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婆是個節(jié)約的人,不太敢花錢,吃穿都揀便宜的來。平時上街,看到貴一點的東西,無論自己多么喜歡,都趕忙走開,怕花錢。而我,雖然工資不高,但對用錢從來不在乎,看到如意的就要買,還嘴饞,總想吃點好的。兩人為這事經(jīng)常意見不統(tǒng)一,鬧點小意見。
一天,我急了,板著臉對她說:“錢,錢,錢,難道錢少就不能用?錢用了還會再來,越是沒錢,越用錢,那才叫境界?!?/p>
老婆則反唇相譏:“這算什么,你要是能越用錢,口袋里越有錢,那才叫境界?!蔽覇】跓o言,但又不得不佩服老婆說得有理。老婆不經(jīng)意之間道出了理財?shù)淖罡呔辰纭接缅X,越有錢。
怎樣才能越用錢又越有錢呢?
我想,首先,一定得用錢。這自然是一句大白話,甚至是廢話。但對于小部分惜財如命的人來所,還是有點現(xiàn)實意義的。老婆雖然算不上惜財如命,但怕用錢,這肯定有缺乏理財基因的因素在里面。要理財,一定要改掉這毛病,要敢用錢。錢只有用了,動起來了,才有可能活起來,并漸漸多起來。
我的老家在湖南農(nóng)村,鄰居中有一對地主的兒子,20世紀80年代落實政策時得到一筆補償款。老大深知生活的艱難,而且過慣了儉樸的日子,于是把錢原封不動地存進了銀行,一個子兒也不取來用,為的就是以備不虞之需。別人無論怎樣誘導(dǎo)他,向他借錢,他都不為所動,甚至由此得罪了很多親朋好友。在現(xiàn)代這樣一個有計劃地通脹時代,他的錢無可挽回地貶了值,當(dāng)初5000元,可以蓋一棟紅磚房,到了90年代末期,這筆錢連同利息及平時積累的血汗錢,用來蓋一層樓房都不夠。他七拼八湊蓋了一層樓房之后,再也沒有能力加蓋第二層了。而小兄弟,用這筆錢開了個小賣部,兩年后嫌小賣部來錢太慢,又跑到外面做冶金生意。幾年下來,他成了當(dāng)?shù)氐氖赘?,恢?fù)了當(dāng)初他家族的榮華。
這樣的故事在農(nóng)村不知道有多少,所詮釋的道理也就一個:錢本來就是要用的,必須讓它動起來。錢不動了就成了死錢,并最終失去價值,化為烏有。
當(dāng)然,讓錢動起來,肯定不是如我輩單純的消費,到商場里買樣衣服或電器什么的,或者,像貴小姐、闊太太那樣拼命地購物,花了錢,口袋里的錢少了,心里才痛快。錢要越用越多,必須用在投資上,即如買樣衣服或電器什么的,也不會是用來自己消費,而是搞轉(zhuǎn)手經(jīng)銷。
以錢生錢,精明理財,莫如溫州人。一個廣為媒體所轉(zhuǎn)述的炒樓“神話”是:溫州人能以10萬元身家起步,進入樓市炒樓,經(jīng)過一年的倒騰,盤子能滾到一億,真是匪夷所思。大致過程是:10萬元的首付買下價值40萬元房子,再以此房為抵押從銀行貸款40萬元再買4套房子,接著以此4套房子為抵押貸款160萬買下價值640萬元的房子……一年下來,幾經(jīng)循環(huán),錢就滾到了一億。
我講這個故事,當(dāng)然不是鼓勵人們?nèi)プ鐾稒C生意,只是闡明一個道理:要越用錢越有錢,就得用錢生錢。雞生蛋,蛋生雞的故事讓國人笑話了上千年,但這其實萬古不易的真理,只是人們的理解和執(zhí)行有問題罷了。溫州人的這個故事就讓這大笑話變成大神話。
這故事還證明:錢生錢越快,來的錢就越多,致富就越快。
在這一點上,很多人不理解,認為自己才那么一點錢,怎么去賺大錢,成富翁呢?溫州人的解決辦法就是讓錢的循環(huán)周期盡可能短一些,由于他循環(huán)得快,他的10萬元能抵得上別人的40萬,甚至160萬。
曾經(jīng)有個著名公司的老總,放言自己的一個億抵得上別人的2個億。他為什么這樣牛?就是因為公司資金的周轉(zhuǎn)周期短,別人的產(chǎn)品半年才賣出去,他們公司的產(chǎn)品一個季度就賣完了。他一個億一季度周轉(zhuǎn)一次,而別人2個億半年才周轉(zhuǎn)一次,相比之下占了很大優(yōu)勢。
在現(xiàn)代的商業(yè)競爭中,資金周轉(zhuǎn)周期就是一門大學(xué)問,廠家拼命縮短銷售渠道,拉近與消費者的距離,事實上也是爭取銷售的暢通和快捷,從而也縮小資金的周轉(zhuǎn)周期。而我們平民老百姓,沒有大公司的資金周轉(zhuǎn)壓力,但也沒有大公司的資金實力,所以,要讓錢來得快,來得多,就一定要記?。河缅X要用得快。
只有這樣,才可能越用錢越有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