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瓜,又名“胡瓜”,其原產(chǎn)于印度,因得種于西域,故名胡瓜。因為古代趙王避諱胡字,于是改為黃瓜。黃瓜,作為常用蔬菜,其營養(yǎng)價值較高,主要含有糖類和甙類、蛋白質及維生素A、B、C和鈣、磷、鐵等礦物質。特別是含有一種能夠抑制糖類物質轉化為脂肪的丙醇二酸,體重過重和肥胖者,多吃黃瓜可以抑制脂肪的轉化,起到很好的減肥作用;黃瓜還有降低血壓和降低膽固醇的作用;黃瓜頭的苦味成分為葫蘆素,具有抗癌作用;黃瓜的美容效果顯著,如用黃瓜汁和面粉敷面和將黃瓜切片擦涂面部,可以起到清潔與保護皮膚的作用,與雞蛋清同用,還可以消除皮膚皺紋。
傳統(tǒng)醫(yī)學認為,黃瓜甘寒而平,有清熱解毒、生津止渴、利水去火之效。民間常用于治療一些疾病,如咽喉腫痛、扁桃體炎、火眼發(fā)痛,可以用老黃瓜一條,從頂端開一小孔,去瓤,加入芒硝填滿,然后用原黃瓜皮蓋好,竹簽扎好,懸掛在陰涼處,半個月后,當瓜皮外透出白霜時,刮下霜吹入患處,有顯著效果;燙傷、痱子,可以將黃瓜切開,除去內瓤和種子,然后搗爛取汁涂在患處,每天2~3次,以愈為度;治療發(fā)燒不退、口渴、尿頻,可以用黃瓜剖開,除去內瓤和種子,然后用醋將黃瓜煮熟,早晨空腹時食用;治療風熱腹瀉、濕熱痢疾,取黃瓜一條,煮湯后加入白糖飲用;治療急性黃疸性肝炎,可以用黃瓜秧一根,雞蛋一個,將黃瓜秧加入水煎湯300毫升,然后將雞蛋打破去殼攪拌均勻,再煮熟服用,每天1次,10天有效。
黃瓜入菜,制法多樣,生熟均可。拌、炒、燒、熗、溜、釀、漬、腌、作湯等俱佳。代表菜肴有蒜泥黃瓜、皮蛋黃瓜、黃瓜肉片湯、腌黃瓜、釀黃瓜、醋溜黃瓜等多種,可以選用。
一、黃瓜皮蛋湯
原料:嫩黃瓜250克,皮蛋2個,蔥花10克,菜油45毫升,味精2克,精鹽3克,鮮湯適量。
制法:
1、將嫩黃瓜洗凈,瀝水,切成半月狀薄片,皮蛋剝去殼,切成8塊,撲上干淀粉;鍋放火上,加入油燒五成熱時,將皮蛋放入炸變色撈起待用。
2、鍋放火上,加入鮮湯燒開,加入黃瓜片、皮蛋煮開,加入味精、精鹽,撒上蔥花立即起鍋即可。
特點:湯鮮味醇,細嫩色美。
關鍵:用嫩黃瓜制作,皮蛋不要蛋心發(fā)稀的,以免不成型。
二、釀黃瓜
原料:黃瓜500克,精鹽3克,胡椒粉2克,蘑菇50克,料酒15克,鮮筍50克,味精2克,水淀粉20毫升,菜油50毫升,蛋清淀粉10毫升。
制法:
1、將蘑菇洗凈,鮮筍治凈,一起剁成細末,加入料酒,精鹽,蛋清淀粉拌勻成餡;番茄去籽,去皮,切成6片待用。
2、將黃瓜去皮,切成短節(jié)20個,挖去瓜心,入開水中汆約一分鐘,撈起,滴干水分,用蛋清淀粉抹入圈內,填入餡心,入籠蒸約5分鐘,取出,放在大圓盤中,周圍放上番茄片待用。
3、鍋中加水燒開,加入精鹽、料酒、味精、水淀粉勾成芡汁,加入少許熟菜油,淋在黃瓜上即可。
特點:造型美觀,咸鮮香醇,宴會用菜。
關鍵:用直徑3厘米的黃瓜制作為好,勾芡汁要清一些。
三、熗黃瓜條
原料:黃瓜500克,菜油50毫升,干辣椒4根,花椒10粒,味精1克,精鹽2克,白糖15克,醬油15毫升,醋10毫升,水淀粉25毫升。
制法:
1、將黃瓜削去兩頭,去籽清洗后,切成小條,用0.5克精鹽拌勻約幾分鐘;干辣椒切成2厘米長的節(jié),用碗將精鹽1.5克、白糖、醋、醬油、水淀粉及湯25克兌成滋汁待用。
2、鍋放火上,加入油燒六成熱時,下干辣椒節(jié)和花椒炒呈棕色時,加入黃瓜條炒一分鐘,烹入滋汁,收濃汁入味起鍋即可。
特點:質地脆嫩,麻辣甜酸。
關鍵:選用嫩黃瓜,碼味后的瓜條要輕輕擠干水分。
四、蒜泥黃瓜條
原料:黃瓜500克,蒜泥25克,精鹽5克,醬油10毫升,辣椒油15毫升,味精1克,香油15毫升。
制法:
1、將新鮮質地嫩的黃瓜,去掉兩頭,洗凈瀝水,切成一指條,再與精鹽拌勻,碼入味,再擠干水分。
2,將醬油、蒜泥、味精、辣椒油、香油調勻成汁,加入黃瓜中拌勻,裝盤即可。
特點:清香嫩脆,蒜味濃郁,佐餐佳肴。
關鍵:黃瓜條要均勻,便于入味。
五、黃瓜拌耳片
原料:黃瓜一根,新鮮豬耳一個,白鹵水2000毫升,精鹽5克,味精2克,醬油15毫升,蒜泥10克,蔥絲5克,紅油15毫升,白糖10克,芝麻油5毫升。
制法:
1、將豬耳刮去殘毛,洗凈,瀝水,放入開水中氽一下,撈起待用;將耳放入白鹵水鍋中鹵熟后撈起涼冷,切成薄片待用。
2、將黃瓜洗凈,瀝水,去籽切成片,用鹽碼一下,瀝水,放盤中墊底,將耳片整齊地碼在黃瓜上待用。
3、將精鹽、味精、醬油、蒜泥、紅油、白糖、芝麻油調勻成味汁,淋在耳片上,最后將蔥絲放在上面即可。
特點:鮮香濃郁,清爽脆嫩。
關鍵:豬耳不要汆得太軟,以免難切,口感不佳;鹵時要入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