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jīng)》:亞太經(jīng)濟合作組織(APEC)領導人峰會即將開幕,但現(xiàn)在出現(xiàn)了對APEC機制的一些疑問,認為其缺乏約束性機制。請問你對APEC與東亞地區(qū)合作的關系有何看法?
吳建民:現(xiàn)在東亞地區(qū)出現(xiàn)了一個很有意思的現(xiàn)象,即有許多地區(qū)性機制,比如APEC,“東盟加三”(即東盟十國加中國、韓國和日本),以及即將在馬來西亞召開的東亞峰會等。我認為,這些機制出現(xiàn)的原因首先是亞洲的崛起,而且大家都愿意參與到這個進程中來。
至于這些機制之間的關系,從中國來講,只要它們有助于東亞的共同利益發(fā)展,都是好事情。至于某個機制的職能,取決于成員的一致意見。這些機制之間的關系不是互相排斥的,而是互相促進的。
《財經(jīng)》:首屆“東亞峰會”(East Asia Summit)即將于今年12月14日在馬來西亞吉隆坡舉行。美國沒有被邀請與會,各方對此議論紛紛。
吳建民:東亞合作進程之所以發(fā)展如此之快,原因是東亞各國的共同利益。東亞經(jīng)濟一體化進程的發(fā)展,使東亞變得更加穩(wěn)定,與美國的合作加深了,這符合美國的利益。
東亞合作的進程在向前發(fā)展,美國方面開始有些憂慮。不過,亦有美國學者表示,如果美國不參加12月在馬來西亞舉行的東亞峰會,只能怪美國自己。因為美國沒有提出參加這次會議,也沒有達成主辦者東盟國家為參會提出的具體條件。
對于中美關系,雙方都認為最近兩國關系發(fā)展勢頭很好,高層互訪不斷,包括布什總統(tǒng)11月即將對中國的訪問,以及明年胡錦濤主席可能訪問美國。但是,中國的崛起也給兩國關系帶來了一些問題,比如中國對美貿(mào)易順差擴大,引發(fā)貿(mào)易摩擦。為了在戰(zhàn)略上加強中美互信,雙方應該加強對話,比如美國副國務卿佐利克與中國外交部副部長戴秉國之間的對話,是非常有益的。
《財經(jīng)》:近年來中日關系的緊張引起了美國和其他亞洲國家的不安。你是否認為東亞地區(qū)的種種區(qū)域合作機制會成為緩解中日緊張的場合?美國在其中能扮演什么角色?
吳建民:中日關系的緊張不僅涉及雙方,對其他國家也有影響,別國表示憂慮也是正常的。美國也認為中日關系緊張不符合美國利益。日本首相小泉10月17日參拜靖國神社,美國國會眾院外交委員會主席亨利海德(Henry Hyde)就寫信給日本駐美國大使,對此事提出強烈批評。作為一個學者,我認為,如果其他國家愿意推動中日關系的改善而作出努力,我們是歡迎的。但是,中日之間要解決問題還是需要雙邊來談。
《財經(jīng)》: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最近訪問了朝鮮,第五輪朝核問題六方會談也于11月9日在京舉行。你認為胡錦濤的訪問對此輪六方會談有什么影響?
吳建民:胡錦濤主席的訪問非常成功。這一輪六方會談的日程,各方很快就同意,沒有什么風波,說明上一輪六方會談達成共同聲明后有一個很好的基礎。
胡錦濤主席與金正日總書記也談到了這個問題,朝方表示愿意繼續(xù)參加六方會談求得問題的解決,實現(xiàn)朝鮮半島的無核化,中方當然是歡迎的。至于六方會談的結(jié)果如何,還要看談判的具體過程。一方面要看到取得的進展,但另一方面路也很長——美朝兩國之間的不信任非常深,要解決這些問題需要一個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