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動力方面:不少的學生欠缺一定的學習策略。33%的人缺乏合理的學習計劃,42%的人很少舉一反三;缺乏正確學習動機的較多,70%的人把上大學作為學習的唯一目標,48%的人無持久的學習興趣,45%的人學習很少感到快樂,69%的人認為“考不好無顏見父母”;考試焦慮的人不少,75%的人遇考試過分緊張,25%的人面對考試焦慮不能積極應對,20%的人無考前心理準備,29%的人覺得考試壓力可怕;面對面敗,一些學生不能正確歸因,20%的人認為“成績好主要靠運氣”,78%的人認為“考試失敗是因老師出難題”。
人際溝通方面:學生中人際適應困難的不少。17%的人不受人歡迎,73%的人很少主動與人交往;在與父母發(fā)生關系上,76%的人認為父母很少聽自己的建議,26%的人不能與父母坦誠交流;異性交往不自然的多,85%的人對異性過分敏感,74%的人不知如何與異性相處;師生之間的問題較多,75%的人認為“老師總是偏聽偏信”,78%的人“難以寬容教師的錯誤”,58%的人覺得教師和自己過不去,70%的人不希望教師太關心自己;同學關系也存在一些問題,76%的人覺得同學相比心煩意亂,29%的人不習慣贊美同學的優(yōu)點。
自我意識方面:許多學生自我概念不太正確。74%的人“希望改變自己的性別”,10%的人對自己無肯定的評價,82%的認為自己沒有任何缺點;自我體驗不良者眾,78%的人認為“青春年華是痛苦的”,14%的人不能接受自己的身心缺陷,23%的人無充分的自信心,22%的人害怕困難挫折,自我控制力差的較多,71%的人不善于自我表現(xiàn),9%的人很少勉勵自己,37%的人自卑,58%的人缺乏恒心與毅力,67%的人喜歡獨來獨往,我行我素,80%的人從不會獎勵自己,74%人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緒。
生活調(diào)適的心理適應方面:9%的人不能從對方角度想問題,23%的人不能通過傾訴化解挫折,14%的人不適應現(xiàn)在的校園生活,76%的人常因做夢而失眠,15%的人不能避免暴力沖突;生活態(tài)度方面問題不少,7%的人不能珍惜與教師同學相處的時光,78%的人難有好心情,74%的人過早陷入愛的旋渦,79%的人過得生活灰暗,“對未來只能聽天由命”23%的人生活不能知足長樂;消費心理上錯誤觀念多,35%的人不能合理花錢消費,75%的人穿衣喜歡趕時髦做追星族;對休閑的作用認識模糊,6%的人不認為休閑能松弛身心,78%的人迷戀網(wǎng)絡的虛擬社會。
應對方式方面:主動應對者雖多,但仍有18%的人不能采取直接行動解決困難,43%的人不習慣制定一個行為計劃,32%的人不能阻止自己太匆忙處理問題,14%的人在受挫后不能汲取經(jīng)驗教訓,10%的人不能接受已發(fā)生不幸的事實;尋求社會支持的不少,16%的人不能適度發(fā)泄情緒,23%的人不常聽取他人建議,40%的人有情感沖突不會向人傾訴;消極應對者多,30%的人拒絕相信挫折已經(jīng)發(fā)生,13%的人沒能力解決困難放棄努力,47%的人不能回避困難轉(zhuǎn)向其它活動,8%的人受挫時借煙酒消愁,11%的人常求神拜佛。
比較分析發(fā)現(xiàn):高中三年級學生在學習動力、人際溝通、自我意識和生活調(diào)適因子上的狀況明顯要比高中一、二年級學生差,可能最為重要的原因是,高三學生情況特殊,他們面臨升學高考的壓力,在這一重大的人生決擇面前,許多學生將全部精力放在迎接高考挑戰(zhàn)上,忽視了人際溝通、自我認識和評價等方面,因此更容易出現(xiàn)問題。值得注重的是,高三學生的學習動力明顯比高一、高二學生的學習動力要弱,說明在高三學生身上巨大的學習壓力并非帶來同等的學習動力,卻相反成為激發(fā)學習動力的障礙。他們長期處于緊張的學習中,可能產(chǎn)生了一定的厭學情緒,許多學生對學習失去了興趣,為了考試而學習,使學習動力下降。
性別差異分析表明:女生更需要得到心理援助。研究發(fā)現(xiàn)女生在學習動力、自我意識和應對方式三個因子上比男生要差。較多女生在高中學習成績不很理想,自我評價和自我調(diào)節(jié)能力較差,在面對學業(yè)和和其他問題壓力時更多地采用逃避等消極應對方式。主要原因可能是父母、學校教師和社會對女生評價普遍比男生要低,使得女生在自我評價、學習動力和應對方式上更容易出現(xiàn)問題。
研究認為:發(fā)現(xiàn)高中生心理健康5個因子上存在的問題均非醫(yī)學上的心理疾病或精神障礙,而是學生在成長過程中出現(xiàn)的心理疑難和精神煩惱,可以通過各種心理應對方法和教育措施得以預防和消除。
(華中師范大學教育學院 430070)
[吳博士點評]近十年來,對中國學生心理健康狀況測試所使用的測量工具多是國外的,這些量表多數(shù)出自醫(yī)學臨床人員之手,偏重精神病人的診斷,而非評估正常人的心理健康狀態(tài)。本研究所使用的測量工具為鄭教授自編的《學生心理健康測查表》(MHRS-HS)。該量表根據(jù)我國正常高中學生的生活實際特點而設計,有較好的信度和效度,且簡便易行,所提供的常模可以作為篩查高中生心理問題的工具,是我國心理學工作者有創(chuàng)新意義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