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到過農村的人無論如何不能真正體會什么叫做金黃。
梵高的向日葵或是印象派那些金色陽光的畫再怎么杰出逼真,也還是沒有鄉(xiāng)下那一片金黃來得真實。
金黃的精髓在農歷九月的稻子之中,金黃的韻味在等待收割的麥子之中。要了解真正的金黃你得去看它們。
最好挑個沒有秋陽的下午,到田間和山坡走走看看。咱們先到江南。江南的晚稻一望無際,密密的一大片站立在那里,歡迎你的光臨。往田壟一站,不很濃郁的稻香飄過來了。順著或逆著風望過去,青的、半黃的、金黃的,稻子組成一塊一塊豆腐似的方形嵌在還算平坦的田原上。這么多熟悉而且真切的金色袒露在面前,你的眼睛里面還真會有幾分震驚,并且應接不暇了。
前面的稻子頂好是有一壟熟透了的挨著兩壟還泛著青的,給你的視覺震撼就絕不是彩色圖譜上識色那么無動于衷了。江南的稻田都是在丘陵地帶,遠遠的高高低低幾個山頭攏著一片平整的水田(這種格局下的田野我們叫它垅)。秋收時分,稻子生熟不一,老的或沒老的擠在一塊,顏色當然是一天深似一天,鬧得整個垅中賭氣似的一下子涂出了各種顏色。最顯眼的當然還是金黃,它占據(jù)著主要的地位———也難怪,誰叫黃色是正統(tǒng)尊貴的顏色呢?金黃色是糧食的本色。見了它,你就知道什么叫做喜悅。若再襯上遠處懷抱著水田的山頭逼眼的青色,一個名叫燦爛的詞語馬上就會浮出稻浪了。西風起來的時候,稻浪起伏,金黃色便流動起來。一波,又一波,讓你將金黃色的真髓看個夠。
而江南以西江南以北的麥子也熟了,詮釋著金黃的另一種生存狀態(tài)。高高的,挺立在黃土地上,或是稍微平緩的山梁間。將整個高原都鋪成金黃,甚至還感染了遠處近處的天空。見了它們,一種博大感便油然而生。順著光,麥芒的光澤蹦出來,與整幅的山野金黃形成一個光與影的絕佳構圖。這一點,倒與草原的秋色有幾分異曲同工之妙。麥收時節(jié),麥鐮一揮,一片一片的金色便倒伏在地,倒得那么有秩序,伏得那么美麗,如同豐收的夢想。抽一節(jié),軟軟的,是熟悉的陽光的味道。直到麥子入了倉,那種金黃依舊堆成麥秸垛留在田野,撓得你心里癢癢的難受。最終不得不承認,自己是被這與土地連為一體的金黃色給征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