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人在職場就像是飄忽不定的小船。一些高學歷、高智商的人,經常會處于這種境地:他們時而處于事業(yè)的頂峰,時而又跌入低谷。在大起大落中,人們?yōu)樗麄兏袊@,為他們惋惜,也同他們一起思考。
A 博士很小就考入某名牌大學少年班,后來又讀了管理學的博士。畢業(yè)后,分到一家即將上市的公司。因為是管理學博士,所以這家公司的老總很器重他,不久,就讓他主持日常工作,做起了這家公司的CEO。A 的確是一個很優(yōu)秀的人,他有激情、有抱負,他說他的定位是做中國的比爾· 蓋茨,他要在一年的時間內讓公司上市。公司里的人氣為此也曾高漲過。
然而一年后,他所管理的公司沒有給股東應有的回報,也沒有給股東一個合理的解釋,股東為此開會要撤換CEO。員工們也意見紛紛,不知道他所推出的一個又一個變革措施,究竟給員工帶來了什么希望,他的比爾· 蓋茨夢想到底和員工有什么關系。由于業(yè)績不佳,公司也沒有能夠在預期的時間內上市。他自己更是怨氣滿腹,覺得自己如此投入竟落得這樣一個下場,全怪公司不支持、員工不理解、股東太挑剔。終于,他被解聘了總經理的職務。在家里,當人們見到他的時候,他已經是心灰意冷,一蹶不振。
A 博士自己要做比爾· 蓋茨,其志可嘉。但是他首先要明白,蓋茨的成功,恰恰不是建立在個人成功的基礎上。蓋茨曾經說過,如果不能給股東投入的資本增值,如果不能把員工的熱情和潛能與公司的目標融合在一起,他是不可能取得個人的成功的。A 博士沒有成為比爾·蓋茨,是因為他沒有將自己的夢想變成股東、員工共同的夢想。今天,僅憑著個人愿望、夢想做事是不行的。靈光乍現(xiàn)的個人英雄時代已經過去,要想在職場取得成就,首先要學會營造一個命運共同體,并且從如何使他人成功這一點上來定位自己的角色。
其次,A 博士總認為自己高智商、高學歷,能力就自然不會有問題。這種把高學歷與高能力等同起來的心理定位,使他走入了一個誤區(qū)。在職場中,人的能力的構成包括多方面。高學歷或者說知識技能只是能力組成的一個方面,除了硬件方面的條件,還有人際溝通、知人知己及良好的心態(tài)這些軟性的品質,這是更為重要的能力。但是,在這方面,人們往往是重硬輕軟。
像A 博士這樣的高學歷人士,憑借著自己的聰明、學識,會很快走向管理崗位,但他們在人際溝通上的能力上往往是欠缺的。A 博士在公司任職的一年中,沒能夠很好地與股東和員工進行溝通,導致他的變革設想得不到多方面的理解和支持,暴露出他人際溝通能力的缺陷。實際上,這不是一個簡單的人際關系、人緣的問題,而是一個人綜合素質的體現(xiàn),是個人修煉的關鍵。如果不具備這方面的能力,沒有一個很好的心態(tài),就是有再高的學歷,也是很難成功的。
B 博士的情況從另一個側面反映了這些問題。
B 博士從小到大一直是老師得意的學生,同學認可的佼佼者。可走向職場后,他卻屢屢受挫。幾次轉換工作,都是滿腔熱情而去,掃興失落而歸。他覺得自己懷才不遇,對職場感到非常失望,甚至為沒有伯樂來賞識他這匹千里馬而憤慨。他常常為自己所處的環(huán)境不理想感到困惑、為自己沒有成就感到痛苦,還不時地發(fā)出高處不勝寒、曲高和寡的感嘆。同事們反映他過于自負、誰也看不起,做起工作來高不成、低不就,與別人融不到一起,整天憤世嫉俗、孤芳自賞。
B 博士的失敗實質上也反映了他職場心理認知的錯位和不適應。人在學校的時候,以學為主,成績好壞是一個重要的評價標準,所以智商高的人自然就成為佼佼者。這種佼佼者的心態(tài),常常使他們到了職場后,急于得到像學校那樣的認可,得不到認可,就會產生巨大的心理落差,就會產生懷才不遇的心態(tài)。學歷越高,這種心態(tài)產生的可能性就越大。有了這種心態(tài),就不容易將自己的位置擺正,就會覺得誰都不如自己,或者覺得誰都對不起自己,從而陷入孤獨與痛苦之中,甚至碌碌無為過一生。
談到這里,筆者不由得想起這樣一個故事,希望能給陷在痛苦落差中的佼佼者們一點啟示。有一個年輕人,在學校的成績很好,畢業(yè)后屢次碰壁,在單位里毫無成就。他總覺得自己懷才不遇,甚至傷心絕望。懷著極度痛苦,他來到海邊準備結束自己的生命。在他即將被海水淹沒的時候,一個人奮力救起了他。那個人問他為什么走向絕路,他說:“我得不到別人的承認,沒有人欣賞我,所以生命對我沒有意義?!蹦莻€人從腳下的沙灘捧起一把沙子,隨手扔在地上,然后對他說:“請把我剛才扔的沙子撿起來?!彼f:“這根本不可能?!蹦莻€人沒有說話,從自己的兜里掏出一顆珍珠,隨手扔在了地上,然后說:“你能把這顆珠子撿起來嗎?”他說:“當然能!”那個人說:“那你就應當明白自己的境遇了吧!你要認識到,現(xiàn)在你還不是一顆珍珠,所以你不能苛求別人立即承認你。如果想得到別人的承認,就要想辦法把自己變成一顆珍珠才行?!蹦贻p人低頭深思,終于明白了。
也許它只是一個故事,但是它告訴人們,有時候,你必須知道你只是普通的沙子,而不是價值不菲的珍珠。對B 博士來說,學校的成功只能說明過去,要適應今天職場的需求,必須拋棄高學歷的老本,在職場的實踐中從頭學起。也許真的需要完成從沙子到珍珠的蛻變才能得到別人的認可。
如果人們愿意從頭再來,就可以成為一個操之在我的人。一個操之在我的人,是能夠掌控自己的命運的。因為只有想 法改變了,行為才能改變;行為改變了,習慣才能改變;習慣改變了,人的格局才能改變;人的格局改變了,命運才會改變。改變這個世界最短的路,就是改變我們自己。所以說,一個人要想在職場上獲得成功,需要經過一種心理上的重新定位,一種自我改變的修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