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有位杰出的唯物主義思想家王充,少年時就與眾不同,是一個居貧苦而志不倦的聰穎孩子。
平時,王充與同輩的伙伴在一起游戲,從不隨便的打打鬧鬧,伙伴們喜歡捕捉蟲鳥,或玩錢爬樹等,王充一概不肯參加。他六歲時開始識字,對同輩和長輩都很有禮貌,舉止端莊,沉默寡言,有成年人的風(fēng)度。
王充八歲到教兒童識字的私塾里學(xué)習(xí),私塾里有一百多個小同學(xué),都因為常常有過錯而受體罰,或者是字寫得很丑挨鞭打,可是王充卻從未有過這方面的問題,因而老師特別的喜歡他。
不久,王充完成了學(xué)業(yè),他告別老師,離開私塾,重新拜師,學(xué)習(xí)儒家的經(jīng)典《論語》等,每天背誦上千字,來加深理解。學(xué)懂了經(jīng)書,修養(yǎng)好了品德,他又一次的辭別老師,開始獨立鉆研學(xué)問。這時,他雖然還是一個孩子,寫出來的文章卻能搏得眾人的贊賞。
王充很小就喜歡博覽群書,可是因為家中貧窮,買不起書,他只好常常在街市的書攤上翻閱書籍。凡是他看過的書,都能大致無誤地記下其中的內(nèi)容。在“居貧苦而志不倦”的好學(xué)之中,王充度過了難忘的童年。這時的王充已經(jīng)具備很高的才華,而不喜歡輕易地寫作,有很好的口才,而不喜歡毫無意義的談?wù)搶Υ?。見了不是和自己意氣相投的人,他一整天都不會與對方說上一句話。他的言論初聽時好像很古怪,與眾不同,直到把他的話聽完了,大家才會感到他是對的,寫出來的文章是這樣,平時為人處世也是這樣。
貧窮坎坷,失意潦倒,差不多伴隨了王充的一生,但他童年時的聰穎好學(xué),為他在學(xué)術(shù)思想上取得卓越的成就,奠定了堅實的基礎(chǔ)。他沒有虛度一生,而是花了三十多年的時間,消耗了大半生的精力,終于寫完了一部集哲學(xué)、科學(xué)、文學(xué)批評于一體的著作《論衡》,在中國思想史上放射出熠熠不息的光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