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華秀
隨著計算機、多媒體技術的日益成熟,信息技術手段的應用在課堂教學中已成為我們當前教育的一大特征。因此多媒體課件的運用越來越成為我們一線教師所要研究的重要課題。下面我就淺談一下多媒體課件在小學科學教學實踐中如何進行深度融合。
一、應用多媒體課件,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俗話所說:良好的開端意味著成功的一半。一堂課巧妙成功的開頭,能使學生的注意力很快集中到課堂中去,能激發(fā)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欲,并能創(chuàng)設良好的學習情境,使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由被動變?yōu)橹鲃?,使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學到知識。多媒體的使用為新課的教學注入了生機和活力
多媒體技術不僅可以激活新課教學,而且可以把學生帶到具體的學習情景中去。借助多媒體所創(chuàng)設的導入情境,生動活潑,引人入勝,發(fā)人深省,更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恰當利用電教媒體,能很好地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情感,渲染氣氛。
通過讀新聞、講故事,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新聞、故事往往蘊含著豐富的知識。新聞真實、故事生動,感染力強,在課堂上通過讀新聞、講故事的形式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啟發(fā)學生積極思考、探究熱情。
探究物體的浮沉條件。講述“死海不死”的故事。在學生驚奇之余提問:人在死海里為什么總是浮在水面上?浮在水面上的條件是什么呢?由此,引入物體浮沉條件的探究教學。
在教學五年級上冊《地球的運動》一課時,我先播放一段地震的視頻,讓學生直觀形象地看到大地劇烈震動,房屋倒塌,道路錯位,樹木被連根拔起一現(xiàn)象。學生被這恐怖畫面驚呆了,他們的心靈受到了強烈的震撼。此時再讓學生分小組說一說這是什么現(xiàn)象,并結(jié)合汶川大地震把自己知道的一些有關地震情況說給同學們聽一聽,然后再從現(xiàn)實中來推測在什么情況下發(fā)生地震,最后用多媒體課件展示地殼的不斷運動,在地下巖層承受不住,地球內(nèi)部壓力的時候,地殼發(fā)生了斷裂,這時地震就發(fā)生。通過創(chuàng)設地震情景,學生對學習地震知識產(chǎn)生興趣,并在這情景中,學生如身臨其境自主去學地震知識。這樣導入,感染力強,學生興趣濃,使學生覺得學有所用。
教師通過應用多媒體課件進行情景的導入,呈現(xiàn)出和課文意境相關的畫面,這樣一來學生也就會更加直觀的進入到課文的情境當中。
二、應用多媒體課件,開闊視野,拓展思維
我們在教學時應根據(jù)教材的編寫意圖來分析學生現(xiàn)狀,充分挖掘課程資源,尤其要關注日常生活中的學習資源,運用多媒體將生活中的豐富資源生動、形象地展示給學生,從而加深他們對知識的理解,開闊他們的視野,啟發(fā)他們更好地思考。
如教學《地震》一課,教師根據(jù)避震常識設計了一個小游戲,讓學生在不同的環(huán)境下選擇合適的避震方法。生動的畫面,逼真的音效,有趣的形式,牢牢地抓住了每一個孩子的注意力。游戲中,他們?yōu)樽约赫_的選擇而歡呼,為錯誤的選擇而驚叫,也為時間的短促而緊張。在這樣輕松的氛圍中,孩子們自覺地將所學的新知應用于實踐中,并在他們的腦海中留下了比較深刻的印象。
通過這一教學片斷教師能充分運用多媒體課件播放的幾種精彩視頻生動、形象地展示給學生,從而加深他們對知識的理解,開闊了視野、拓展了他們的思維,對科學知識有了更深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