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每一個猶太人家里,當小孩子稍微懂事時,母親就會翻開《圣經》,滴一點蜂蜜在上面,然后叫小孩子去吻《圣經》上的蜂蜜。這個儀式的用意不言而喻:書本是甜的。猶太家庭的孩子,幾乎都要回答這樣一個謎題:“假如有一天你的房子被燒毀,你的財產被搶光,你將帶著什么東西逃跑呢?”如果孩子回答是錢或鉆石,母親將進一步問:“有一種沒有形狀、沒有顏色、沒有氣味的寶貝,你知道是什么嗎?”要是孩子回答不出來,母親就會說:“孩子,你要帶走的不是錢,也不是鉆石,而是智慧。因為智慧是任何人都搶不走的,你只要活著,智慧就永遠跟著你。”由于歷史上的猶太人不斷遭受迫害,財產被掠奪,房屋被燒毀,人民遭驅逐、屠殺,從而使追求知識、增長智慧成了猶太人的一種防衛(wèi)機制。猶太人一心追求知識,并將以不同尋常的方式運用知識來謀生的手段代代相傳。
有時候,猶太人的墓園里常常放有書本,因為“在夜深人靜時,死者會出來看書的”。當然,這種做法有一些象征意義,即生命有結束的時候,求知卻永無止境。猶太人家庭還有一個世代相傳的傳統(tǒng),那就是書櫥要放在床頭,要是放在床尾,就會被認為是對書的不敬而被禁止。猶太人不焚書,即使是一本攻擊猶太人的書。
猶太人愛書的傳統(tǒng)由來已久,深入人心。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曾作過一次調查:在以猶太人為主要人口的以色列,14歲以上的以色列人平均每月讀一本書;全國的公共圖書館和大學圖書館1000多所,平均4500人就有一所圖書館。在有450萬人口的以色列,辦有借書證的就有100萬人。在人均擁有圖書和出版社及每年人均讀書的比例上,以色列超過了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為世界之最。
當其他民族將王侯、貴族、軍人或商人的地位放在學者之上時,猶太人卻認為學者比國王偉大。猶太人歷來尊崇學者,使教師和有智慧的人得到極高的聲望。在古代的猶太社會里,凡是被稱為精通猶太法典者,都不必繳稅,因為大家認為他們已經付出了很多心血,對整個社會有著莫大的貢獻,所以不但不讓他們繳稅,而且還要以整個社會的力量去幫助他們。
有一條猶太格言是這樣說的:為使女兒嫁給學者,即使變賣一切家當也值得;為娶學者的女兒為妻,縱然付出所有的財產也在所不惜??梢姫q太人對學者的尊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