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中國藝術(shù)市場的風向標、晴雨表
●白石山水重寫生、以大寫意為主
●構(gòu)圖奇特、繁簡有度
●齊白石山水的用筆用色
●齊白石的章款、題跋
●齊白石山水畫的市場判斷定位及未來走向
齊白石的章款、題跋
白石老人山水畫的章款極其明確,絕不因題跋、印章破壞畫面。他往往在繪畫之前就想好了留白、虛實位置。我們看白石山水畫往往題跋不多,這是因為白石山水的特點在于“平遠”,在于構(gòu)圖,題跋的位置、內(nèi)容、字數(shù)往往能起到畫龍點睛的效果。在白石老人看來,題跋的印章既是抒發(fā)情感、闡述畫意的紐帶,又是增強繪畫美感的手段和橋梁。
清代張式曾云:
題畫須有映帶之致,題與畫相發(fā),方不為羨文。乃是畫中之畫,畫外之意……
白石老人深諳此理。他總是在畫完后反復推敲字句、位置后才落筆,是題楷書還是行書、篆書,他都在精算之后才一揮而就。這與他的繪畫手法完全相反,他繪畫筆筆生風、不假思索,題跋則是小心謹慎、步步為營。
他的題跋從不寫古人詩句,無論題的是詩還是短句、格言,幾乎都是老人自己的創(chuàng)造。如《庚午冊》上的題詩“行盡順風三萬里,能同患難只孤舟”。是從以前自作詩中擷取的兩句。如果將原詩“渡湖渡海不知休,得到初心縱遠游,行盡煙波家萬里,能同患難只孤舟?!比坑脕眍}《庚午冊》山水,則顯得太繁復。擷取末句點題,使讀畫時的簡單情感通過詩文一下子能同畫里畫外人的生活、命運聯(lián)系起來,這種“共鳴”的“喚應(yīng)”能力,在齊白石的作品中表現(xiàn)得極有感染力。
白石的題字書法也饒有意趣,尤其是凡題篆書款時,發(fā)金石力而似行云流水,絕無造作,哪十白是再小的篆書字也是力透紙背,如琢如磨。
《庚午冊》中有兩次篆書題款,這在白石山水中僅見。兩次帶雨字,但兩個雨字的篆書分明就是白石老人的創(chuàng)造。
“雨后山家”的“雨”字,是四行“雨滴”狀點法,共十一點,點點滴滴、浙淅瀝瀝。 “山樓歇雨”的“雨”字,是三行“雨滴”狀點法,共九點,點點相連、撲撲簌簌。
我們在判斷白石作品真?zhèn)螘r,有一點可以說是“訣竅”,即看款,看款之“點”法。
孫過庭《書譜》說的明白:
觀夫懸針垂露之異,奔雷墜石之奇,鴻飛獸駭之姿,鸞舞蛇驚之態(tài),絕岸頹峰之勢,臨危據(jù)槁之形,或重若崩云,或輕如蟬翼;導之則泉注、頓之則山安,纖纖乎似初月之出天涯,落落乎猶眾星之列河漢,同自然之妙有,非力運之能成。
信所謂智巧兼優(yōu),心手雙暢,翰不虛動,下必有由。
一點成一字之規(guī),一字乃終篇之準。
點畫為形質(zhì),使轉(zhuǎn)為性情。
點畫的東西是形質(zhì)所決定的。形質(zhì)的東西最接近事物的本質(zhì),也就是最能發(fā)乎本質(zhì)的東西。“點畫”象是書家的DNA基因一樣,無論你怎么變化,不經(jīng)意間所流露的就是最本質(zhì)的。
白石的“雨”“點”完全用篆刻之法寫成,每一點不是在用筆寫,分明是在用刻刀“琢”出來的,這一點不看原作很難區(qū)分。
齊白石的印章、鈐印也極有風格。他的山水畫常用印章有木人、甑屋、一切畫會無能加入、老夫也在皮毛類。
他的出身、住所、謙詞、畫理都是通過印章巧妙地提示給了讀者,溝通了讀者。
白石用印泥有一特色是:經(jīng)常自己加蓖麻油,加朱砂,自己調(diào)和。這位勤勞節(jié)儉的老人,許多顏料都是自己親自調(diào)制反復運用的,所以他用的印泥總是有些微微地跑油,而且在顏色上有別于西泠和漳州的八寶印泥。雖然差異只是一點點,但就是這一點點的差異為后人鑒定齊白石作品提供了很好的判斷依據(jù)。
