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10月,廣東省深圳市南山區(qū)沙河小學舉辦了為期3天的“綜合實踐活動成果展示周”活動。我參加了五年級“我和好書做朋友”和六年級“深圳飲食文化———湯”的展示活動,深切感受到學校對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重視。
我還與汪洪校長進行了深入的討論與交流,探討如何有效地落實綜合實踐活動課程。
劉道溶(以下簡稱劉):為什么要舉辦“綜合實踐活動學習成果展示周”活動?
汪洪(以下簡稱汪):綜合實踐活動是我區(qū)課程改革的一個亮點。
我們舉辦這個活動的目的,是讓教師在展示活動中相互學習、交流,從活動中提煉經(jīng)驗,加深對課程的認識,提高實施課程的質量,使綜合實踐活動向“常態(tài)”化的方向發(fā)展。
劉:有幾個年級參加了本次“綜合實踐活動展示周”?
汪:四至六年級每一個班都參加了。
劉:談一談課程實施過程中的一些具體問題。指導教師是怎么安排的?
汪:目前,主要由班主任擔任綜合實踐活動課的指導教師。班主任有更多的時間與學生交流,便于對學生進行指導和管理。以后也會安排其他學科的教師做指導教師。
劉:怎樣確定選題?
汪:綜合實踐活動與其他學科不同,學生自主探究是主要的學習形式,確定什么樣的課題一定要基于學生的興趣,否則很難做下去。
我校教師從南山區(qū)《綜合實踐活動學習卡》上選擇一些主題,從學科拓展出一些內容,還注意從生活中挖掘一些課程資源,比如“深圳飲食文化———湯”就是一個很貼近我們生活的主題,我們天天都喝湯,為什么不能讓學生去研究“湯”的文化呢?事實上,學生對這樣的主題內容非常感興趣。
劉:家長有什么樣的反應?
汪:家長對孩子參加這樣的實踐活動還是很支持的。他們認為不僅有助于孩子提高學科學習能力,還在學習過程中培養(yǎng)了良好的品德、行為習慣和動手實踐能力。我們主要通過班級的家長委員會來開展工作,讓家長了解這門課程,必要時提供一些幫助。
劉:那么多年級都開了綜合實踐活動課,怎樣組織教研活動?
汪:我們注重過程管理。學校成立了“綜合實踐活動中心組”,成員是各年級的綜合實踐活動課負責人,專門負責這門課程相關問題的研究。教導處和教科室負責組織教師進行教研活動,對選題內容、方案設計以及操作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難進行研討。
劉:一些學校教師覺得綜合實踐活動這門課程不好上,主要是課題實施過程中對學生的管理存在困難。一部分學生不感興趣,一個主題活動結束了,不知道下面該做什么。
汪:所以說選題很重要。一句話:題目要小、重心要低、便于學生參與。
劉:你認為學??梢詾榻處熖峁┠男l件?
汪:首先,學校要重視課程的組織管理,對課程做統(tǒng)籌安排。其次,要為教師和學生的社會實踐“牽線搭橋”。舉一個例子,六年級(1)班正在做“走進激光”這個主題活動,學生要到大族激光公司進行調查活動。我出面聯(lián)系了該公司“市場開發(fā)部”,他們非常配合。為此,學校還給他們贈送了一面“關心教育,普及科學”的錦旗。
劉:作為校長,你用什么樣的方式來評價綜合實踐活動課的教師?
汪:我堅持認為,學生有進步、有收獲就是對教師最好的評價。上學期全校開設綜合實踐活動課時,只有班主任老師參與,但逐漸有許多科任教師也主動加入。
劉:教師是否都愿意上這門課?在實施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中,有沒有遇到過什么困難?
汪:凡事都有一個過程。從上學期開始,我們要求每一個班必須開設這門課程,學校將每周二和周四下午的第二節(jié)課作為綜合實踐活動課。剛開始時,有一些教師感到很茫然,不知道怎樣開課,有的覺得帶學生做調查研究很辛苦,產(chǎn)生畏難情緒,更主要的是社會、家長和學生太看重學科成績,缺乏課程意識。
劉:總有解決的辦法吧?
