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出生時,大腦中控制思維、記憶、情感和社會行為的部分大體上還沒發(fā)育。大腦不是在子宮而是在現(xiàn)實生活中成熟的。因此,每個照料幼兒的人如父母、家人、朋友、教師和保育員等,都有助于幼兒大腦的發(fā)育。早期的體驗有助于決定大腦的結構,從而形成人一生的學習、思考和行為方式。以下10點指南改編自渥太華的加拿大兒童健康研究所提出的建議,可以幫助父母和其他保育員培養(yǎng)健康、快樂、自信、學習積極的孩子。
對小孩要熱情、關心、負責
兒童得到熱情的關懷和照顧時,就會覺得與照顧自己的大人在一起很安全,受到保護。研究人員把這類牢固的關系稱為“保護性的依附關系”,這是孩子將來與他人建立關系的基礎。我們都知道,孩子要有安全感才能茁壯成長。現(xiàn)在我們還知道,兒童的早期依附關系其實影響了大腦的工作和發(fā)育方式。
不是說你心里愛著自己的孩子就行了。你的愛要通過撫摩、輕搖、言語、微笑和歌聲表達出來,它會影響幼兒大腦的形成,有助于決定其后的學習和行為方式。寶寶通過他的感覺來體驗各種關系:他會觀察你凝視他的方式;聽你喃喃細語、唱歌、講話和朗讀;感受你的懷抱或擺動搖籃;聞你熟悉的氣味。撫摩尤其重要,懷抱和輕撫會刺激大腦釋放發(fā)育所需的重要激素。
對孩子發(fā)出的信號給予回應
嬰兒不能用語言來表達他們的感情、喜好或需要,但他們能給照料他們的大人發(fā)出許多信號。他們的聲音和目光接觸都屬于他們所發(fā)出的信號。當父母和保育員理解了這些信號并給予回應時,孩子就會安心地依戀大人。他們開始知道,他們笑時就會有人沖他們笑;他們不高興時就會有人安慰他們……父母密切注意孩子的動、靜信號,有助于孩子養(yǎng)成安心的依戀心理。
但是,寶寶會不會因為備受關注而被寵壞呢?你也許會這樣想,有研究顯示,新生兒哭鬧時如果能得到迅速的關心照顧,哭鬧就會少很多,睡眠的時間也會延長。新生兒畢竟是剛從子宮里出來,出生前,一切都是井井有條的。出生后,在新的環(huán)境中,寶寶感到饑餓、不適或煩躁時,就啟動了大腦的緊張反應系統(tǒng),釋放出緊張素。寶寶不高興就開始哭鬧。大人給他點吃的,或添衣增暖,或安慰安慰,寶寶一般也就安靜下來了。大腦中的緊張反應系統(tǒng)也就關閉了,大腦細胞開始產生自我緩和系統(tǒng)。新生兒不會因為各種需要得到滿足而被寵壞。
與小孩說話,給他講故事、唱歌
編一些日常發(fā)生的故事,唱一些他們知道的人和地方的歌,說說每天都在發(fā)生的事;所有這些“交談”都會給孩子日后的學習打下牢固的基礎。
為什么要在幼兒能說話之前就與他們說話、給他們閱讀呢?幼兒可能聽不懂你在說什么,但在某種重要意義上說他是聽得懂的。雖然幼兒還抓不住話語的意思,但正是通過這些早期的“交談”,使他們的語言能力增長。你給寶寶反復說話時,寶寶大腦中控制說話和語言的區(qū)域就會發(fā)育。他聽到的話語越多,這些區(qū)域的生長發(fā)育就越快。
你可以從孩子的幼兒期、甚至是嬰兒期開始給他閱讀圖畫和故事。嬰兒在大約六個月時,看到書中的嬰兒照片和其他熟悉的東西,就會睜大眼睛,手舞足蹈,興奮不已。寶寶年齡稍大一點、或開始蹣跚學步時,你要鼓勵他參與閱讀:回答你的問題、點出在圖畫書上看到的東西、說說他覺得故事會怎樣發(fā)展下去、反復朗誦詩詞和唱歌等。反復講同一個故事、唱同一首歌,你可能會感到厭煩,但孩子不會。他們不僅通過反復閱讀來學習語言,還學習知識。
養(yǎng)成日常習慣
一個蹣跚學步的小孩看到母親像往常一樣唱了一首歌后拉上了窗簾,他知道他該睡一會了。另一個年齡相仿的小孩看到照看他的人遞過來果汁和餅干,他知道爸爸快要來接他了??春⒆拥娜硕贾?,讓小孩感到開心的日常習慣會給予孩子安心的感覺。
正常的日常生活體驗與大腦神經細胞緊密相連,它給予孩子安全的感覺,也有助于孩子學會預測生活、理解周圍世界。
鼓勵孩子進行安全的探索和游戲
