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過一個關于兩位教師用“十只鳥的故事”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的案例。
“樹上有十只鳥,一槍打下一只,樹上還有幾只鳥?”第一位教師話音剛落,一名學生搶先回答:“樹上一只鳥也沒有了,因為槍聲嚇飛了其他的鳥?!边@時,教師及時地給予肯定,并表揚了這位學生。第二位教師卻讓學生從多角度考慮,充分發(fā)揮思維潛能,結果就有了以下幾種答案:“樹上沒有鳥了,槍聲嚇飛了其他的鳥?!薄皹渖线€有八只鳥。因為樹很大、很茂盛,有兩只鳥在樹的一邊,一槍打下一只,嚇飛了另一只。其余的八只鳥在樹的另一邊,汽槍的聲音小,它們沒聽見,所以沒有飛?!薄皹渖线€有兩只鳥,其他的都嚇飛了。剩下的是鳥窩里兩只不會飛的小鳥。”“樹上還有四只鳥,兩只不會飛的小鳥和護著它們的爸爸、媽媽”……
在這個故事中,第一位教師肯定的答案雖是正確的,但他過早地封閉了學生的思維,把他們的思維死死地束縛在教師設定的小圈子里。而第二位教師的做法無疑是高明的,他給學生創(chuàng)造了一個獨立思考、自由發(fā)表見解的機會,使學生的思考不斷深入。學生的前三種答案應該說是合乎情理、符合題意的。第四種答案,且不論生活中能否存在,但就學生的這種親情意識而言,應該是一種很好的結論。
學生的思維是按照分析、綜合、比較、抽象、概括的一般規(guī)律進行的。但也受諸多條件的制約,特別是教育環(huán)境對學生的思維發(fā)展有著很大的影響。作為學生學習導航者的教師,如何在教學活動中啟發(fā)、引導學生善于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是十分關鍵的。
顯而易見,兩位教師在培養(yǎng)學生思維方面,優(yōu)劣分明。這就給我們一個啟示:在教學實踐中,教師應該根據教學實際,設計符合學生思維發(fā)展規(guī)律的教學方法,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思維空間,引導他們從不同方面探索答案,鼓勵他們提出獨到見解,發(fā)揮自己獨有的思維能力,使思維得到良好的發(fā)展。
(作者單位:肇東市澇洲鎮(zhèn)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