汪:學校教研很重要。剛開始,不管教師做得怎么樣,學校都給予鼓勵,將先開展的主題活動作為研究的范例,再向其他年級推廣。教師在逐漸的摸索中也體會到了快樂和成就感。現(xiàn)在,我校教師對這門課程的認識非常清晰,除了“中心組”教研活動外,我們還有“穿插式”研討,就是教師經(jīng)常利用早餐、午餐時間交流體會。
劉:剛才我看到沙河小學網(wǎng)站上的綜合實踐活動專欄,上面有每個年級、每一個班的課程方案和一些主題活動設計,你們將信息技術與課程結合起來了。
汪:教師們還可以通過網(wǎng)絡交流版討論怎樣設計主題活動,如何解決所遇到的問題,這對他們開好課挺有幫助的。今天你來了,我也有一些問題想請教。有一些主題活動類似班隊會活動,是否能夠體現(xiàn)綜合實踐活動的課程特點?
劉:教育部規(guī)定的“四大領域”和南山區(qū)“六大學習領域”應該是課程的指定領域。綜合實踐活動還應該包括一些非指定領域,比如結合班隊會活動。一所學校的教師在興趣、個性、教學和班級管理能力以及工作負擔等方面存在著一定差異,主題活動可以讓他們根據(jù)自己的實際情況來確定。像“課間十分鐘”這樣的主題,課題小、實施過程短,可能一兩周就做完了。但如果設計得好,就是一個很好的活動,也能夠體現(xiàn)課程的特點。教師可以先讓學生做一些調查,了解目前各年級學生在課間十分鐘有哪些活動,將活動進行分類,歸納出有意義、無意義的活動,重點分析無意義活動的影響及危害。學生在小組討論過程中,一方面對自己課間十分鐘的活動進行反思,另一方面想辦法找到一些適合小學生課間活動的方式,倡導健康有益的課間活動。
汪:怎樣體現(xiàn)探究性學習呢?劉:綜合實踐活動以探究性學習為主,學生在活動過程中不僅學到學科以外的知識,更重要的是掌握學習方法(如怎樣設計調查問卷表,怎樣做觀察、做記錄)以及學習人際交往的技巧,等等。教師要引導學生學會發(fā)現(xiàn)社會、生活中的問題,然后思考怎樣去解決問題。在學習成果展示活動中,學生應充分展示自己的創(chuàng)造思想和能力,即使只是一些想象,也應該得到教師的肯定和鼓勵。
劉:綜合實踐活動在一些學校始終難以開展,對此你有什么看法?
汪:綜合實踐活動是一門實踐性的課程,實施難度大,學校和教師必須轉變觀念,重視這門課程。專家講的,當然很重要,能夠深化對課程的認識。但實施過程要靠學校來推動,因為只有學校與教師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和課程資源。其次,教師資源不充足也是一個很大的問題,綜合實踐活動課都是由其他學科的教師兼任,本課程的特點又決定教師必須投入大量時間和精力,所以教師可能會感到力不從心、壓力大,這是事實。不過,如果學校能夠統(tǒng)籌安排,一個學年做好一個主題活動還是可行的。
劉:具體地說,綜合實踐活動課對學生有什么樣的影響?
汪:有許多積極影響。首先,學生變得大膽、自信了。我教四年級三個班的“創(chuàng)新數(shù)學”課,課堂上學習成績好的學生經(jīng)常舉手發(fā)言,但在綜合實踐活動課上就不同,一些平時膽小、內向的學生也會積極表現(xiàn)自己。其次,學生的思維變得靈活了,他們懂得怎樣去思考問題??梢哉f,綜合實踐活動促進了學生的學科學習能力。
劉:你認為綜合實踐活動怎樣向“常態(tài)”化方向發(fā)展?
汪:我個人的觀點是:一要全體教師和學生參與課程;二要結合學校實際情況,結合校本課程來進一步開發(fā)課程;三要明確每一學年的課程目標。
劉:我多次參加各級研討會,許多實驗區(qū)都反映,開設綜合實踐活動這門課程受到許多客觀條件的限制。從全省乃至全國的情況來看,南山區(qū)中小學的綜合實踐活動課可以說走在了前列。2004年中考南山區(qū)將綜合實踐活動作為綜合素質的一個評定項目,新的高中課程也設置了綜合實踐活動,你怎樣看待這門課程在小學的前景?汪:學校重視研究課程和管理,將教師的積極性調動起來,這門課就可以開下去。
劉:好,談話加深了我們對這一課程的認識。
汪:我也有同感。
(作者單位系廣東省深圳市南山區(qū)教研室,文章由深圳沙河小學陳春紅老師整理)