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古稱譙城,地處中原,一向有中州門戶、徐兗咽喉之稱,且盛產中草藥,為我國古代四大藥都之一。渦水繞流其城東北,上接大河,下通江淮,水運極為便利。由于地理位置優(yōu)越,兼水陸之便,物產豐盛,亳州城內長期商賈云集,會館林立,明清時期即有“小南京”之美譽。《關帝祠前創(chuàng)建戲樓題名記》云:“古譙邑之城北,俯渦水,秦、晉、燕、齊、楚、豫、吳、越商賈輻輳,舟車云集,蓋□之北河之南一大都會?!庇纱丝梢姽艜r亳州商業(yè)的繁榮。
毫州山陜會書館“花戲樓”
磚雕“甘露寺——拜喬國老”
“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天下熙熙皆為利來?!辟裰萆虡I(yè)繁榮,為利所驅的各省商人自然想在亳州的渦河水中淘金撈銀。于是,亳州的市場上除了說著土話的本地人外,更是擠滿了操著不同口音的山陜商人、江西商人……由于他們的目標主要集中在獲利最多的藥材交易上,所以以藥商居多。處在異地的各省老鄉(xiāng)為了更好地在亳州做生意,紛紛集資修建具有同鄉(xiāng)會性質的商務會館。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亳州的會館和公所最多時曾達到30余處,多建于清朝。僅舉《亳州志》所載幾處為例:
天后宮在爬子巷,乾隆元年福建汀邵客民建為會館。
禹王宮在天棚街,楚商會館。
金龍四大王廟在火神廟街,雍正八年建,乾隆五十八年寧國池州二府客民修為會館。
許真君祠在打銅巷,改名萬壽宮。乾隆五十八年江西客民建為會館。
磚雕“文昌帝君” 磚雕成“三酸圖”
盡管亳州曾經(jīng)會館林立,但經(jīng)過世事變遷,現(xiàn)大多已殘缺不全或面目全非,保存比較完整的只有山陜會館與江寧會館兩處,從它們的身上似乎還能發(fā)現(xiàn)一些亳州會館昔日的繁榮。
美輪美奐“花戲樓”
山陜會館,又稱大關帝廟,民間俗稱為“花戲樓”。會館位于亳州北關的大地橋南端,坐北朝南,高大宏偉,現(xiàn)存山門、戲樓、鐘樓、鼓樓等多座建筑,是全國保存較好的山陜會館之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會館的前身是大關帝廟,建于清順治十三年(1656年)。王璧、朱孔領兩人,行賈于亳,仰慕關公,遂于此創(chuàng)設會館。在此后的百余年中,王孔二人的后繼者薪火相傳,代代不息,對山陜會館進行了多次維修與改建。到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山陜商人在亳會館終于“壯麗恢宏,美哉輪奐”,形成了現(xiàn)在的規(guī)模。
彩繪“吳道子畫虎”
清代的山陜會館皆供奉關圣帝君,亳州的山陜會館自然也不會例外。一進會館大門,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門額上飾以金色的四個大字—“大關帝廟”,及其上端鑲嵌的“參天地”三個金字。山門為一座仿木結構,磚雕牌坊,中間為三間四柱五樓式門樓,兩側為二柱單樓式門樓,分別掛有“鐘樓”、“鼓樓”兩個匾額。大門外除一對威風凜凜的鎮(zhèn)門石獅外,兩側另有鐵旗桿一對,高聳入云,據(jù)說重二萬四千余斤,為陜西藥材商人敬獻關羽之物,以求生意平安,財源廣進。會館整個牌坊為水磨青磚墻面,全身嵌滿磚雕,有“全家福郭子儀上壽”、“三酸圖”、“達摩渡江”、“老君煉丹”、“甘露寺拜喬國老”、“吳越之戰(zhàn)”、“王羲之愛鵝”、“周敦頤愛蓮”、“陶淵明愛菊”、“魯隱公觀魚”、“文昌帝君”等圖案。鐘樓鼓樓上亦雕有“大梁城范睢逃秦”、“白蛇傳”、“蟠桃孝母”等。或戲文、軼事,或花鳥、魚蟲,或神,或仙,令人目不暇接,嘆為觀止。雕刻者以切、勾、削、鑿、剔等多種手法,將青磚透雕成數(shù)層,層次分明,井然有序。亳州山陜會館的戲樓由于飾有絢麗的彩繪戲文和精美的磚雕、木雕,所以民間俗稱為“花戲樓”,并超過“山陜會館”成為后者的代稱。戲樓建于康熙十五年(1676年),其后百年內,歷經(jīng)修葺,到了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時,已極其華麗,其“雕鏤藻繪之工,游市廛塵者,每瞻觀不能去”。
毫州“花戲樓”木雕
毫州“花戲樓”戲臺之“想當然”匾額
