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附近有一個約2萬平方米的人工湖,退休后,我每天都要花兩個小時在湖邊觀魚。后經(jīng)人點撥,我成了“釣魚迷”。湖里飼養(yǎng)的魚有草魚、鯉魚、羅非魚等品種,羅非魚最好釣,能釣上草魚的人不多。而我4個月里釣上草魚20多條,每條都在4斤以上,被“釣魚族”稱為釣草魚的“專家”。被我放生的、不到2斤的草魚和紅鯉魚不計其數(shù),自詡“成績斐然”,尚有幾點經(jīng)驗可贅述,供大家交流。
茫茫水面,如何下鉤?這個湖本是海南省興隆熱帶植物園的一處景點,對外開放。植物園的職工在固定的時間和地點喂魚,食物多是草葉、菜葉和果樹上的殘次品。我利用這一點,在投放點附近,喂食的時間前后,另投一些格外可口的瓜果作為誘餌,饞嘴的魚兒自然容易上鉤。
買漁具店的魚竿,本非難事,可是我自制了幾把竹制魚竿,配上自制的魚線輪,主要是為了從這土模樣的魚竿品出垂釣的樂趣。我用的魚鉤是特大號,魚線是10毫米粗,為了防止草魚咬斷魚鉤,用40-50毫米長的特殊的編織線接上魚鉤。
除了使用自配的魚餌,我也曾用過商店出售的魚餌。有人認(rèn)為魚兒更喜歡新、奇的魚餌,建議用臭雞蛋、酒糟作餌料。其實不然,在人工飼養(yǎng)條件下,魚從小到大,吃慣幾種飼料,對“好吃、味香”的飼料不一定會覺得“上口”。我喜歡用大塊魚餌,它可以對付小魚群的蠶食。有小魚開路,才有大魚光顧。
經(jīng)過觀察,我發(fā)現(xiàn)這個湖里的草魚很喜歡菠蘿蜜的果肉。我立刻改用菠蘿蜜作餌,很快就釣上一只6斤多的大草魚。朋友獲悉,紛紛效仿,也有收獲。不過用菠蘿蜜作餌的人多了,就不太容易引誘草魚了。我再用番木瓜,也很容易引誘草魚群,可惜木瓜易碎,無緣釣到大魚,還因為木瓜來源不多,所以只用作誘餌。
“撒窩”就是在垂釣前打埋伏。垂釣前幾個小時,我把魚愛吃的一大捆菠蘿蜜果實捆扎好,系好線后,投到近岸的湖底。朋友說,把一扎一扎的菜葉固定在河底,堅持一段時間,也能招來大草魚。
在垂釣過程中,需要釣魚者不斷調(diào)整魚鉤下水的深度,過深,草魚不容易發(fā)現(xiàn)魚餌;過淺,招來一群小魚搶食。還要細(xì)心觀察水面動態(tài)。草魚在水底行游時,可能在水面上會掀起水波;它在水下翻轉(zhuǎn)時,水面上有氣泡冒出,或水草被拖入水中。
從放鉤開始,就要專注浮標(biāo)的動態(tài)。草魚啄食,從浮標(biāo)上看僅僅是輕輕拉動幾下,新手常誤認(rèn)為是小魚咬鉤??墒且坏┥香^,大草魚會把魚鉤拖得很遠(yuǎn),力量很大。如果不及時放線,肯定會斷線脫鉤。有一回,我擱下魚竿做其他事情,魚上鉤后,拉到幾米外,當(dāng)我想抽回來,草魚已經(jīng)松口脫鉤而去。我使用自制的魚竿時,左右開弓,左手理線,右手扶竹竿,靠左手放線或者收鉤,最后才是線輪的收線。
眾所周知,釣魚是一項有益身心健康的運(yùn)動。靜待魚上鉤之際,極目瞭望青山碧水,手指不停作收線動作,如同禪師入定;魚線經(jīng)常打結(jié),解結(jié)工作鍛煉眼力、耐性和手指靈活。大魚上鉤,精神抖擻,收放魚線,待魚筋疲力盡,網(wǎng)兜一提,大功告成,二三十分鐘里,運(yùn)動效果勝似一般劇烈體育鍛煉。此外環(huán)境清鮮,涼風(fēng)習(xí)習(xí),在悠然自得的垂釣中,更能體會一張一弛的樂趣。
責(zé)編/孫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