,(1).
[11]宋紹年.論〈馬氏文通〉的理論基礎[J].北京大學學報,1998,(4).
[12]壽永明.〈馬氏文通〉的字類界說[J].寧夏大學學報,2005,(6).
[13]壽永明.〈馬氏文通〉字類說[J].紹興文理學院學報,1996,(12).
(郭莉琳,廣西師范大學文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