在生命最初的幾個月里,父母是孩子唯一的世界。父母與孩子此時的交流給孩子日后所有的學習奠定了基礎。到嬰兒漸漸長大,能爬能走時,他就開始獨自探索這個世界了。父母應該鼓勵孩子獨自探索,并在孩子需要父母保護時重新給予安全感。
游戲同樣是一種重要的學習體驗。許多人認為,學習就應該是純粹獲取知識,但實際上孩子是通過游戲來學習的。你只需要看看初學走路的小孩怎樣玩耍,就知道他能學到多少東西。
有選擇的看電視
電視本身不能教幼兒學語言,也不能教給他如何進行交流。研究表明,幼兒尚處于學習辨別真?zhèn)蔚臅r期,在學校學習好的小孩都有家人限制他們看電視的時間,給他們選擇適宜的電視節(jié)目。
給孩子選擇電視節(jié)目,不要把電視當成孩子的保姆。只要有機會,就與孩子坐在一起看節(jié)目,一齊談論所看到的內容。
管教孩子也是教育的一種方式
孩子在漸漸長大的過程中,往往會遇到許多困惑和挫折。有時,困惑和挫折感會變得特別強烈。大人要予以適當?shù)南拗?,并始終給予充滿愛心的監(jiān)督。
我要怎樣管教我的孩子呢?不要以為孩子總會按你說的做。小孩一般都愛沖動,有時會打架、叫喊,也會情緒低落,這是因為挫折和憤怒超過了他們的控制能力。幫助他們學會自我控制是個長期的過程。孩子往往喜歡通過違反規(guī)則來檢驗規(guī)則。你若能始終如一的輔導孩子,那你就能幫助孩子建立安全感。
不要打罵或搖晃孩子。大腦研究表明,這些形式的“管教”會造成長期的不良影響。除了讓孩子感到恐懼、羞辱和憤怒外,它沒有任何教育意義。甚至,孩子會理所當然地認為暴力是反抗的有效方法。先讓自己冷靜下來,也可以叫朋友或親戚來幫助。教育孩子要針對事,不要針對人。
你管教孩子時,孩子可能會因為你的反對感到難過,兩人的關系自然就會很僵硬。身為父母,要主動修復關系,使孩子仍然感到你的關愛和支持,這是很重要的。如果你覺得自己反應過激、或對孩子管教過當,你應該向孩子承認錯誤,以示歉意。
要認識到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個體
每個孩子都具有不同的性情,成長速度也不一樣。他們對自己的想法和感覺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你對他們的態(tài)度。
我怎樣才能使孩子自我感覺良好呢?當孩子能處理日常生活中的難題時,特別是你肯定他們的成績,他們的自我感覺就會特別良好。當孩子在具體事件上受到你的表揚時,他們就會開始了解他們的行動與你的態(tài)度之間的聯(lián)系。父母如能積極地回應孩子的特別信號和暗示,那么培養(yǎng)出來的孩子的自尊心就會較強。
選擇合格的托兒所,并參與托兒教育
研究表明,兒童如果接受高素質的托兒看護和早期教育,能促進入學后的學習能力和社交技能。但是,往往很難決定哪些托兒方案較好。
尋找托兒所要注意些什么?要先造訪多家托兒所,觀察保育員怎樣對待嬰兒和小孩,怎樣與孩子交流,然后從中挑選最好的一個。這些保育員要對寶寶熱情、周到。他們要關心孩子;渴望了解孩子成長的需要;關注孩子;能富有創(chuàng)造性地與孩子一起玩游戲,引導孩子探索。托兒環(huán)境要盡量干凈、安全。
孩子入托后,家長要看看孩子白天在那里的生活情形。經常向保育員查詢孩子的“進步報告”。不要害怕向他們提建設性的建議,這樣才能增加孩子的生活知識。研究表明,在學校里學習好的孩子,其父母都參與他的托兒看護和教育。
照顧好自己
最后一點,父母和保育員也要好好照顧自己。你的健康與快樂是極為重要的,因為你給自己的嬰兒和幼兒造就了最主要的生存環(huán)境。
當感到壓抑時,要先解決自己的問題。還要尋求外界的幫助。家人、朋友、鄰居、兒科專家和其他人,都能幫助你促進孩子的健康發(fā)育。做好學前準備,要牢記住,想達到這個目標有許多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