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家常菜在市上飄紅,作為主食的飯,卻被冷落,實在有失公允。大概是吃慣了白米飯,燒飯總以為“陽春”為主,一旦要想吃“咸酸飯(菜飯)”,就大動干戈,要備咸肉,買青菜,嫌它太煩,其實這是誤解。飯想燒得五彩繽紛,其實只有比吃白飯簡單得多,吃白飯還要備菜備湯,那才叫真的麻煩。
你想,兩千多年前的周代,我們老祖宗就創(chuàng)造了至今還在流傳的第一份蓋澆飯,就榮列“八珍”之首,名叫“淳熬”和“淳母”,就是將燒好的肉醬澆在米飯上。
在距今1400多年前的隋代,隋煬帝下?lián)P州,地方官為盛待皇帝,衙廚創(chuàng)制了中國最早的蛋炒飯,因是先將米飯炒得發(fā)燙,再澆下蛋液翻炒,使蛋液緊裹米飯,又稱“金裹銀”、“碎金飯”,至今盛傳海內外。
你想,老祖宗在當時廚房設備落后、烹飪原料匱乏的情況下,還動腦筋在主食上翻花樣,我們現(xiàn)在條件比那時優(yōu)越得多,開發(fā)家常飯、豐富自己的日常生活,豈非美哉、幸哉?!
于是構思這篇小文,拋磚引玉,以供參考。
五彩蛋炒飯
原料:白米飯400克,雞蛋3只,超市供應混合裝青豆、甜玉米、胡蘿卜丁半小碗,鹽、味精、胡椒粉和蔥花適量。
制法:白飯入油鍋大火炒得發(fā)燙,即下已用鹽、味精、胡椒粉攪拌均勻的蛋液繼續(xù)翻炒,使蛋液凝固包裹于飯粒后,立即再將青豆、玉米、胡蘿卜丁投入,翻炒片刻,撒上蔥花拌勻,即可起鍋裝盤,可供3人享用。
特點:此飯五彩繽紛,飯似粒粒碎金,蔥香濃郁,入口飯軟味鮮伴有幽幽胡椒香味。
咸魚炒飯
原料:蒸熟冷卻的咸鰳魚中段約100克,芹菜嫩莖150克,白米飯400克,鹽、味精適量。
制法:咸鰳魚順縷扯成絲狀,飯下油鍋翻炒得火熱油潤,下咸魚絲和經(jīng)沸水焯過切成段再改刀成細絲的芹菜,與飯一起翻炒,再撒鹽和味精拌勻,即可起鍋裝盤入席,供3人享用。
特點:此飯曾風行廣州,色澤淡雅,魚香與芹香交融,有獨特的鮮味。
臘鴨煲飯
原料:粵菜館特制的臘鴨、關刀肉(五花肉)各150克,上白精米300克,鮮竹筍1根。
制法:鴨和肉熱水洗凈,分別剁成小塊和薄片。筍去殼洗凈,取嫩段切薄片。米淘凈與以上輔料一起入電飯煲,加水適量,加熱至飯將成熟時啟蓋,將主輔料拌勻,再加蓋燜至水干飯熟,即可起鍋用餐。
特點:此飯臘香醉人,飯軟肉酥,油而不膩,吃來滋潤鮮美,自有迷人佳韻。
青蟹蠶豆飯
原料:鮮活青蟹1只約500克,青蠶豆400克,鹽、味精適量,上白精米400克。
制法:青蟹洗凈加黃酒帶殼隔水蒸熟,冷卻后去殼挖凈全身嫩玉(蟹肉)和紅脂(蟹黃),連同淘凈的大米一起放入電飯煲中加熱至飯將成熟,啟蓋將剝盡殼的青蠶豆倒入飯中,加鹽和味精后兜底翻拌均勻,再加蓋至飯熟水干,即可啟蓋用餐。
特點:此飯外觀秀美淡雅,突現(xiàn)蠶豆翠綠春色,并伴有“螯封嫩玉雙雙滿,殼凸紅脂塊塊香”的詩韻,吃來爽口鮮美,自有一番美味在心頭。
鯽魚湯泡飯
原料:鯽魚1尾約500克,白蘿卜約400克,鹽、味精、蔥姜酒等適量,白米飯3小碗。
制法:鯽魚凈處理入油鍋兩面煎微黃,加水燉得湯色奶白,取出鯽魚留湯,投入蘿卜絲和白米飯、蔥結、姜絲、黃酒等,待飯煮軟、蘿卜見酥,再撒蔥花即可享用。
特點:鯽魚健脾利胃,蘿卜化痰利肺,兩者煮湯燒泡飯不僅鮮美而且補益身體,一舉兩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