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關于現(xiàn)代漢語語氣詞“嗎”的來源,學術界有基本一致的看法,認為“嗎”來自“么”,而“么”來自“無”。《紅樓夢》產生的年代正是“嗎”“么”使用的過渡階段。本文對《紅樓夢》中“嗎/么”的用法進行分析,從而可以考察其從宋元到現(xiàn)代在用法上的順承關系。
[關鍵詞] 《紅樓夢》 嗎/么 用法
現(xiàn)代漢語中的疑問句可以根據(jù)不同的標準來分類。根據(jù)疑問句的形式或結構分為是非問句、特指問句、選擇問句、正反問句;根據(jù)疑問信息的有無即疑問程度的高低分為真性疑問句(有疑而問)、測度句(半信半疑)、反詰句(無疑而問)?,F(xiàn)代漢語中的疑問語氣詞“嗎”只能用于是非問句中,是非問句的形式既可以表示有疑而問,也可以表示半信半疑或無疑而問?!皢帷痹诂F(xiàn)代漢語中除了作疑問語氣詞外,還可以用在句中停頓處,點出話題。
關于現(xiàn)代漢語語氣詞“嗎”的來源,學術界有基本一致的看法,認為“嗎”來自“么”,而“么”來自“無”。呂叔湘(1947)在他的《中國文法要略》中提到“‘無’字就是白話文里的‘么’和‘嗎’的前身” 。王力(1989)在他的《漢語語法史》中也說“‘嗎’的前身是‘么’,‘么’的前身是‘無’”。漢語中早就有一種將否定詞置于句末構成的反復問句式,可以進入這種句式的否定詞像“不、否、非、末”,這種句式沿用很久,從漢魏至明清都可以看到,幾乎貫穿了整個漢語的歷史。從六朝時起,由于“不”等否定詞的類推影響,“無”也可用于句末構成反復問,這時“無”雖帶疑問語氣,但還帶有否定義不能看作純粹的疑問語氣詞,這種用法在唐代較為常見?!盁o”是在演變?yōu)椤懊础币院蟛磐耆蔀檎Z氣詞。“無”在晚唐前演變?yōu)椤懊础?,主要是由于語音上的演變帶來書寫形式上的變化,“么”產生后用于是非問,經過五代、宋、元時期的廣泛運用,“么”還有了以下幾中用途:1、表示推測;2、表示反詰;3、表示句中停頓;4、表示感嘆。直到清代中葉以前,絕大部分文獻中還是寫作“么”。一般認為代替“么”出現(xiàn)的“嗎”是《紅樓夢》中才出現(xiàn)的疑問語氣詞,代替的原因也是由于語音演變規(guī)律在起作用。對于“嗎”的出現(xiàn)也有不同的看法,據(jù)鐘兆華(1997)考察,“嗎”最早出現(xiàn)于宋代,而孫錫信(1999)則認為最早出現(xiàn)是在明代。
本文考察《紅樓夢》中語氣詞“嗎/么”的使用情況,可以看出前八十回和后四十回有差別,不同版本也有很大不同??梢娔菚r正處于“嗎”“么”使用過渡階段。本文著重考察前八十回中“嗎/么”用法,本文語料來自電子版《紅樓夢》,據(jù)輸入者介紹,1-70回是根據(jù)1982年人民文學出版社版本輸入,??狈矫嬉浴吨廄S重評石頭記(庚辰秋月定本)》(簡稱庚辰本)為底本,底本若干處缺文均依其他脂本或程本補齊,第六十四、六十七回缺文,則采用程甲本補配。并以各脂評本、抄本及程甲、乙本為參校本。 71-80回是據(jù)中國古典文學讀本叢書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1,北京)錄入。
經過對這一語料的檢索,發(fā)現(xiàn)使用語氣詞“嗎”只有三處,都是出于第六十七回,可見是由于版本不同所致?!懊础弊鳛檎Z氣詞出現(xiàn),共四十六處。下面就將對文中共四十九處語氣詞“嗎/么”用法進行分析,考察它們繼承了宋元時期“么”的哪些用法,可以分別表示哪些語氣,又以哪些用法更為常見,以及和現(xiàn)代漢語中“嗎”用法有什么區(qū)別。
