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威
編者按:在投資煤礦的熱潮中,本文作者成了小小的一名煤礦股東,從此對煤礦魂牽夢縈,最擔心發(fā)生事故。但在今年7月的大雨中,礦難還是發(fā)生了……
今年的雨好像特別多。前些日子,到處都傳來洪水爆發(fā)、山體滑坡的消息。我留意到爸爸媽媽工作的貴州也是雨水多多,因此電話里免不了提醒他們一定注意。他們當然是相對安全得多,因為畢竟不是在危險的地方工作。最多就是爸爸每天拖著媽媽在晚飯后去爬山,只要雨后不去就好了。不想,和水有關(guān)的壞消息還是來了。
有經(jīng)濟損失!這是礦難發(fā)生后最先想到的
前幾天媽媽打電話過來,我猜到爸媽肯定不在一塊兒,便隨口問爸去哪里了。媽說去處理煤礦事故了,我不覺緊張起來,“不是我投資的煤礦吧?”“不是那兒是哪兒啊。工人挖到了水區(qū),大水沖走了6個,現(xiàn)在用很多水泵抽了3天3夜,找到3具尸體,還有另外3個沒找到?!薄澳敲旱V是不是停產(chǎn)了?”“當然了?!蔽翌D了一頓,“那今年的分紅沒什么指望了……”“現(xiàn)在還不知道要賠多少錢呢?!?/p>
“不是一個幾千塊錢嗎?”“最近附近的煤礦已經(jīng)按照20萬元/人的標準賠了?!薄笆裁?這么多!這不是——”我要說“搶劫”的,但是沒有說出口。
壞消息當然令人郁悶,但對我來講,消息壞不是因為遇難者的不幸,而足因此給我個人帶來的損失!事后我卻有點為這樣的想法感到慚愧:為什么我不為死難者傷心,而是更關(guān)心金錢利益?枉讀了這么多年的書,談何仁義道德?
個人的自我反省固然可以幫助你糾正一些不符合自己道德原則的想法,但是你卻不能回避一些類似以上想法的本能沖動。坦率地講,到現(xiàn)在為止,雖然專門為此寫下這些東西剖析自己的“思想動機”,但還是沒有為那些遇難者感到一些傷痛——當然,沒有“虛偽”這樣簡單。
減少安全設(shè)施投入:礦主的“理性選擇”
由于老爸工作的關(guān)系,我在去年年底有機會參股他們在貴州投資的一個煤礦。當時入股,是考慮到很多方面的因素,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看好能源的不可再生性而帶來的良好收益前景——這幾年因為投資小煤窯暴富的人實在不少(眼紅啊)。因此把當時所有的資金都投了進去(總數(shù)雖然會讓很多人笑話,可我是把所有的現(xiàn)金都拿了出,來,只剩下不到2000元,留著過春節(jié)),這是我除了房子以外的最大的一項投資——從此,我的財務(wù)狀況急轉(zhuǎn)直下,因為所有的財產(chǎn)都是“不動產(chǎn)”。
不說這些背景情況,總之我因此成了遠在千里之外、我從來沒有去過的貴州一個偏遠山區(qū)一個小煤礦的股東(股權(quán)最少的股東,呵呵)。從此,我不自覺地成為一個投資者和“資本家”。我和老爺子在電話里沒少談起煤礦的情況,也花費了很多話費一起計算年底可能的收益。
記得有一次,我甚至說:“我現(xiàn)在終于理解為什么有那么多黑心的煤礦主了……不要投入大多的資金用于基本建設(shè)……一邊生產(chǎn),一邊建設(shè)嘛,前期光建設(shè),風險和資金壓力都太大……”在知道出事的第二天,我看新聞:新疆的一個煤礦出了事故,已經(jīng)死了80多人,而且是非法生產(chǎn)。心里稍覺輕松:小巫見大巫啊,而且我們是有l(wèi)icense(執(zhí)照)的,屬于意外事故(是挖到水區(qū)了嘛)。
為富不仁:只因保本壓力
作為一個煤礦工人的子弟,對煤礦事故乃至死人,我的確感覺是稀松平常的事情。在我的印象里,爸以前的單位還有他們周圍的煤礦,每年都是有的,給我們帶來的直接影響是:老爸年底沒有任何獎金,一年的辛苦都賠給了死傷者。可是,現(xiàn)在作為煤礦的股東,卻著實因為收益的減少惱火萬分!
