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有幸拜讀了李國峰老師發(fā)表于2006年第3期《體育教學》上的一篇名為《三步上籃教學要解決好三個問題》的文章,根據(jù)自己在教學實踐中的經(jīng)驗所得,特提出自己的幾點異議,現(xiàn)敘述如下,望與李老師共同探討。
1.解決一大二小三起跳的問題
李老師在文中寫到的幾種方法都很具有實用性,但有一點必須要提醒學生,其實現(xiàn)實運用當中的三步上籃只有二步半,所以現(xiàn)在有很多稱三步上籃為行間上籃。
三步上籃的每一步都要求要跨起來,因此在實際教學中為了讓學生能更深刻的掌握上籃技術,我認為把一大二小三起跳稱之為一大二小三高跳為好。畢竟第三步的動作是跟前二步有區(qū)別的,雖然每一步都是跳起來做的,但第三步應告訴學生盡力引腿高跳。
2.三步的節(jié)奏問題
李老師采用的是喊“1、2、3”的方法來教學生掌握節(jié)奏,此法固然很好,但其中有一個很重要的因素李老師可能給忽略了。大家都知道在做三步上籃時,最后一步要盡力向上跳,目的是為了能更接近籃筐,進而把球送進籃筐,這就必然要求在做出上籃動作之前必須要想法子來緩沖向前的力量,使其盡可能的轉化成為向上的力量,所以我們在第二步向第三步過渡時,要適當加快頻率。這就說明第一步向第二步過渡的時間與頻率要比第二步向第三步過渡的時間與頻率要慢一些,因此不能只簡單的喊一下“1、2、3”就了事,而要在喊的同時,充分考慮每一步間的時間間隔,讓學生盡可能正確的掌握上籃動作。
3.跨第一步時的持球問題
1)在讓學生原地運球上籃練習時,就告訴學生在運最后一次球時,要把球盡可能的向前運,這樣便于讓學生完成第一步的起跨。
2)在把球向前運的同時,也要適當?shù)陌亚蜻\高一些,這樣便于學生跨步上身雙手拿球,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跨步拿球。這樣有利于防止學生出現(xiàn)先拿球后起跨的“走步”現(xiàn)象。
以上幾點僅為筆者個人的幾點拙見,言語及說法有不妥之外還請各位老師及專家多批評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