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這一節(jié)是美術課,一年級的小朋友按照課前要求拿著水果走進了美術教室。水果進課堂,這是第一次,每個小朋友都很高興,你比比畫畫,我捏捏摸摸。他說說笑笑,課堂一時難以安靜下來。于是,我高高舉起手中的水果說:“小朋友們,今天大家?guī)麃砀吲d嗎?”學生們七嘴八舌地說:“高興!”“那好,為了表示高興,請你們照我這樣做?!睂W生按照老師的樣子舉起并揮動手中的水果,高興地叫喊著:“耶!”然后跟隨老師將水果放在桌上,課堂頓時安靜下來。
我又問道:“小朋友們剛才都摸了水果,誰把自己看到的樣子和摸到的感覺告訴大家?”小朋友們紛紛表達自己的感受:“水果有黃的、紅的,還有綠色的……”“水果有圓的、橢圓的。”“水果上下都凹進去一點,上面還長出了葉子?!薄八す夤獾?、滑滑的、細細的。”“摸著水果很舒服、很溫柔”……
見學生對水果的認識活動逐漸展開,我進一步引導:“小朋友們知道水果是什么味道嗎?請先嗅一嗅再說?!睂W生把水果放在鼻子邊,深深地吸了一口氣,談出自己的感受:“水果真香”……
緊接著,我又將學生的活動引入高潮,帶學生玩起了滾水果的游戲。數十只水果在桌上、地上同時滾動起來,孩子們歡快的笑聲充滿了課堂,他們的思維也隨著老師的啟發(fā)轉動起來?!八麨槭裁磿L?”“因為它們沒有腿,為了跑得快,所以只有滾動!”“因為它是會滾動的圓!”
學生還真不簡單,不僅想像力極豐富,還點出了課題?!澳呛茫覀冊倜?、聞聞、滾滾,把觀察到的各種水果畫到紙上去,然后再將自己的水果吃下去,看看它到底是什么味道?!睂W生為了畫出水果再次體驗,然后十分認真地畫起了“滾動的水果”。學生極有興趣地觀察著自己喜愛的水果,畫筆在紙上無拘無束地揮動。不一會兒,一張張生動而稚拙的作品出現在我面前。畫好的學生,紛紛到洗手池邊,把水果洗干凈,咬一口,細細地咀嚼,細細地品味。他們臉上高興的表情似乎在說:今天的美術課跟水果一樣,味道還真不錯呢!
【反思】
建構主義教學理論認為:學習是一種能動的建構過程,學習者將來自外部環(huán)境的刺激進行同化與順應來構建知識的內部圖式。本節(jié)課教師注重促進學生學習過程的自我建構,注重調動學生的觸覺、視覺、味覺感知,使學生的認知活動全方位展開了。學生在看看、摸摸、嗅嗅、說說等一系列有趣味的活動中完成了對水果形、色、味的初步認知。然后教師再將學生的認知過程引導到游戲活動中去,使學生的情緒進入高潮,盡情體驗玩耍的樂趣,進一步感知水果的特點。在學生對水果有了比較豐富的認知與心理體驗之后,教師又引導學生把觀察到的水果畫下來。這時,學生的表現欲望、專注態(tài)度、觀察能力以及創(chuàng)造精神都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另外,在上課伊始,學生第一次帶水果進教室,都很興奮,相互看看摸摸,課堂不能平靜。如果這時命令或強制學生放下手中的水果,效果不一定很好。教師因勢利導,“請你們照我這樣做”:舉水果,揮動水果,并高興地叫喊“耶!”,隨即放下水果。學生在效仿老師動作的同時,手中的水果也紛紛地放在了課桌上,課堂馬上安靜下來。這種隨機的誘導方式,既順應了孩子的心理,滿足了他們的好奇心,又釋放了學生激動的情緒,使他們的注意力很快地集中到學習中來。
(作者單位:哈爾濱市錢塘小學哈爾濱市虹橋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