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從誕生以來就深深地為天上那輪美麗的皓月所吸引。明鏡般的月亮高掛在黝黑的天空上,在閃爍的群星中顯得分外嫵媚動人,人們多么想上去親眼看一看啊!但萬千年來,月球都只是可望而不可即,人類為她編織了許多動人的故事,如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等等。但那不過是神話而已??墒?,情況有了根本變化。
人類活動的第一批印跡
1959年9月14日,是人類征服月球的歷史上值得紀念的日子。這一天,人類第一次“觸摸”到了月球。
1959年9月12日,蘇聯(lián)向月球發(fā)射了“月球”2號宇宙火箭。經(jīng)過兩天的太空飛行,“月球”2號在9月14日實現(xiàn)了在月面的硬著陸,撞到了月球表面上。著陸點在雨海東南部的阿基米德環(huán)形山附近,月面坐標是北緯30°,經(jīng)度為0°。在這里可以見到強烈傾圮和局部被火山熔巖埋沒的地形,四周伸展著雨海的一片平坦、發(fā)暗的表面。由于月球的直徑是地球的1/4,因此,月球的“地平線”要近得多,僅為2.5千米遠。雖然著陸點與阿基米德環(huán)形山、亞平寧山脈等相距不遠,但因為它們在“地平線”以下而看不到。
撞到月面上的是火箭的最后一級,總重(不算燃料)為1511千克,其中裝儀器的容器重量是390.2千克。此外還帶有三個金屬標記球,上面刻有“蘇聯(lián)1959年9月”字樣。其中兩個直徑各為9厘米,另一個直徑1 5厘米。
“月球”2號撞到月面時的速度達到每秒3300米。當時,月面揚起了高達500~900千米的塵埃云,有些塵土甚至落到離相撞點3000千米遠的月面上。在相撞點形成了一個新的小小環(huán)形山——圓穴。在這樣猛烈的撞擊下,火箭和儀器容器都已成為碎片,但金屬標記球很可能完整地留在那里。將來人們到月球上“訪古”,也許還可以找到人類在歸球上留下的這第一個印跡。
4年半以后,美國的宇宙火箭也在月面上實現(xiàn)了第一次“硬著陸”。稱為“徘徊者”6號的宇宙火箭于1964年2月2日到達月面靜海地區(qū),成為人類留在月球上的第二個印跡。
同年7月31日,美國的“徘徊者”7號在月面云海的北部“硬著陸”。在撞到月面以前,它向地球發(fā)回了4308張月面照片。
在這以后,又連續(xù)有五枚火箭在月面“硬著陸”。美國的“徘徊者”8號于1965年2月20日撞在靜海附近?!芭腔舱摺?號在1965年3月24日硬著陸于云海東部的阿爾芬斯環(huán)形山內(nèi)。同年5月12日、10月7日和12月6日,蘇聯(lián)的“月球”5號、“月球”7號和“月球”8號先后到達月面,前一個撞擊在云海中,后兩個撞到風暴洋中。這八個“硬著陸”的火箭,成為人類活動在月球上留下的第一批印跡。
月面上的第一批自動站
在離“月球”8號著陸地點西南不遠的地方,未來的月球訪古者將會看到一個完整無損的自動月球考察站。它就是第一個在月面上“軟著陸”的蘇聯(lián)“月球”9號自動站。
1966年2月3日,“月球”9號著陸在風暴洋西部,月面坐標為西經(jīng)64°22′,北緯7°8′。這個自動站在月面工作了75個小時,發(fā)回了三幅月球景色圖,這三張圖是分別在太陽處于月球地平線上不同高度時拍攝的,人們第一次就像親身站在了月球表面上,清楚地看見了那種陰森凄涼的月球景色。
同年6月2日,美國的“勘測者”1號也實現(xiàn)了“軟著陸”。它的著陸地點也在風暴洋,在“月球”9號著陸點的東南面。接著,又陸續(xù)有8個自動考察站先后到達月球。其中有5個軟著陸成功,3個失敗,因撞到月面上而毀壞。蘇聯(lián)的“月球”13號于1966年12月24日在風暴洋西部邊緣、“月球”9號著陸點以北不遠的地方軟著陸。1967年4月19日、9月11日、11月10日和1968年1月10日,美國的“勘測者”3號、“勘測者”5號、“勘測者”6號和“勘測者”7號先后4次“軟著陸”于風暴洋東南、靜海、中央灣和第谷環(huán)形山附近。其中“勘測”3號裝備了帶有挖斗的特殊機械裝置,并在月面上挖出了一條深達20厘米的溝。它成為月球上第一個“人工”開鑿的溝槽。
人類在月球上留下足跡
1969年7月20日,美國宇宙飛船“阿波羅”11號的登月艙,載著宇航員阿姆斯特朗和奧爾德林首次登上了月球,揭開了月球探測的新的一頁。7月21日國際標準時間4時56分,阿姆斯特朗從“阿波羅”11號登月艙的扶梯上走下來,踏上了“異球他鄉(xiāng)”的土地,在月面上邁山了第一步。當時他所說的第一句話是:“對一個人來說,這是一小步,但對于人類來說,卻是跨出了一大步。”這一步是從地球邁到了月球,是38萬千米的一步??!19分鐘后,奧爾德林也走出了登月艙。
人類在月球上的第一個足跡印在了靜海的西南部,坐標是北緯0°41′,西經(jīng)23°26′,這個地點后來被稱作“靜海基地”。
