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教學常規(guī)是我國基礎教育50年來遺留下寶貴的教學財富,是經過長期教學實踐驗證的,是基礎教育教學不可缺少的最基本教學原則。隨著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深入發(fā)展,新生力量不斷充實教師隊伍,一些新的教學問題隨著教學的開展發(fā)生,影響著教育教學的進一步發(fā)展。所以,有必要重新審視和建立行之有效的教學常規(guī),在傳承與創(chuàng)新中幫助教師盡快適應新課程體育教學,指導教師按新的教學常規(guī)要求開展體育教學,使體育教學常規(guī)成為青年教師的良師益友。
體育教學常規(guī)是體育教學中根據體育學科特點、教學規(guī)律、教學原則而提出應遵循的教學規(guī)定與具體要求,它是教學科學化和學科化的綜合表現。體育教學常規(guī)又是一個由多個環(huán)節(jié)組成的復雜過程,嚴格課堂教學常規(guī),是一個承擔著解決教育等多種任務的有效措施,也是新課程教學改革體育教學教師應遵守的最基本教學常規(guī)。
一、備課
1. 全面熟悉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以及五個學習領域相對應的水平目標和相配套的教材內容。
2. 綜合學校實際條件和學生的思想狀況、運動技能、身體素質,制定全學年、學期教學計劃和單元教學計劃。
內容包括:
1)將社會主義教育觀等思想內容納入教學計劃。
2)確定學年和學期教學內容和授課時數,形成學校體育教學特色。
3)把握學期該教材出現的時機,不同性質的教材出現的時間應有所區(qū)別。
4)教材搭配應考慮到人體運動的全面性,新授教材和復習教材的交錯搭配。
5)考核內容和考核課出現的時機。應隨堂測試與專題考試相結合,一學期考試內容應控制在2~3項。
3.單元教材分析,包括:
1)單元教材在教學中應突出的單元教學目標。
2)在單元課次中都應針對學生能力實際,進行教學目標化。
3)制定好教材重點與難點以及教材內容知識點的切入。
4)主要的教學組織和教學方法的應用及策略。
5)根據教材特點采取大中小單元的教學。
4.備課環(huán)節(jié)
1)熟悉教學對象的學習能力和現狀,防止教學的盲目性。
2)熟悉教材的技術動作結構,對教材的技術動作應反復練習。
3)熟悉教學手段動用的方法時機。
4)熟悉教具設施的使用方法。
5)預設場地布局和器材的教學分配。
5.編寫教案
1)教案是教學工作的原始記錄,是實施教學的依據,教案既要較為全面又要突出重點內容,教案結構可采用三(四)段式。教學分段要有邏輯性,切忌雜亂無章。
2)教學方法的運用要有利于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既重視學生主體地位和又不失教師的主導作用。
3)教學內容和教學步驟要層次清楚,環(huán)環(huán)相扣。
4)教學時間分配和運動量的安排應做到負荷適度、密度適中(平均脈搏120~140次/分;練習密度30%~40%;運動強度指數1.5~1.8;運動曲線合理)。
5)體育器材的準備及場地規(guī)劃應做到:一俱多用,合理布場。
6)要認真預測可能發(fā)生的事故。準備預防和保護的方法,杜絕不安全事故的發(fā)生。
7)結合教材特點,應預測可能存在和出現的問題,以便有的放矢地進行矯正。
二、上課
1.應以高度的負責精神對待每節(jié)體育課,課前應重溫和進一步熟悉教案,使每節(jié)課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2.要身著運動服(鞋)上課。整理、檢查自備口哨等教學用具,提前做好上課準備。
3.課前必須親自檢查體育器材設備是否牢固安全,擺放是否合理。必要時讓學生幫助布場。
4.課前檢查學生是否帶有損害身體的佩戴物,有條件學校的學生應身著運動裝上課。
5.學生應在體育干部組織下提前到達上課地點等候老師上課。
6.正式上課
1)文體委員整隊并清查人數、檢查衣著,處理見習生。
2)向學生布置上課內容和任務要求。
3)結合主教材內容進行熱身活動。
7.課的實施
1)按預定的教學設計上好課,在實施過程中應根據實際情況,靈活應用教法和組織措施,但不能隨意改變教學內容和要求。
2)教學組織可采取全班練習和分組練習,也可采取隨機分組、同質分組和異質分組練習的形式。高中應男女分班教學。
3)示范動作正確,位置和示范面合理,突出學科特點進行運動技術教學,發(fā)展學生運動能力。
4)要精講多練,重點突出,規(guī)范教學用語,耐心解答學生對知識或動作的疑惑。
5)積極參與學生活動,關注個體差異與不同需求,確保每位學生受益。
6)教會學生掌握動作和保護的方法,使學生體驗到學習和成功的樂趣。
7)做好課程結束前學生身體和心理放松的調節(jié)放松活動。
8)課程結束時應集合整隊、進行講評、布置課外鍛煉內容。
9)課后教師要對本課教學效果進行反思并記錄在教案上,以利改進今后教學。
三、考核
1.考核內容必須事先列入本學期教學計劃之中,防止考核的隨意性。
2.制定考核計劃。應包括考核內容、時間、方法、評分辦法、場地設備器材。
3.向學生宣布考核內容、時間、方法、評分標準。
4.考核前應安排復習課和提高課,結合運動技能難點和重點進行指導,使學生盡快掌握和提高運動技能。
5.考核時要充分做好身體熱身活動,并進行方法指導,預防傷害事故發(fā)生。
6.評價與評分應重視對學生學習態(tài)度的評價,采用定性評價和量化評價相結合的課程評價體系,體現評價的激勵性和發(fā)展性。
7.認真統計評分結果,及時反饋。注意保存教學資料,做好教學分析。
8.宣布補考時間和補考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