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元月1日、2日下午,逸夫舞臺推出了兩臺難得一見的京劇演出,北京與上海兩地的乾旦、坤生、女花臉聯袂獻演了全本《王寶釧》和一臺精品折子戲專場。參加演出的有余派女老生王佩瑜,以及畢業(yè)于中國戲曲學院、目前已被上海京劇院聘用的楊派女老生楊淼。男旦則有來自北京戲曲學院的張君秋再傳弟子劉錚,師從程派教育家李文敏的楊磊,以及尚派男旦牟元笛,還有唯一一位裘派女花臉耿露。
“乾旦坤生”,就是“男旦”和“女老生”,他們是京劇令人傾倒的原因之一。“男旦”中最有名的是“四大名旦”梅蘭芳、程硯秋、尚小云和茍慧生,他們以“堂堂七尺男兒身”把女人演得“比女人還像女人”,而梅蘭芳更是創(chuàng)立了世界三大藝術體系之一的“梅蘭芳藝術體系”。“女老生”則被稱為老生中的“婉約派”,以細膩優(yōu)雅見長,與男老生形成“兩峰對峙、雙水分流”的格局。
幾十年來,“乾旦坤生”一直被視為藝術禁區(qū),某些人承認四大名旦,卻不承認男旦承認孟小冬,卻不承認坤生。至今許多劇團仍然把“乾旦坤生”拒之門外。
然而,在京劇歷史上,“乾旦坤生”卻成就斐然。不難發(fā)現,凡是成績卓著的旦角藝術家大都是男旦演員,如最早進京的徽班領袖魏長生、高朗亭就都是赫赫有名的男旦。正是田桂鳳、梅巧齡、侯俊山、余紫云、時小福、陳德霖、孫怡云、王瑤卿、余玉琴、閻嵐秋、朱桂芳等男旦藝術家為京劇旦角藝術奠定了一個很高的藝術坐標,而梅蘭芳、尚小云、茍慧生、程硯秋、筱翠花(于連泉)、徐碧云、閻嵐秋、綠牡丹(黃玉麟)、歐陽予倩、小楊月樓、黃桂秋、張君秋、宋德珠等又在戲曲舞臺上成家立派,這才將京劇藝術發(fā)展到出神入化的境界。
與男旦命運同樣坎坷的是女老生。盡管女老生沒有男旦那么成就顯著,但是從恩維銘到孟小冬,從楊菊芬到張文娟,還有前些年從江西進京的何玉蓉,都曾紅極一時,在京劇史上寫下了不可抹殺的一筆。
在對待“乾旦坤生”問題上,國際大都市上海顯出了海納百川的氣度。之前,上海曾成功地舉辦了男旦專場,而上海這幾年更是涌現了王佩瑜、姜培培等優(yōu)秀的女老生,可謂成績斐然。
作為全國首個由專業(yè)戲劇院校培養(yǎng)的女老生,王佩瑜可謂是最具有發(fā)言權的新一代“乾旦坤生”演員。她表示:“‘乾旦坤生’現在看來比較新鮮,但在老一輩戲迷眼里還是個舊玩意,只是因為一些客觀原因,之后比較少見?!闭劦絻蓤鲅莩龅霓Z動效果,王佩瑜大嘆意外:“現場效果比我們預期的要好很多,這個形式在新中國成立后很少見,又都是年輕一代挑梁,料想觀眾還有一個預熱的過程,沒想到第一天演出就轟動了,可見乾旦坤生的表演形式在觀眾中還是具有廣泛基礎的?!?/p>
兩場演出的成功讓主辦方以及這批年輕的“乾旦坤生”們嘗到了甜頭,據了解,上海京劇院和逸夫舞臺將聯手把“乾旦坤生”作為新的演出品牌推出。對此,王佩瑜高興地說:“其實,像我們這批年輕的‘乾旦坤生’,如今的境遇都不是太好,我因為是個‘典型’,又是上海京劇院的,所以情況相對比較穩(wěn)定,而在我后面培養(yǎng)出來的一些‘乾旦坤生’大多沒有掛靠單位,就是在院團里也基本輪不到演出,有些甚至就擔當圖書管理員等文職工作。如今既然作為演出品牌,相比以前我們都會有不少演出機會?!?/p>
“乾旦坤生”的演出形式之所以沒能迅速普及,當然也有一定的客觀原因。王佩瑜坦言:“乾旦坤生’不可避免地要遭遇生理局限。就拿這次演出來說,一般男老生花臉的二黃調門大概在F調上下,而女旦的二黃調門也基本不會低于E調,我們平時所看到的《二進宮》演員組合大多是女旦角和男老生花臉演員的陣容,在調門的問題上不會覺得別扭。而作為‘乾旦坤生’的組合,這個矛盾也許是不可調和的。男旦的音區(qū)總體來說比較寬,而女老生、女花臉音區(qū)窄,所以往往只有在一個非常合適的調門,才能表現出自身嗓音的優(yōu)勢,否則就會黯淡無光。那天后半場戲,我們是在一片倒好聲中完成的,這是對我們最大的打擊和挫傷。但我們不會就此氣餒,我們一定會在不斷的磨合中找出較為妥善的處理方法,讓‘乾旦坤生’的組合日益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