宇航員們發(fā)現(xiàn),月球地面鋪著薄薄的一層纖細的塵埃。他們雖然穿上了笨重的宇航服,背著沉重的背囊,但走起路來輕松自如,甚至可以像袋鼠那樣跳躍式前進。他們在月面上安放了電視攝像機,向地球進行靜海景色的現(xiàn)場轉(zhuǎn)播。此外,還安放了月震儀和激光反射鏡。
登月艙在月面上停留了21小時37分鐘。宇航員走出登月艙直接在月面上活動了兩個多小時。7月22日,他們攜帶了22千克月球巖石,飛離了月球。留在月面上的除了一些儀器外,還有登月艙的下半截,上面帶有一塊不銹鋼小牌,牌上寫著:“1969年7月,地球上的人類在此首次踏上月球,我們代表全人類和平來此?!?/p>
美國宇航員康拉德和比安乘坐“阿波羅”12號于1969年11月19日實現(xiàn)人類第二次登月,著陸于風暴洋東南面,離“勘測者”3號1967年4月19日著陸點僅為180米。他們還從“勘測者”3號上拆下了照相機并帶回地球。后來從這個照相機中培養(yǎng)出了地面上的細菌,這說明,這些細菌在月球上的真空中呆了約近千天仍然保存著活力。
1971年2月5日,“阿波羅”14號載著宇航員謝潑德和米切爾完成了人類第三次登月,在離“阿波羅”12號著陸點不遠的地方著陸月面。
同年7月30日,斯科特和艾爾溫乘坐“阿波羅”1 5號又來到月球,在亞平寧山脈附近進行考察。他們在月面停留了近3天,帶回了77千克月球巖石。
1972年4月21日,“阿波羅”16號降落在月面東經(jīng)15°30′、南緯9°的地區(qū)。宇航員約翰’楊和杜克在月面上停留了71小時21分鐘,離開登月艙外出活動的時間達20小時14分鐘之久。
同年12月,美國又發(fā)射“阿波羅”17號,載著塞爾南和施密特兩名宇航員來到月球的靜海北部,進行了“阿波羅”計劃中的最后一次登月活動。
到目前為止,共有6艘載人宇宙飛船登上了月球,有12名宇航員在月面的土地上留下了自己的腳印。人類親自登上月球進行實地考查,獲得了豐碩的成果。
月球上的車轍
1970年11月17日,人類制造的車輛也第一次行駛在月球的土地上,在月面上留下了車轍。這個車定名為“月球車”1號。它是蘇聯(lián)用“月球”17號宇宙火箭送到月球,在雨海西部著陸的。月面坐標是西經(jīng)3 5度,北緯38度17分。月球車無人駕駛,它是受地面控制的。這個月球車11月18日接觸月面,次年10月4日停止工作,在平坦的月面上總共行駛了10.54千米,研究了約8萬平方米的月面土壤和地形,為50萬平方米的月面拍了照。停止工作后,這輛車作為人類送給月球的“紀念品”永久地停放在那里,成為人類制造的車輛第一次在月面行駛的見證。
1973年1月15日,蘇聯(lián)的“月球”21號宇宙火箭又把無人駕駛的“月球車”2號送到了月球,在澄海東部著陸,并行駛了37千米。
美國制造的月球車也在月面上留下了不少的車轍。它們都是由登月宇航員駕駛或推行的。
“阿波羅”14號登月的第二天,宇航員謝潑德和米切爾推著一輛兩輪手推車,載著他們的工具和攝影機做“考察遠足”。
在“阿波羅”15號登月時,宇肺員斯科特和艾爾溫乘坐著第一輛載人月球車“羅維爾”號在月面上行駛了27.2千米。后來,美國在1972年連續(xù)發(fā)射的“阿波羅”16號、“阿波羅”17號也都使用了載人月球車在月面行駛,對月球表面進行詳細考察和拍照。
送到月球上總共有6輛月球車,當考察任務完成后,并沒有把它們帶回地面,而被永久地留在了月面上,成為又一批人類活動在月球上留下的遺跡。
此外,實現(xiàn)了月面“軟著陸”以后,又挖取了月球土壤再返回地球的“月球”16號、“月球”20號、“月球”23號和“月球”24號,以及撞到月面上的“月球”18號等,也都分別在月面上留下了一些遺跡。
未來的人類活動遺跡
現(xiàn)在看來,月球上的人類活動遺跡已經(jīng)不少了。但是隨著人類征服月球事業(yè)的發(fā)展,月球上還將出現(xiàn)越來越多的人類活動的印跡。
中國國家航天局局長、繞月探測工程總指揮欒恩杰2004年3月說,中國探月工程將分三步走。首先發(fā)射第一顆探月衛(wèi)星“嫦娥一號”,實現(xiàn)繞月探測,以后將實現(xiàn)月面軟著陸探測與月面巡視勘察,再后將實現(xiàn)采樣返回。繞月探測工程首席科學家歐陽自遠同年4月發(fā)表談話,把三步走概括為“繞、落、回”,他說,“嫦娥一號”計劃于2006年12月發(fā)射。月球上出現(xiàn)中國人活動遺跡的時間已不遠了。
科學家設想,將來,人類還要在月球興建各種各樣無人的科學考察站、天文臺,以后還將建立可臨時居住人的考察站。下一步,人們就要在月球上建立城市,讓月球最終成為第二個遍及人類足跡的繁榮世界。到那時,未來的月球居民和來自地球的旅游者一定會滿懷深情地憑吊第一批在月球上留下遺跡的月球開拓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