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事業(yè)有成的學者去看望他的老師,說到當年所學知識時出人意料地對老師說:“坦率地講,您過去教給我的那些知識我差不多全都忘光了,不過您當年談及與生活相關的那些知識卻使我至今仍歷歷在目,并對我后來的研究產生過很大的影響?!笨磥?,書本知識對一個人的影響也實在有限得很。而與生活息息相關的知識對一個人的影響卻很大。因此,在教學中我嘗試使物理貼近生活,走向生活,讓學生感到物理就在身邊。
用生活事例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
在講導體和絕緣體時,我先介紹陜西師大的劉教授的一個有趣的實驗:他站在從賓館房間帶來的一次性塑料拖鞋上,手上捏著一個帶絕緣柄的圓形銅拍,同放在木桌上的毛皮摩擦后就立即拍一下自己胸部,反復幾次后,他的花白頭發(fā)根根豎起像“怒發(fā)沖冠”似的。我們知道這是摩擦起電現(xiàn)象,我問學生:劉教授為什么要站在塑料拖鞋上?銅拍的柄為什么要絕緣?摩擦后的銅拍拍胸部,電荷為什么能跑到頭發(fā)上?這樣的引入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為更好的學習本節(jié)課設下伏筆。
又如在講機械運動時,可講在1962年11月,赫赫有名的“子爵號”飛機正在美國馬里蘭州伊利奧特市上空平穩(wěn)地飛行,突然一聲巨響,飛機從高空栽了下來。事后發(fā)現(xiàn)釀成這場空中悲劇的罪魁竟是一只空中慢慢飛翔的天鵝。學生都很驚訝。鳥兒也能變成擊落飛機的“炮彈”?這樣的事例可喚起學生的學習情緒,調動學生的求知欲。
用生活事例解決生活問題
如講密度時,我出了一個與生活相關的題:副食店的售貨員由于一時找不到盛油的提子,而給一位顧客用盛醬油的提子盛了500克花生油,顧客說:“你把我的油盛少了,這些油不夠500克。售貨員卻不高興地說:“我用500克的提子給你盛的滿滿的,怎么會不夠500克呢?那么到底油夠不夠500克?為什么?問題提出后,學生無不對此開動腦筋認真思考。通過問題的討論、解答,既活躍了課堂的緊張氣氛,又復習鞏固了所學的知識。
又如在講磁現(xiàn)象時,我又出了一道與生活相關的題:1991年8月《新民晚報》報道了一則消息:“上海的信鴿雨點從內蒙古放飛后,歷經20余天,返回上海鴿巢?!毙砒澾@種驚人的遠距離辨別方向的本領,實在令人驚奇。那么信鴿究竟靠什么辨別方向呢?于是科學家們做了這樣一個實驗:把幾百只訓練有素的信鴿分成兩組,在一組信鴿的翅膀下各縛一塊小磁鐵,而在另一組信鴿的翅膀下各縛一塊大小相同的銅塊,然后把它們帶到離鴿舍一定距離的地方放飛,結果絕大部分縛銅塊的信鴿飛回鴿舍,而帶著磁鐵的信鴿卻全部飛散了。如果你是科學家你能用本節(jié)課的內容來解釋信鴿靠什么辨別方向的嗎?學生立刻興致勃勃,興趣盎然,寓增長知識于實踐中。
從生活走向高科技
從生活走向高科技,可以激發(fā)學生自我發(fā)展的欲望,促進他們今后職業(yè)的發(fā)展和個人的成長,使學生成為未來社會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公民。
在講短路危害時,我介紹了1999年,以美國為首的北約軍隊用飛機對南聯(lián)盟進行轟炸時,使用了一種石墨炸彈,這種炸彈爆炸后釋放出大量纖維狀石墨,覆蓋在發(fā)電廠的電網上,造成大片地區(qū)停電。為什么?這個問題使學生了解到短路現(xiàn)象也能作為戰(zhàn)爭的武器。
講磁體時,可介紹磁性水雷,它有一個可以繞軸轉動的小磁針來控制引爆電路的。軍艦被地磁場磁化后,就變成了一個浮動的磁體。當軍艦接近磁性水雷時,就會引起水雷爆炸,其作用原理是什么?這樣既能使本節(jié)課的知識得以鞏固,又能使學生揭開高科技的神秘面紗。
教育者的心目中不能沒有社會,不能沒有生活,更不能沒有人。
面對物理教育與生活的疏遠,我真誠地希望:物理,請回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