臺頂飾藻井,多種吉祥圖像彩繪其上。藻井周圍有垂蓮柱,飾有懸獅垂魚等圓雕,造型生動,姿態(tài)優(yōu)美。卷棚邊緣的檐枋、懸坊向外者皆鑲有大木立體透雕,共雕刻戲文64出,其中三國戲有18出,包括“孟德獻刀”、“舌戰(zhàn)群儒”、“七擒孟獲”、“空城記”等等。木雕人物形象之逼真、神態(tài)之活現(xiàn)自不必言;就連樹之靜、花之艷、馬之嘶鳴、火之猛烈也可通過各種手段表達得淋漓盡致。巧手的工匠運用多層的透雕,隨心所欲地描繪出一幅幅平日里為人們所熟悉的三國戲文,猶如一張張精美的明清版畫在觀者面前慢慢展開?;☉驑浅镜裢猓€有大量的彩繪,包括“伯牙碎琴謝知音”、“三借笆蕉扇”、“渭水訪賢”、“蟠桃大會”等,其中仍以三國故事居多,有“草船借箭”、“諸葛亮借東風”、“關云長夜觀《春秋》”等。
亳州花戲樓正殿曾為尊奉關羽之所在。由于關羽的緣故,山陜商人所建會館中的三國戲文,無論磚雕還是木雕、彩繪都貫徹一個主題,那就是“尊關貶曹”。由于《三國》故事的流傳,這一點不難理解。但曹操是亳州人,亳州的山陜會館便不能不考慮曹操“鄉(xiāng)親”們的感情,所以“尊關貶曹”在這里作了些調整,在花戲樓的雕刻彩繪中隱去了曹操狡詐的“白臉”,多了幾分文人的風度,添了幾分英雄的豪邁。曹操的形象一般都沒有被刻意歪曲。即使是“割須棄袍”的曹操,也是穿紅袍,圍玉帶,佩寶劍,跨駿馬,割須時神態(tài)從容,毫不驚慌失措?!矮I刀刺董卓”的曹操也是紅袍佩刀,面目白凈,幾綹美髯,眼神鎮(zhèn)定。也許是因為這樣的曹操,才是亳州老鄉(xiāng)心中的曹操吧。
清幽雅靜的“江寧會館”
毫州江寧會館之正門
亳州城現(xiàn)在尚存的江寧會館,前身為圓覺寺,清初被江寧商人管理使用。
毫州江寧會館之戲樓
比起山陜會館的炫目奪人,江寧會館似乎只能用一個詞來形容,那就是“清幽”。不是指它的門庭冷落,而是指它的建筑風格。江寧會館坐北朝南,現(xiàn)存山門、戲樓、配樓等多處建筑,而從前高聳入云的大悲寶閣、佛堂等已杳無蹤跡。遙看江寧會館的山門,就如溫和的江寧商人一樣,給人以平實之感。沒有像山陜會館一樣的精致雕琢,惟有“江寧會館”四個顏體大字,飾以磚刻織錦紋邊框,嵌于正門之上。東西兩側刻有“鐘山”、“分秀”二匾額,秀麗而不失遒勁。江寧會館亦始創(chuàng)于清初,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籌資重修,直到嘉慶十二年(1807年)才大工告竣,自大殿、戲臺以及后樓、廊臺,深院重階,規(guī)模宏敞,氣象巍峨,金磚布地,白玉為堂,座上八寶莊嚴,階上雕欄砌錦。集資重修后的江寧會館大約就是今天的規(guī)模。
毫州江寧會館之房梁
同山陜會館一樣,江寧會館亦建有戲樓,雖比不上花戲樓的名氣大,倒也稱得上古樸典雅?,F(xiàn)在的江寧會館經(jīng)過重修看上去富麗堂皇,但也因此掩蓋住了它原有的清雅。如今觀者只能透過這現(xiàn)代人為它好心點上的“胭脂”,來探尋它以前的清秀模樣。同花戲樓不同,江寧會館的戲樓沒有精美的木雕,甚至連彩繪也極少,僅有舞臺前設置的屏風上繪有“二龍戲珠”的圖案。它和上懸的“秀接鐘山”匾額一起,默默地向人們顯示著江寧商人的不事張揚。舞臺邊緣裝有木欄桿,并無太多雕琢。臺頂飾有平棋天花,亦樸實無華。惟有梁架間裝飾的懸獅、垂魚,仿佛是這座戲樓不多的幾處奢華,但亦沒有彩繪,僅僅只是涂漆。
毫州江寧會館之映日楮樹
江寧會館的戲樓裝飾看似簡單,其實不失精致。青瓦屋檐,方形木椽,搭配簡單且清爽。屋脊上不僅飾有龍形大吻、套獸、仙人等等,而且在脊飾陡板兩面均雕有花紋,但不覺繁瑣,惟覺爽目,比起花戲樓,另有一般風味。舞臺的檐柱為四根青白石質的方形落地石柱,它們共同支撐著這座樸實無華的戲臺。柱下墊有石鼓形的柱基,摸上去清涼而且光滑,夕陽的余暉照射其上,更顯出一幅不事雕琢的古樸。
毫州江寧會館之大殿
會館西院有一棵古老的楮樹,枝葉參天,根部裸露,糾錯的樹紋訴說著它無言的滄桑。亳州盛產泡桐與芍藥,而這默默無聞的“土桃子樹”要不是因為它悠久的年歲,恐怕早就被拋之腦后。就如這門前冷落的江寧會館一樣,它默默地等待著日出,又迎來日落。江寧會館中有了它的存在,就多了許多在枝條間飛來飛去的鳥兒,鳥鳴啾啾,也就讓人感覺這個無名的會館不那么寂寞了。
現(xiàn)在,亳州依然有許多外地商人來此買賣藥材,里面不乏山西商人、陜西商人、江寧商人……但是,現(xiàn)在他們如果要休息,有的是高級賓館,不需要再尋找什么同鄉(xiāng)會館。要幫忙,自己有的是辦法,也不會太麻煩此地的同鄉(xiāng)??傊?,出門在外再也不像以前那么麻煩。亳州人依然喜歡看戲,豪華的亳州大劇院近年剛剛修建完成,聽戲的人再也不需要急急忙忙地趕往某一個會館,只管買了戲票,按時去便罷。所以,不管是山陜會館,還是江寧會館,都已經(jīng)退出了它們原有的舞臺,同亳州這座古城一起迎接著新的變化。
(作者單位:南京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