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睡姿就可以判斷出你的心理問題;聽聽男友給你的買房建議就能辨別出他是否三心二意;看一眼自己伸出的手掌的形狀就可以知道自己的性格傾向……頗會招攬生意的信息臺看上了心理測試這塊招牌,頻頻以趣味心理、性格測試為誘餌調動讀者撥打信息臺的積極性,對此心理學專家鄭重聲明:如此測試心理純屬天方夜譚。
翻開各種報紙雜志,信息臺的廣告可謂是鋪天蓋地,其中尤以心理測試的內容最為吸引讀者。像什么根據吃西瓜的習慣判斷性格,根據女友對你胡子的期望而判斷你在她心目中的形象,根據你對前方景物的想像判斷你的感情屬于哪種類型……某女士說,她上中學的兒子特別喜歡參加這種心理測試,只要在報紙雜志上看到相關的內容,就會撥打信息臺的電話查問結果,久而久之連兒子自己都糊涂了:昨天測的結果說自己是外向開朗型,今天測的結果又說自己屬于內向型。性格的事一時沒弄明白,家里的電話費可是直線上升,這樣的結果讓蘇女士和丈夫覺得再不能置若罔聞了。
對此,中國科學院心理學研究所的吳瑞華研究員表示:所謂趣味心理測試,其實只是利用人體局部的形體語言、習慣動作進行的一場游戲,充其量就是玩。如果把這種局部的結論擴散到人的整個心理研究中,心理學就喪失了科學性和嚴肅性;如果把游戲的結論當做真理信以為真,那對真正的科學研究就是一種嘲諷。真正搞心理學研究的人從不進行這樣的“趣味心理測試”。而通過這種方式誤導用戶撥打信息臺的電話,頗有拿心理學研究“開涮”的嫌疑。
北京青少年法律與心理研究中心的宗春山主任介紹說,對一個人的心理進行綜合評定,需要通過對大量的量表進行分析,所得出的結果也僅能代表一種傾向性。因為人的性格、心理實在是太復雜了,不同的時間、不同的地點、不同的環(huán)境和所面對的人員的不同,都會造成人在行為方式上的差異。所以僅憑一個手勢、一個動作就說能判斷人的性格,純屬無稽之談。但愿別再有那么多的人上信息臺的當了。摘自《北京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