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奇弘,15歲,來自青海。3年前,因為沒有戶口被迫輟學。他和弟弟一起跟隨離婚的媽媽出來流浪。但他與其他流浪乞討者有個最大的不同,就是身邊有一個已經(jīng)發(fā)黑的編織袋,里面裝滿了書,有空的時候就拿出來翻看。
“一杯茶,一份情”,這是宣武區(qū)救助站聶站長倡導的理念。對每一位剛送到站里的流浪者,這里的工作人員都會遞上一杯茶。(上圖)
11歲的卓瑪才旦每次吃飯都是搶在第一個,可能是因為他年紀小,所以小伙都讓著他。(上圖)
流浪乞討人員,這個混跡在城市街頭容易被人們忽視的特殊群體,在救助管理站終于有了一個暫時能擋風避雨的家。在這里,沒有饑餓,沒有寒冷,沒有歧視,有的是政府無償?shù)恼疹櫋?/p>
他們有的是出來尋找親人,用盡所有的錢財,不得不在街頭流浪;有的因為殘疾或年老,遭到家人的拋棄,不得不選擇乞討為生;有的因為貧窮,走出山村來到城市、想圓一個致富的夢,結(jié)果找不到工作,還被騙去僅有的生活費。
當他們走投無路在絕望中掙扎時,當他們接近死亡的邊緣時,所幸還有政府伸過來一只溫暖的手。
按規(guī)定除特殊情況外,流浪乞討人員在救助站里待的時間為10天左右,10天后,他們有的在救助站的車票資助下回到了老家,而一部分無家可歸的人,他們的明天在哪里?救助站只能為流浪乞討者提供短時間的食宿,諸如就業(yè)、重病、戶口、上學等問題救助站都無法解決。
只有全社會的人都伸出友愛、互助之手,我們的社會才會更加美好、更加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