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實中存在兩種極端的婚姻觀念:“愛情至上”與“唯物主義”。前者是雙方篤信愛情等于一切,但在生活過程中,才逐漸發(fā)現愛情之外有很多沒有搞明白的財產問題,最后傷害愛情;后者則可能由于雙方過于注重物質條件,忽略了感情投入,而導致家庭風雨飄搖。我們提倡的是在法律的框架下,將家庭建設與理財、增進感情相結合。
案例一 約定再婚財產
林思思女士,一次車禍后失去了相伴十年的愛人,也由此成為百萬家產的主人。通過繼承,她成為一家大公司的股東。年輕的她,周圍追求者眾多。其中,最優(yōu)秀的是前夫從前的同事——公司另外一位股東牧白。然而,從外界傳聞中,思思聽說了前夫與牧白工作之中一直不合,由于公司的利益之爭,他們曾經出現過多次明爭暗斗。在牧白的鮮花攻勢之下,林女士非常困惑:“他所鐘愛的,到底是我,還是我的股份?”萬一與牧白結婚后又離婚,會不會把前夫留給自己的股份也分走呢?面對牧白的求婚,思思陷入了沉思:我該怎么辦?
法律點評
現實中,婚前即擁有不菲財產的男女雙方越來越多。此案例中,林思思與牧白同為一家公司的股東,在該公司所擁有的股份都是在二人結婚前就存在的。根據新婚姻法的規(guī)定,這些股份都屬于一方婚前個人財產,不會因結婚而轉化為夫妻共同財產,即使思思結婚后再離婚也不會影響她在公司的股份份額,所以思思的這種擔心是沒太大必要的。只不過再婚后,由于股份所帶來的股份分紅收益會成為夫妻共同財產的部分。另外,由于公司兩個股東成為夫妻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公司的經營決策。
律師建議
如果思思擔心牧白是看上自己的大股份,那么她可以直接向牧白提出將股權收益明確界定為各歸各所有,不參與到夫妻共同財產中。這種約定可以是以書面協(xié)議的方式約定,也可以直接辦理公證。經過婚姻年限的考慮之后,如果牧白的表現證明了他對思思真摯的感情,思思隨時可以考慮撤銷此協(xié)議。
案例二 分割同居財產
作為現代青年,燕和峰都不愿意用一紙婚書束縛彼此,于是,相愛后他們同居了。在同居期間,二人一同購置了房屋,因為沒有結婚證明,以峰的個人名義簽約購買。同時還一同開了家禮品小店。由于二人對外一直以夫妻相稱,隨著兒子的出世,更是沒有人懷疑他們的夫妻身份。不久 為了照顧三代單傳的孫子,寡居二十年的奶奶千里迢迢來到北京看護孫子。從此峰也陷入了兩個女人的糾紛中。
終于,燕發(fā)話了,“你到底愛不愛我?為什么總幫著她?!”峰也火冒三丈,“我媽守寡多年,總不能為了媳婦不要娘吧?”半年的爭執(zhí),毀掉了三年的愛情,最后,二人大打出手,開始爭奪房子、小店和孩子。一個說:“孩子是我的骨肉,我當然不會虐待他!”一個講:“你那套老方法只會毀了孩子,我必須帶孩子走?!敝劣诜孔雍托〉甑姆指?,更是說不清道不明。這不,趁著燕進醫(yī)院做闌尾手術,峰把房子交給中介公司出售,把小店轉讓、然后留給燕5萬元,帶著孩子和老媽玩起了失蹤。
法律點評
首先需要闡明:新的婚姻法是不保護同居關系的。雖然燕與峰同居多年且有一子,但現行法律仍然視他們?yōu)橥雨P系而不是法律認可的婚姻關系。正因如此,在財產權益的處理上自是不能比照法律認定的夫妻關系來對待的。從事實角度出發(fā),同居期間購買的房子和開的小店都屬于兩人共同財產,即使峰將房子與小店都轉讓了,轉讓的價款也應當屬于兩人所有,兩人在這些財產上是擁有平等的財產權的,燕有權要求分割。但從法律層面上說,起訴者要承擔舉證義務。就是說,燕必須有相應證據證明這些財產是兩人共有才可以,否則只能視為峰的個人財產。
律師建議
希望每一對有情人,都可以樹立正確的戀愛、婚姻觀念。不論男女雙方是否采納傳統(tǒng)的婚姻生活模式,但在感情與現實生活中,還是需要用理性把關。
社會上出現不少的同居財產糾紛,究其根源是同居購置財產時不明不白,一旦發(fā)生矛盾,雙方又相執(zhí)不下?;橐雎蓭熃ㄗh同居男女雙方在財產問題上更應謹慎小心。一方面盡量在以雙方名義共同購置物品時,保留好相關的票據;另一方面應保留相應出資的證明,以備萬一。對于一些權屬不明的財產,也可以書面約定的方式加以明確,以防日后爭議。如果繼續(xù)共同生活,那么這些憑據就是生活中的理財原始憑證。一旦發(fā)生了糾紛,它們也將是最好的證據,來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
案例三 索要婚前贈與
劉老先生,老年喪偶。偶遇一位中年婦女虹,虹帶給他溫暖的家庭感覺。為了幫助虹不成器的兒子,劉老先生慷慨出資,資助他做買賣;為了解決虹的住房困難,劉老先生以虹的名義購置了一套房子;為了表示對虹的忠誠和愛慕,還專門給虹買了一枚鉆戒。一年后,虹說二人年齡相差太大不合適,提出分手,劉老先生傻眼之余,要求返還其贈與的財產。虹說自己沒有那么多錢,就當是朋友借錢,等以后手頭寬松了再還。追急了,虹干脆杏眼一瞪:“這都是你自愿送給我的,憑什么向我索要?”
法律點評
首先需要明確一點:在民法規(guī)定中,贈與是一種單務合同(僅有一方當事人承擔義務),買賣和借貸是一種雙務合同(雙方相互享有權利、相互負有義務)。本案中,劉老先生為了資助虹的兒子,而給與的資金,應當視為借款關系,事后,劉老先生有權要求返還。他為虹所買的房子,由于是以虹的名義購買,法律上視為房子是虹的個人財產,劉先生是無法要回的,但劉先生的出資應當由虹返還給他。至于說劉先生送給虹的鉆戒,嚴格講,應當說是附結婚為條件的贈送,所以如果雙方并未結婚的話,虹應當還給劉先生。但以上所有的一切都有一個重要前提,那就是劉先生有證據證明是他出資。否則,在虹本人對這一切矢口否認而劉老先生又沒有充足的證據可以證明的情況下,劉老先生是無法挽回這些損失的。
律師建議
“但得夕陽無限好,何須惆悵近黃昏”。黃昏戀,正在越來越多的進入日常生活。由于黃昏戀的主角,大多擁有數十年經濟積累和社會資源累積,當事人往往擁有雄厚的財力。因此,在晚年愛情到來的時候,對于愛慕對象,贈送很多貴重禮品是很常見的。
由婚前贈與所引起的財產糾紛也比較普遍,往往是其中一方為了表明永結百年的心跡,會主動贈送給另一方貴重財產。但這種表示方法必須要有一個保障:比如說保留好相應買賣合同、財產憑證、票據等,或者寫明是一種附條件的贈送。劉先生就可以與虹簽訂一個附結婚為條件的贈送協(xié)議,要為對方買房盡可能要用自己的名義或是雙方的名義,同時再以另一份協(xié)議的方式來體現對再婚對象的贈送,這樣才能比較妥貼,不至于像劉先生那樣最終面臨人財兩空,精神上還備受打擊的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