再者,他鈐蓋印章時,常用的底板一定是硬中有軟,底層加硬的襯板,不然,白石老人單刀直入的印風,如在硬襯上(例如玻璃板)鈐蓋,效果一定會比現(xiàn)在更清晰明白一些。中國美術(shù)館“齊白石大展”時,我曾仔細觀察過齊老的印章原物,他所用石材都極其普通,大多為青田,尤其是自己的常用印材也都不大講究,而且所刻印面所用刀法均為單刀,極易辨識。
啟功先生在其新作《啟功口述歷史》中對白石老人的單刀法治印有過一段精彩描述:
他是直接把反體的印文寫在石料上,對著鏡子稍微調(diào)整一下。在刻一豎時,他先用刀又對著豎,向我說:“別人都是這一邊一刀、那邊一刀,我不,我就這么一刀。這就是刀力,這就是功力”。
可見對白石章款、題跋的探討與繪畫的研究密不可分。齊白石本身就是一門綜合的學問,是集中國繪畫知識之大成的里程碑。不研究齊白石就等于沒有真正進入中國近現(xiàn)代畫研究的領(lǐng)域,不研究齊白石就等于沒有真正領(lǐng)略近現(xiàn)代中國文入畫的發(fā)展與創(chuàng)造。齊白石山水畫的市場判斷定位及未采走向
齊白石的作品一直是中國藝術(shù)品書畫市場的絕對風向標。通過齊白石作品的市場變化所折射出的收藏、投資、拍賣等信息無不牽動著每一個人的神經(jīng)。也就是說,齊白石作品漲,中國畫市場就漲,反之亦然。回顧近十年來中國藝術(shù)品拍賣市場,最早投資齊白石的是香港的楊永德,投資齊白石最成功的當數(shù)張宗憲。但是兩人對齊白石的判斷及定位卻截然不同。
香港著名收藏家楊永德先生之所以選擇定位齊白石,很大原因是因為王大山的緣故。隨著香港榮寶齋分號的成立,在王大山先生的建議下,楊永德購買了數(shù)萬件齊白石作品,其中后來以1650萬元創(chuàng)齊白石作品最高記錄的《對題冊》,也是楊永德先生最早收藏的。
十年來,齊白石的作品只跌過一次,那就是1996年嘉德拍賣公司舉辦的楊永德收藏齊白石專場拍賣。在當時中國藝術(shù)品市場剛剛起步,150件齊白石作品涌入市場,首先沖垮的不是齊白石作品的市場,而是買家的心理防線。因為此場拍賣事出有因。在王大山為楊永德籌買齊白石的同時,關(guān)于作品真?zhèn)蔚牧餮则阏Z逐漸使楊永德失去耐性,其結(jié)果是一古腦地將齊白石精品壓上了拍賣臺。這真是中國收藏家的不幸。人云亦云的妄自菲薄讓楊永德的“定位”發(fā)生了動搖,他不僅將多年的收藏心血付之東流,也使得人們對齊白石作品的市場判斷產(chǎn)生了混沌。其實收藏齊白石作品并沒有任何問題,只是在那樣的市場氛圍和市場操作下,人們對齊白石作品的市場定位出現(xiàn)了“暫時性”休克。
說到1650萬元創(chuàng)齊白石山水拍賣記錄的《對題冊》,還有一背景值得藏家與投資人回味。
此《對題冊》原本沒有對題。上世紀80年代末期,啟功先生訪問香港,王大山先生拿出這八開冊頁,請啟功先生鑒定,啟先生謙言:大山,你看齊白石是權(quán)威,何勞我再看呢?大山先生坦言:有人說此畫不真。啟先生道:“此畫最早我在《榮寶齋三十周年紀念冊》上見到過,是件至精之作,怎么有人看不懂?沒關(guān)系,我給你題?!?。就這樣,啟先生為此八開山水對題了諸如:
牧童歸去紙鳶低,
牛背長繩景最奇;
處處農(nóng)家俱入畫,
萍翁不斷是鄉(xiāng)思。
水禽浮泛自成群,
鵝鴨遙觀不易分;
此是天機難說處,
居然紙上畫呈君。等八首。
自此題跋后,圈里圈外人士異口同聲只言其真,只說其妙,再無真假異議。其實從繪畫水平、能力展現(xiàn)、筆情墨韻來看,我認為《庚午冊》(1930年作)最認真,《辛未冊》(1931年作)最率真,《對題冊》(1931年作)最純真,三冊各有千秋。