一、用在句末表示疑問。
1.鳳姐道:“你大奶奶沒來嗎?” (第六十七回)
2.欽差金陵省體仁院總裁甄家,你可知么?(第二回)
3.劉姥姥便拉住一個道:“我問哥兒一聲,有個周大娘可在家么?”(第六回)
4.寶玉因問:“大哥哥今日不在家么?”(第七回)
5.賈珍方過來坐下,問尤氏道:“今兒他來,有什么說的事情么?” (第十回)
6.王夫人悄悄的道:“你可能么?”(第十三回)
7.鳳姐見了賈璉,忽然想起來,便問平兒:“拿出去的東西都收進來了么?” (第二十一回)
8.寶玉看了,便笑問道:“你也是我這屋里的人么?”(第二十四回)
9.史湘云問道:“寶哥哥不在家么?”(第三十一回)
10.(寶玉)一面在身上摸掏,掏了半天,呵呀了一聲,便問襲人“那個東西你收起來了么?”(第三十一回)
11.探春黛玉忙問道:“這是真話么?”(第四十八回)
12.(薛蟠)一進門來,便向他母親拍手說道:“媽媽可知道柳二哥尤三姐的事么?” (第六十七回)
13.薛蟠道:“媽媽可聽見說柳湘蓮跟著一個道士出了家了么?” (第六十七回)
14.(襲人)隔著窗子問道:“平姐姐在家里呢么?”(第六十七回)
15.鳳姐道:“好罷咧?!庇謫枺骸皼]人送親么?” (第六十七回)
16.鳳姐道:“這個人還算造化高,省了當那出名兒的忘八。”因又問道:“沒了別的事了么?” (第六十七回)
二、用在句末表示推測
17.鳳姐兒道:“完了嗎?怎么不說了?”(第六十七回)
18.子興道:“榮國府賈府中,可也玷辱了先生的門楣么?”(第二回)
19.寶玉因見他外面罩著大紅羽緞對衿褂子,因問:“下雪了么?”(第八回)
20.賈璉聽了,將賈薔打諒了打諒,笑道:“你能在這一行么?這個事雖不算甚大,里頭大有藏掖的?!保ǖ谑兀?/p>
21.問一聲不答,再問時,襲人方道:“你問我么?我那里知道你們的原故?!保ǖ诙换兀?/p>
22.賈母道:“下雪呢么?” (第五十二回)
23.賈母笑道∶“果然可聽么?”(第七十六回)
24.(晴雯嫂子)“你一個作主子的,跑到下人房里作什么?看我年輕又俊,敢是來調戲我么?”(第七十七回)
三、用在句末表示反問。
25.鳳姐兒罵道:“什么糊涂忘八崽子!叫他自己打,用你打嗎!”(第六十七回)
26.賈菌如何依得,便罵:“好囚攮的們,這不都動了手了么!”(第九回)
27.賈珍從外進來,見了金氏,便向尤氏問道:“這不是璜大奶奶么?” (第十回)
28.刑夫人、王夫人道:“我們來原為給大老爺拜壽,這不竟是我們來過生日來了么?” (第十一回)
29.(鳳姐兒)見寶玉這個樣子,因說道:“……略病一病就這么想那么想的,這不是自己倒給自己添病了么?”(第十一回)
30.賈瑞道:“……不想就遇見嫂子也從這里來。這不是有緣么?”(第十一回)
31.襲人笑道:“你也知道著急么!可知我心里怎么著?快起來洗臉去罷?!?(第二十一回)
32.林黛玉笑道:“你說你會過目成誦,難道我就不能一目十行么?”(第二十三回)
33.寶玉也無法,只好笑問道:“你哄我也罷了,怎么說我父親呢?我告訴姨娘去,評評這個理,可使得么?”(第二十六回)
34.(林黛玉)高聲說道:“是我,還不開么?” (第二十六回)
35.探春聽說,登時沉下臉來,道:“這話糊涂么什么田地!怎么我是該作鞋的人么……?(第二十七回)
36.藕官正沒了主意,見了寶玉,也正添了畏懼,忽聽他反掩飾,心內轉憂成喜,也便硬著口說道:“你很看真是紙錢了么?(第五十八回)
37.(芳官)口內便說:“你打得起我么?你照照那模樣兒再動手!我叫你打了去,我還活著!”(第六十回)
38.寶玉忙問雪雁道:“你們姑娘從來不吃這些涼東西的,拿這些瓜果何用?不是要請那位姑娘奶奶么?”(第六十四回)
