側柏葉 味苦,澀,性微寒。有涼血、止血、祛風濕、散腫毒之功能。治鼻衄、吐血、咳血、便血:鮮側柏葉30克,水煎服;或側柏葉炭、地榆炭、丹皮、藕節(jié)各10克,水煎服。治流行性腮腺炎:鮮側柏葉適量,洗凈搗爛,加雞蛋清調成泥狀外敷,每天換藥2次。
桃葉 味苦,性平。有清熱解毒、殺蟲止癢之功能。治各種頑瘡不愈:鮮桃葉搗汁涂患處。治陰道滴蟲:鮮桃葉30克,加水1 000毫升,煮沸20分鐘,取煎液沖洗陰道。每日1次,5天為1療程。
杏葉 味苦,澀,性溫。有健脾止瀉、疏風止癢之功能。杏葉15克,大棗6枚,生姜10克,水煎服。適用于脾胃虛弱引起的腹瀉。
香椿葉 味苦,性平。有消炎、解毒、殺蟲之功能。治瘡癰腫毒:鮮香椿葉、大蒜等量,另加食鹽少許,共同搗爛敷于患處。治尿道炎、陰道滴蟲:鮮香椿葉50克,煎湯熏洗局部,每日2次。
石榴葉 味酸,澀,性溫。有收斂、止瀉、殺蟲之功能。治風火赤眼:鮮石榴嫩葉30克,加水1碗,煎至半碗,去渣過濾澄清,用滴管或洗眼杯洗之。治跌打損傷:鮮石榴葉適量,洗凈,搗爛敷患處。
銀杏葉 味微苦,性平。有活血止痛之功能。凍瘡未潰時,銀杏葉煎濃湯,涂洗患處。治雞眼:鮮銀杏葉10片搗爛,包貼患處,兩天后呈豆腐狀,用小刀將硬疔剔出。
櫻桃葉 味甘,性平。有透疹、解毒之功能。治陰道滴蟲:櫻桃葉300克,煎水坐浴,同時用棉球(用線扎好)沾櫻桃葉水塞陰道內,每日換1次,半月即愈。
柳葉 味苦,性寒。有清熱解毒、祛風利濕之功能。治小便白濁:清明柳葉煎湯代茶,以愈為度。治癤腫、乳腺炎:柳葉適量,切碎煮爛,去渣,濃縮至膏狀,外敷患處。
桑葉 味甘,苦,性寒。有疏風清熱、清肝明目之功能。治風熱感冒:桑葉、菊花、連翹、杏仁各9克,桔梗、甘草各6克,薄荷4.5克,水煎服。
柿葉 味苦,酸,澀,性涼。有止血、降壓之功能。治各種癬及皮膚粗糙:鮮柿葉直接搓擦患處,或鮮柿葉100克,水煎熏洗,每日2次。忌辛辣魚蝦羊肉。治高血壓:柿葉用線串好,投入開水中過一下,陰干,代茶飲。
梧桐葉 味甘,性平。有鎮(zhèn)靜、降壓、祛風、解毒之功能。泄瀉不止:梧桐葉不拘多少,用水煎數(shù)沸,洗浴兩足。治癰瘡腫毒:梧桐葉研粉,蜜調敷患處。
無花果葉 味淡,澀,性平。有散瘀消腫、止瀉之功能。治痔瘡:無花果鮮葉煎水熏洗。治無名腫毒、瘡癬:擠無花果葉白漿,涂患處。
松針葉 味苦,澀,性溫。有祛風活血、明目、安神、解毒、止癢之功能。防治流感、流腦:鮮松針葉30~60克,水煎服。治凍瘡:鮮松針葉一大把,煎水洗患處,每日2次。
枸杞葉 味甘,性涼。有補虛益精、清熱、止渴、祛風明目之功效。治虛勞發(fā)熱、煩渴:鮮枸杞葉、粳米各60克,煮粥,空腹食。治蚊蟲叮咬:枸杞嫩莖葉搗汁,用藥棉蘸汁涂患處,每日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