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位朋友,網上認識了一位昵稱“古箏”的網友。見面時,他發(fā)現她長得像蒙娜麗莎一般,便在網文《古箏·蒙娜麗莎·番薯餅》上寫道:“一襲黑裙的古箏,婷婷如高貴的黑天鵝,姿態(tài)悠閑高遠,雙臂如欲展的羽翼把我的心帶到無限遐想的空間,像公主在御花園欣賞奇花異草般步子。她輕盈走近我時,我的記憶已成一片空白。
當這尊貴的女人真誠的,沒有絲毫造作的對我說:‘我做番薯餅給你吃’,生命因此而感動。天地間彌漫著一種親和力,一如我站在戴安娜王妃抱著被地雷奪去雙腿的骨瘦如柴、無助的小孩的那幅巨照前的感動和震撼,心靈久久不能平靜?!?/p>
多么美妙的番薯餅呵,“品嘗”古箏”做出來的番薯餅,無疑是新奇與充滿激情的生活體驗。
眾所周知,番薯餅本是番薯類食品的精加工食物,會做這種食物的女子,明擺著是個“廳堂與廚房”都同樣出色的女子。網文里的番薯餅,原是浪漫愛情生活化的動人亮點。
有一種同樣也是精加工的番薯食品,名叫“燒番薯冰淇淋”,是新新人類喜歡的美味,讀過香港女作家李碧華的《燒番薯冰淇淋》,人們都會對它的美味留下深刻的印象:
有一回在日本,嘗過一種紫芋片,是紫色番薯做的,比較特別。但香港很少,所以也不在意。港人不像日本人那么迷戀番薯。后來在Sogo超市,某一格,竟有類似的芳蹤,貨源不多,馬上買了兩包。有朋友吃了,又上癮。愛上了番薯?真奇怪。
當然,番薯作為人們常見的粗糧,番薯糖水與烤(煨)番薯都是人們常吃的食物。說起番薯糖水,女作家亦舒寫道:“有一種食物,叫番薯糖水,真好吃。一般超級市場里買得到番薯,分紅肉與白肉,紅肉比白肉好吃,紅肉本身已經夠甜,切塊,水中加一塊冰糖,煮20分鐘,已經可吃。香、糯、甜最適合吃,秋冬季下午,一覺睡醒,不管有沒有好夢,就可以大快朵頤。因為簡單省時容易做,又價廉物美,大可天天吃?!?/p>
番薯糖水是我國出產番薯地區(qū)的普通食物,在作家的筆下居然有這么好吃的味道。其實,內地最好的番薯糖水,應該是神化番薯糖水,它是廣東佛山黃飛鴻家鄉(xiāng)的風味小吃。制作神化番薯糖水的神化記甜品店,始于1937年,可謂年代久遠。由于該店的番薯糖水以其化而不爛,甜味入心而起名為神化番薯糖水。神化番薯糖水的原料選用沙地大番薯,去皮后切成方塊狀,再浸水去粉,然后將番薯與冷水一起煮,沸騰便放糖,加糖后即收火至松化,賣時再回爐煮熱。
再說烤番薯,普通的吃法,只是為了解饞或是充饑,兩種情態(tài)下的吃法都有滋有味。還有一種芝士煨番薯,比較高檔,這也是新新人類所喜歡的。
此外,烤番薯在特定的情感氛圍里,與前面提到的番薯餅一樣,會吃出更為浪漫迷人的魅力。記得另一位女作家張曼娟在《甜蜜如漿烤番薯》中寫道:“我等著過馬路的時候,忽然,時光的甬道裂了一個口子,也是在人來人往的街道上,向他走去。那是一個陌生的城市,是一段初愛,我們沿著街道走,常常迷路了,便停下來休息。我看見一個賣烤番薯的自行車,歡天喜地跑去買了,再與他一起分食,我是那么專注于手中的番薯,他是那么專注于吃番薯的我,專注,絕對是愛情中最迷人的部分?!?/p>
對于生活在接近于番薯產地的大多數人,烤番薯果然值得專注,但更讓人專注的還是番薯粥。張曼娟又說,家里的番薯多半都是煮稀飯吃的,這還是在“清粥小菜”的情調彌漫開來之后興起的……番薯煮得將化未化,白色米粒也熬出了番薯的甜香味,我喜歡從稀飯里挑出糯糯的番薯,滿滿咬一口,既不會黏牙又好滿足。
于是,我們想象冬日的某個黃昏,一位看過手機短信息的成功人士,婉言謝絕了來自各方面的盛情邀請,就是為了回家喝一碗番薯薄粥,那是妻子精心煮出來的。他說那滋味,永遠是幸福生活的甜美滋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