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書克
楊絳在回憶錄《我們仨》中這樣說道:“一九九七年早春,阿瑗去世。一九九八年歲末,鍾書去世。我們?nèi)司痛耸⒘?。就這么輕易地失散了?!篱g好物不堅牢,彩云易散琉璃脆?,F(xiàn)在只剩下了我一人。”“世間好物不堅牢,彩云易散琉璃脆”這句詩包含了無限的人生感慨,引起了無數(shù)讀者的共鳴。
這句詩的最早出處也許是白居易的“簡簡吟”。全詩如下:“蘇家小女名簡簡,芙蓉花腮柳葉眼。十一把鏡學(xué)點妝,十二抽針能繡裳。十三行坐事調(diào)品,不肯迷頭白地藏。玲瓏云髻生菜樣,飄搖風(fēng)袖薔薇香。殊姿異態(tài)不可狀,忽忽轉(zhuǎn)動如有光。二月繁霜殺桃李,明年欲嫁今年死。丈人阿母勿悲啼,此女不是凡夫妻??质翘煜芍喨耸?,只合人間十三歲。大都好物不堅牢,彩云易散琉璃脆?!边@里面除了對美麗少女夭折的無限痛惜外,還含有“色即是空”的感觸,以及一種悲天憫人的情緒。
不知從何人開始,白詩被改成了“世間好物不堅牢,彩云易散琉璃脆”,并且得到了極為廣泛的流傳。元人高明(高則誠)的雜劇《琵琶記》第四出中,就出現(xiàn)了這句詩。明清人寫的小說中,這句詩出現(xiàn)的頻率極高,幾乎成了陳詞濫調(diào)。一個最有名的例子就是《金瓶梅》第二十六回“來旺兒遞解徐州,宋蕙蓮含羞自縊”,潘金蓮挑唆孫雪娥羞辱宋蕙蓮,宋蕙蓮含羞自縊后,作者感慨道:“世間好物不堅牢,彩云易散琉璃脆”,對那個美麗而又不幸的靈魂充滿了同情。
其實,這種“好景不長”的意思不僅中國古詩中有,外國現(xiàn)代詩歌中也有。美國詩人Robert Frost的詩Nothing Gold Can Stay(這首詩的題目用“世間好物不堅牢”來翻譯是最恰當(dāng)不過了)很值得一提:
Nature's first green is gold,
Her hardest hue to hold.
Her early leaf's a flower;
Butonlysoanhour.
Then leaf subsides to leaf.
So Eden sank to grief,
So dawn goes down to day.
Nothing gold can stay.
這首詩的意象和音節(jié)實在是太美了,雖然它很有中國古典詩歌的韻味,卻很難翻譯成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