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東南飛》“今日違情義,恐此事非奇”中的“非奇”,有的教材注為“不宜”,雖可通,但不夠準確。
其實“奇”字在古漢語中有“好,佳”義,《漢語大詞典》“奇”字第二個義項即“猶佳,妙”,《漢語大字典》“奇”字第三個義項是“美好,美妙”,且書證恰好都有該例。余冠英《漢魏六朝詩選》(人民文學出版社1978年)注釋此例時也說:“‘奇’,猶‘嘉’?!瞧妗扔谡f‘不好’?!敝鞏|潤《中國歷代文學作品選》(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也指出:“非奇,不佳。奇,嘉,美好。”
“奇”的這種用法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十分常見,例如:
(1)奇情雙亮,令名俱完。(陶淵明《讀史述·管鮑》)
(2)摧藏多好貌,清唳有奇音。(吳均《主人池前鶴》)
(3)太中大夫陳煒后至,坐中以告煒。煒曰:“夫人小而聰了,大未必奇?!保ā逗鬂h書·孔融傳》)
例(1)(2)“奇”分別與“令”“好”互文,例(3)中陳煒的話到《世說新語·言語》中成了“小時了了,大未必佳”,“奇”之“佳”義十分明顯。
“不嫁義郎體,其往欲何云”中的“何云”,有的教材釋為“說什么”,實屬誤解。
其實“云”在古漢語中有“如”“若”等義。裴學?!豆艜撟旨尅罚ㄖ腥A書局1954年)就指出“云”可相當于“如何”之“如”,楊伯峻《古漢語虛詞》(中華書局1981年)也指出:“‘云’字可作‘如’字用,用為假設(shè)連詞。至于‘云何’等于‘如何’則是疑問詞。”
“云何”這一疑問詞表“如何”義在魏晉南北朝時期也十分常見,例如:
(4)亮問侍中刁玄曰:“盜乘御馬罪云何?”玄對曰:“科應(yīng)死。然魯王早終,惟陛下哀原之。”(《三國志·吳書·吳主五子傳》)
(5)太宗謂興宗曰:“諸處未定,殷琰已復同逆。頃日人情云何?事當濟不?”(《宋書·興宗列傳》)
(6)姑以屬公覓婚,公密有自婚意,答云:“佳婿難得,但如嶠比,云何?”(《世說新語·假譎》)
方一新、王云路《中古漢語讀本》(修訂本)(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年)明確指出《孔雀東南飛》中“何云”是“因為押韻的需要而倒置”。所以此“何云”實為“云何”之顛倒形式,亦為“如何”義,此例是劉兄問蘭芝“這么好的郎君都不嫁,那今后你打算如何”??紤]到這一特殊疑問詞在語文教材中極少出現(xiàn),為避免誤解,教材應(yīng)予以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