39.薛姨媽便對寶釵說道:“我的兒,你聽見了沒有?你珍大嫂子的妹妹三姑娘,他不是已經許定給你哥哥的義弟柳湘蓮了么,不知為什么自刎了?!保ǖ诹呋兀?/p>
40.(紫娟)“……豈不是自己遭塌了自己身子,叫老太太看著添了愁煩了么?”(第六十七回)
41.鴛鴦笑道∶“不許我也逛逛么?”(第七十一回)
42.黛玉笑道∶“你不說‘玉桂’,我難道強對個‘金萱’么?……” (第七十六回)
43.寶玉道∶“我不信一張膏藥就治這些病。我且問你,倒有一種病可也貼的好么?”(第八十回)
四、用在句表示停頓,引起說話人對下文的注意
44.薛姨媽說:“我老天拔地,又不合你們的群兒,我倒覺拘的慌,不如我么廳上隨便躺躺去倒好……”(第六十二回)
45.晴雯道:“襲人么,越發(fā)道學了,獨自個在屋里面壁呢……”(第六十四回)
五、表示感嘆
46.賈蓉皺皺眉說道:“不好么!嬸子回來瞧瞧去就知道了?!?(第十一回)
六、表示道理顯而易見
47.鳳姐兒正倚著門和平兒說話呢。一見了寶玉,笑道:“你回來了么。我才吩咐了林之孝家的。叫他使人告訴跟你的小廝,若沒什么事趁便請你回來歇息歇息?!保ǖ诹幕兀?/p>
48.鳳姐微微冷笑道:“這個自然么,你可那里知道呢!……”(第六十八回)
49.襲人便問:“二奶奶也在家里呢么,身上可大安了?” (第六十七回)
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到,“嗎/么”用于一般是非問句共16處;用于測度問句共8處;用于反詰問句共19處;用于句中停頓共2處;用于感嘆共1處;表示道理顯而易見共3處。這些用法基本繼承了宋元時期“么”的用法,和現(xiàn)代漢語中帶“嗎”的句子相比,近代的用法要比現(xiàn)代寬泛一些。近代的“么”有非疑問語氣的用法,即“嗎”不是用于是非問、測度問和反問,而是用于句中表示停頓、表示道理顯而易見或用在句末表示對事物的承認,帶有不滿或無可奈何的情緒。這種用法的“嗎”,現(xiàn)代漢語中一般寫作“嘛”。但其主要的用法還是集中用在疑問句中,表示一般疑問、測度問和反問,這一點和現(xiàn)代漢語的用法是相一致的。
事實上,“么”并非使用到明清時代為止。在解放后的文學作品中, 還可以見到。《現(xiàn)代漢語詞典》以漢語規(guī)范化為目的, 這樣處理了“嗎”“么”和“嘛”的關系:么1 同“嗎”。2同“嘛”。這樣的處理正是對這三者在歷時關系上的一種正確反映。
參考文獻:
[1]孫錫信(1999):《近代漢語語氣詞》,語文出版社。
[2]王力(1989):《漢語語法史》,商務印書館。
[3]張斌(2000):《現(xiàn)代漢語句子》,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4]鐘兆華(1977):《論疑問語氣詞“嗎”的形成與發(fā)展》,《語文研究》第1期。
附:《紅樓夢》中由“否”置于句末構成的疑問句
1.我如今大施佛法助你助,待劫終之日,復還本質,以了此案。你道好否?(第一回)
2.因笑道:“玄機不可預泄,但適云‘蠢物’,不知為何,或可一見否?” (第一回)
3.當下雨村見了士隱,忙施禮陪笑道:“老先生倚門佇望,敢是街市上有甚新聞否?” (第一回)
4.邀兄到敝齋一飲,不知可納芹意否?(第一回)
5.新填《紅樓夢》仙曲十二支,試隨吾一游否?(第五回)
6.寶玉見問,連忙從衣內取了遞與過去。水溶細細的看了,又念了那上頭的字,因問:“果靈驗否?(第十五回)
7.略預備了一杯水酒撣塵,不知賜光謬領否?(第十六回)
(劉小林,山西省呂梁高等??茖W校中文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