人的生命固然是最寶貴的,不認識到這一點,我也不會寫這篇東西??墒窃谏矸蒉D(zhuǎn)變之后,想法卻為什么走到對立面去了?為富不仁這個古語果然能夠解釋?作為投資者,把自己的資金投入到一個項目中,當然希望它能夠帶來更多的收益。所謂“錢生錢”是商業(yè)社會所有人的愿望。特別是像我這樣,一邊做著發(fā)大財?shù)狞S粱美夢,一邊是自己辛辛苦苦積攢的薪水,面對可能的良好收益,斷然不會放棄,即使能夠看到一些風險。偉大的馬克思怎么說來著,那個著名的“踐踏人間一切法律……”,現(xiàn)在想來我還是處于初級階段。苦笑。
如果說這只是一種原罪,那么投資者為什么更加急功近利,或者變本加厲了呢?對于財富的欲望,我想是重要的因素之一。還有就是投資者本身由于面對和化解風險所帶來的壓力。
投資者在沒有獲得項目收益的前期,實在難以有良好的心態(tài),特別是對于不能掌控的項目。影響項目成敗的因素很多,無論天災(zāi)人禍,還是經(jīng)營運作,投資者在把資金投入以后,心里底線就不是多少多少的具體收益,而是“保本”!投資的本質(zhì)是發(fā)揮資本效力,達到“錢生更多錢”的目的,因此除掉機會成本(是投資前更需要考慮的事情),面對不可控制的風險,惟一能做的就是想法盡快收回投資,進入收益期!如我等小投資者,投進去的都是自己的血汗錢,更關(guān)系到身家性命,無論如何,都有點輸不起的尷尬。
股東與雇員博弈:不是你多就是我少
從某種意義上講,投資者和雇員作為共同利益的參與分配者,在大多數(shù)情況下,存在“你多我就少”的局面。雇員通過提供自己的勞動力,在投資者提供的生產(chǎn)環(huán)境中創(chuàng)造新的價值。在所有可以分配的利益里,雇員希望有更多的薪水和獎金,而投資者顯然希望占有更多的剩余價值。彼此之間,既互相利用,又處于利益的對立面。這種博弈,是商業(yè)社會最重要的博弈活動之一?,F(xiàn)今的所謂人力資源管理,無非就是代表投資者參與與雇員的博弈。
具體到此次礦難,我們必須給遇難礦工賠償,賠得多,自己得到就少,所以也在博弈。因此盡管內(nèi)心中對遇難礦工充滿了同情,但想辦法減輕自己的責任、降低撫恤金并盡快開工以挽回損失,就是我們要做的了。我記得去年附近一個煤礦也是出現(xiàn)透水事故,死了5個人,煤礦只是被罰款2萬元,賠付撫恤金25萬元,加上喪事費用,不到30萬元。對這個相對滿意的費用,那位礦主可是花費了不少心思的,光是在縣里的“活動經(jīng)費”,就花了差不多5萬元。我想,那位礦主在花這5萬元冤枉錢的時候也是不樂意的,但為了降低損失,只得“投資”,這也是“為富不仁”者的主要特征之一。
對股東利益負責是雇員的天職
作為公司的所有者,股東當然有著絕對的話語權(quán),對于所有雇員和業(yè)務(wù)都有生殺大權(quán)。對雇員來說,選擇了某個企業(yè),就得為企業(yè)的股東負責,就不能事事從自己的利益出發(fā),要求這樣要求那樣。
這世界離了誰都行,離了誰也都不行。關(guān)鍵是擺正自己的位置,審時度勢,調(diào)整好心態(tài)。作為投資者,你一定要注意道德和法律的底線;作為雇員,對你的雇主負責,這是你的職業(yè)道德。我說這話似乎有點為自己開脫之嫌,好像死難的礦工“該死”一般,但你得承認,作為投資者,我嚴格按照法律和道德的要求提供工作機會,你就得全力以赴,至于遇到意外事故,那真的是人力不可抗,我能夠在心中難過一番,也算是盡了人情了。
良心和利潤:—個兩難的選擇
我前面說過,因為我只是一個小股東,并且沒有直接經(jīng)營管理煤礦,所有的思考還有點隔靴搔癢,或者說紙上談兵、書生意氣,我父親和他們那些親歷礦難的直接經(jīng)營者體會就更深了。
我前面也說了,發(fā)生事故之后,投資者首先想到的是如何減少經(jīng)濟損失,而很少想到死難者本身。但事實上,這是任何人繞不過去的。據(jù)我父親說,他經(jīng)常會夢見死難礦工,他的同伴也是一樣。有一個白天,在處理善后的間隙,一位股東打了個盹,夢見自己雙手被一遇難礦工泡得發(fā)白的雙手緊緊攥住,濕漉的冰涼感覺直至骨髓,驚栗中醒來后渾身冷汗,頭痛欲裂。
中國人幾千年的文化傳承,無論是讀過書還是沒讀過書的,對死者都有一種且敬且畏的感覺,那其實就是內(nèi)心深處對道德、良知的敬畏。所以才會有那么多發(fā)了昧心財?shù)娜?,又回頭燒香拜佛,祈求內(nèi)心的寧靜。而追求利潤的過程,有時候跟道德的追求一致,有時候又是遠遠背離,在這種時候,良心就會遭遇最大的考驗。我爸說,他們正在做各種努力,如果實在不能減少撫恤金額,也只得如數(shù)付給,否則看到那些死難礦工的家屬就會不安,晚上也會做噩夢。我雖然認同他們的做法,但心底里,還是為不能到手的紅利惋惜心痛,這也是典型的“資本家”嘴臉吧。
(編輯謝豪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