在鑒定上,三冊山水還有一共同特質(zhì)就是:每一個局部、每一筆劃都能拆得開,都能還回去。也就是說,白石之作筆法極其清晰,沒有一筆交待不清,沒有一筆含混漫漶,特別是他的山水作品,筆筆生風、筆筆透風,每一筆之間的映帶關(guān)聯(lián)清晰易見,哪怕是外行也能分出先后、分出層次。也就是說,齊白石用最“平?!钡墓P墨、最“簡單”的筆法表現(xiàn)出了最平民化的高級。
因為工作的便利,此三冊每本我都有上手近觀之機會。上手看東西的好處,好比直接看人就比看照片要準確得多、豐富得多??串嬕嗳唬畔⒘康亩嗌?,直接關(guān)乎對畫作的第一判斷。所以說看預(yù)展、做功課對天下所有的買家來說都是至關(guān)重要的一環(huán)。但也就是在當年那樣的市場氛圍里,有一個人頭腦保持著驚人的清醒,他就是拍賣界永遠的“一號”人物——張宗憲。
1996年的張先生就是從楊永德的專場進入了齊白石的世界,而且一躍成為齊白石作品最大的藏家。我曾經(jīng)當面問過張先生如何選齊白石作為投資收藏對象的。張先生回答的直言不諱。他說
“齊白石的畫雅俗共賞,人人看得懂,題材好,只要東西對,貴點無所謂,早晚能賣到100萬一平方尺”。
我親歷了張先生許多次因齊白石作品在場上與其他競爭者的“惡戰(zhàn)”,往往幾萬元的東西被張先生一路叫到超過了十萬、二十萬、三十萬、五十萬,甚至百萬以上,一路高舉的牌子因為齊白石幾乎沒放下過,就在楊永德專場拍賣的第二年,張宗憲先生在嘉德拍賣公司用21.8萬元買下了一張6.5X9.5厘米的《蒼蠅》(齊白石1920年作),在當時花20余萬元買郵票般大小的齊白石作品對任何人來說都是不可思議的,但張宗憲先生率先堅定地舉起了齊白石這桿大旗。當今天齊白石作品賣到每平尺近五十萬元的時候,我們再回想張先生在拍賣場上的當仁不讓,再看看他出版的《張宗憲珍藏中國近現(xiàn)代畫·齊白石畫》中的108幅齊白石作品時,我們不能不偑服張先生的遠見卓識。
根據(jù)雅昌網(wǎng)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從2000年1月至2005年1月,全國通過拍賣形式共上拍2072件齊白石作品,成交1551件,成交總額4.5億元,成交率75%。
可見經(jīng)過中國藝術(shù)品市場近十年的變遷,齊白石的作品是被收藏家投資人最普遍看好的。在成交的萬余件齊白石作品中,盡管假的成分占了相當?shù)谋戎?,?000年以來成交的4.5億元人民幣總額依然雄冠中國藝術(shù)品諸名家之首。這不是偶然的。從1994、1995年的高位到1996-1998年的低谷,再到2000年以后大步攀升;從白石山水冊頁1996年的85萬元的成交到1998年的溜標,再到2001年的150萬,再到2003年的1650萬元,同樣一件拍品,隨著中國書畫市場的發(fā)展而經(jīng)歷了不同的命運?!秾︻}冊》四次被轉(zhuǎn)賣,多次遭爭議,但1650萬元的成交讓天下所有對齊白石情有獨鐘者長長地舒了一口氣。據(jù)我所知,買下齊白石《辛未冊》和《對題冊》的是同一位上海買家,如今的開價是要么不賣,要賣,兩冊一起賣,8000萬元人民幣,不二價。
總是有人問我:投資中國書畫,誰的作品最穩(wěn)定?
我答:齊白石。
總是有人問我:投資中國書畫,誰的作品最增值?
我答:齊白石。
總是有人問我:在市場高位的前提下,投資中國書畫還有沒有機會?
我答:絕對有,少不了的還是齊白石。
因為齊白石是中國書畫的績優(yōu)股;
因為齊白石是中國書畫的不倒翁;
因為齊白石是中國書畫的常青樹。
我贊白石山水:
五出五歸寫中華,
童心安處是山家,
筆底乾坤樣樣好,
白石山水甲天下。
(責編:梓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