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經(jīng)典modern classics
走向統(tǒng)一的社會科學》,(美)赫伯特金迪斯、薩繆鮑爾斯等著,浙江大學跨學科社會科學研究中心譯,上海世紀出版集團2005年10月第一版
這是一本譯文集,收錄了六篇晚近發(fā)表在如《理論生物學雜志》和《經(jīng)濟學季刊》等權威刊物上的論文。
從20世紀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后期,來自桑塔費學派的一群學者在五大洲的十五個小型社會里進行了一系列經(jīng)濟學實驗。實驗結(jié)果表明,“正義”是一種超越文明和社會政治制度的普遍情感;如果分配方案不能在足夠高的程度上滿足這一情感,那么即使它們滿足經(jīng)濟學的效率原則,也會以很高的概率被拒絕。從這一事實出發(fā),作者們試圖論證一項被他們稱為“社會學基本定理”的普遍命題。該命題宣稱,如果沒有對非合作行為的利他主義懲罰,則人類社會必定瓦解。
自2003年以來,這本小冊子中的研究成果正在被主流經(jīng)濟學迅速接受,它們被當做“行為經(jīng)濟學”、“實驗經(jīng)濟學”、“神經(jīng)經(jīng)濟學”或者其他另類經(jīng)濟學的研究成果在課堂中講授。這正是我們將其列為“新經(jīng)典”的理由所在。
《自由及其背叛》,(英)以賽亞伯林著,趙國新譯,譯林出版社2005年10月第一版
本書原為以賽亞伯林1952年在BBC第三套節(jié)目所做的系列講演。從“為什么任何人都要服從他人”這一關乎自由主義根本的問題出發(fā),他討論了近代著名思想家愛爾維修、盧梭、費希特、黑格爾、圣西門和邁斯特等對自由以及人類歷史的看法。在伯林看來,雖然這些思想家大都對人類的自由持肯定態(tài)度,但他們對自由的理解卻導致了反自由的歷史后果。
伯林的演講素以奔放的風格、淵博的引證和對思想哲理明白曉暢的表達聞名,當年就已經(jīng)深深征服了聽眾。作為一本論述清晰、內(nèi)容獨到的著作,本書無疑可以成為伯林抽象專著的重要補充。
知識與情趣knowledge and cultivation
《預防通貨緊縮和保持經(jīng)濟較快增長研究》,北京大學中國經(jīng)濟研究中心宏觀組編著,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10月第一版
這是一本充滿青春朝氣的學術書。北京大學中國經(jīng)濟研究中心宏觀組的易綱教授和同學們?nèi)嫜芯苛酥袊ㄘ浘o縮形成機制及其與經(jīng)濟動態(tài)的關系,形成了他們的這第三本著作。
非常值得一提的是,本書首次提出了從通貨膨脹到通貨緊縮再回到通貨膨脹的三期模型框架。作者們令人信服地證明了,產(chǎn)權界定不清以及政府行政干預導致的市場價格信號失真和預算約束失效,是中國通貨緊縮與通貨膨脹交替的深層原因;要避免經(jīng)濟大起大落,保證動態(tài)有效的增長,就必須加快推進產(chǎn)權制度改革,轉(zhuǎn)變政府職能,并改善宏觀調(diào)控。
《源泉》,安蘭德著,高曉晴、趙雅薔、楊玉譯,重慶出版社2005年11月第一版
自1943年出版以來,這部著作每年都要重印50萬冊,而總銷量據(jù)說已經(jīng)超過了2000萬冊。蘭德1905年出生于彼得堡,1925年,她探訪美國的一位親戚,數(shù)月后“滯留不歸”。自此,她開始了對她想像中基于理性與激情的有尊嚴的生活的畢生追求。1943年,她發(fā)表《源泉》,一舉成名。
這部小說分四部分,各以一位角色的名字為標題,其形象分別可以簡約地概括為城市精英的典型、市民社會的大眾思想領袖、“美國夢”的成功代言人、尼采心目中的“超人”和蘭德塑造的人的精神在現(xiàn)世的客體化。或許,這四種成分同時存在于我們每一個現(xiàn)代人身上。他們是我們生命體驗中沖突與幸福的源泉。
《鄭必堅論集》(上、中、下卷),鄭必堅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8月第一版
本書作者歷任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中共中央宣傳部常務副部長、中央黨校常務副校長,為《鄧小平文選》第三卷編輯者之一,是中國共產(chǎn)黨資深的理論工作者。
全書按時序分為五個部分,其主題貫穿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的調(diào)查和研究,胡耀邦時期的國際問題,《鄧小平文選》第三卷的編輯出版及理論和實踐意義,以及全球化條件下中國和平崛起的機遇、挑戰(zhàn)和前景。這無疑是一系列重大的主題,折射的是整個時代的巨大變遷。
作者身兼領導者和理論工作者兩重角色,其“把個人在這個歷史過程中的感受和認識記錄下來”的努力引人注目。由此而得的這套論集,將為理解我們所處的時代和中國的思想解放進程提供豐富的素材。
本刊學術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