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存在離奇的相似之處,關(guān)于美國大踏步邁向世界帝國的描述卻由于各種原因而受到抵制。首先,布什政府明確否認美國帶有帝國色彩。布什說:“我們根本不要建立帝國,或是發(fā)展烏托邦?!眹野踩檰栙囁垢侵卑椎卣f:“美國沒有帝國野心。”在確認她的國務(wù)卿提名的聽證會上,賴斯發(fā)誓要“團結(jié)民主國家,建立一個以共同價值觀和法制為基礎(chǔ)的國際體系”,并且“支持允許我們享受自由的國際規(guī)則和條約體系”。與此同時,美國政府又聲明,對國際法和國際制度的承諾并不能取消或嚴重約束布什主義,因而很難從表面上理解這些承諾。事實上,正是這種帝國夢和公眾反感的同時發(fā)生,以及像鴨子一樣說話做事卻又假裝自己不是鴨子的狀況,使得作者們以拐彎抹角的方式說著眼前發(fā)生的事。最合適的名稱就是那些利用了宣言和實踐之間差異的名稱。因此,保守主義思想家普雷斯托維茨將之稱作我們“竭力避免”對其認可的“未經(jīng)承認的帝國”,而英國歷史學家弗格森則稱它為“被拒絕承認的帝國”,“不敢說出名字的帝國”。
新保守主義者內(nèi)部就如何處理這一敏感問題也持不同看法。他們集體大腦的一個半球認為他們應(yīng)該從封閉中走出,承認擁有善意的帝國,另一個大腦半球則從心里反對美國有帝國主義的特征。他們朝自由主義批評者喊道:“你們怎么敢把我們叫做帝國?”集體大腦的一個半球堅持認為把薩達姆趕下臺比遵守國際法重要得多,另一個大腦半球則怒斥這種舉動是違法的。一個大腦半球贊揚布什的政策是“新單邊主義”,另一個大腦半球則不斷指責別的國家更加罪惡,而美國仍是聯(lián)盟的支柱。他們一方面認為布什政府的政策富于改革性,與過去截然不同,另一方面又指責布什的所作所為都在前任政府的預見之中、他從不遵守國際法并認為國家組織不過是個笑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