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日的收藏市場上,筆者被朋友手中一件大盤吸引過去,只見是一個正宗的乾隆過墻龍紋盤。這樣的東西見得太多了,所以一見面仿佛早就認識它似的:那流暢的紋飾,精妙的工藝,優(yōu)美的造型,淡青的釉色,還有那種因年久而被臟物所浸的老物方才有的“七彩霞光”,土話也叫油鹽之光(像油滴在水中所產(chǎn)生的一種七彩光似的顏色,這也是藏友們鑒別古陶瓷總結(jié)出的一條經(jīng)驗,凡有這些特點的古陶瓷定非贗品)。
它確是舊時之物,從器型和龍紋較雍正之龍威武,而勝嘉道之龍雄壯及云紋留白等看,都足以證明它是乾隆年間景德鎮(zhèn)民窯之物。既然真物、正宗之物,老友怎么道之打了眼呢?筆者一片茫然,不知其究竟。上手將老友的盤子接了過來,放在眼前一看,方才明白老友為什么說“打眼”了。原來這是老器物后加的彩,后加的釉里紅!那過墻龍紋龍鱗上的點點釉里紅為后加上去的,加上去的時間也就是近年。真正乾隆年間的釉里紅不是這個樣子,乾隆年間的釉里紅,不管是純釉里紅還是青花釉里紅,都比較淺淡,遠不及雍正年間制作的釉里紅器。雍正年間的釉里紅燒制得十分成功,色料既深沉又鮮艷,并多帶有積釉的黑紅之點,盡顯其深沉與古
晚清·豆青釉粉彩瓷背面(老胎新彩)老。而乾隆釉里紅盡管偏淡,卻也古態(tài)盎然,絕對沒有這種新鮮醒目的色調(diào)。老友的這件青花釉里紅過墻龍紋大盤發(fā)色新鮮、濃厚且醒目,盡顯現(xiàn)代的工藝色調(diào),與盤中青花紋飾的老化程度等相比有著天瑯之別,顯然是兩個世界的作品。盡管作偽者給釉里紅罩上了透明釉,然而稍通古今釉里紅知識的人仍一眼就看得出來,此乃一件標(biāo)準(zhǔn)的乾隆年間青花過墻龍紋盤后加釉里紅之器。 于是,筆者問老友道:“花了多錢?” “1400元”,老友像是霜打了的菜、雪壓了的枝,懊喪地說道。緊接著又報告道“剛才我在樓上的地攤上買的。由于樓上光線不強,當(dāng)時只看清了這件東西確是件貨真價實的乾隆年間之物,沒有看清釉里紅是后加上去的。等我一激動付了錢到外面一看,方才發(fā)現(xiàn)上了當(dāng),打了眼!可是等我再趕到那個攤位上去找賣主時,早已找不見了人影兒!聽他邊上的攤主說:‘人家一賣給你那盤子,轉(zhuǎn)身人就走了’……你說氣人不氣人!”
“不過也還值得上七八百的”,我趕緊安慰道,“沒有什么了不起?!?/p>
老友自嘲道,“也只有這樣安慰自己了?!?/p>
一日連遇到幾個偽,搞得我心驚膽戰(zhàn)的,于是節(jié)日似的興奮與興趣給一掃而光。還是回去多充充電,實踐外加理論學(xué)習(xí),再來藏市,再上戰(zhàn)場,以免打眼加上當(dā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