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莛
小時候,家里不富裕。母親在斜橋那里的一家大集體單位上班,爸爸長期在外跑船。家里因為沒有男人的緣故,有時候難免還會受點欺侮。但是缺少父愛的我和姐姐,并不是很希望父親能夠回來,我們喜歡陪在母親身邊,三個人過簡單的生活。
每到月底,除去必要的家用開銷,母親會帶著我和姐姐去附近熱鬧的八仙橋夜市吃東西。那天應(yīng)該是我和姐姐的節(jié)日,我們一左一右拖著母親的手,歡快地朝八仙橋方向走去。
八仙橋是順昌路和太倉路中間的一條橫馬路,也是當時盧灣區(qū)出了名的夜市。那片地方曾經(jīng)是聶耳居住過的地方,他在八仙橋認識了賣報的小姑娘——小毛頭,創(chuàng)作出了《賣報歌》。
八仙橋從晚上6點就開始熱鬧起來,一路上各個攤點幾乎都圍滿了人。有賣炒面的、炸春卷餛飩的、烘生煎鍋貼的、賣糖粥的、炒螺絲等各類小菜的……匯集了當時上海各類小吃。我們母女三個在一個個攤點前面駐足,籌劃著手里的那些鈔票怎么樣才能吃飽吃好。記得姐姐是很喜歡吃炒面的,買完牌子,她就興高采烈地跑到炒面師傅面前,乖巧地說:“爺叔,幫我炒碗面多油水足的,焦一點哦!”我則一路跟著母親走,一邊還小聲問:“姆媽,額拉還剩多少鈔票?”
有一次,我和姐姐坐著等母親取生煎,可能是等得太不耐煩了,兩只腳不停的晃啊晃啊。突然,“咣當”一聲,我踢中了桌子底下的油桶,整整一大桶油全翻了。我一下子嚇傻了。我知道闖了大禍,那時的油都是憑油票計劃供應(yīng)的,就是有錢也賠不起啊。母親跑過來一看也頓時嚇傻了,不知如何是好。掌勺的胖師傅氣呼呼地沖過來,對著母親就是一頓訓(xùn)斥,母親連忙賠著不是,我和姐姐開始大哭起來。后來是怎么解決這件事情的,我已經(jīng)記不起來了,倒是從這以后我們?nèi)グ讼蓸?,胖師傅都會親熱地招呼我們姐妹倆,有時趁領(lǐng)導(dǎo)不注意,還會順手塞個牛肉煎包什么的。
早些年,八仙橋就因為市政建設(shè)整體拆遷了,取而代之的是寬闊整潔的大馬路。但是偶爾還會想起當年炒菜師傅拿著小鍋鏟上下舞動左右翻飛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